終于,白貓股份完成了對傳統日化業務的“門戶清理”。
在此之前,白貓股份主營牙膏等口腔清潔用品,其控股子公司上海牙膏廠是同行業中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企業之一,并擁有“美加凈”、“中華”、“白玉”、“留蘭香”等一批知名老品牌。
不過,在公司第一大股東新洲集團有限公司眼里,沒有什么比房地產開發更有前途的業務了。與房地產開發相比,任何從事制造、服務的業務及其盈利能力,只不過是“小兒科”。
這實在沒有什么奇怪,翻開近幾年的“福布斯”、“胡潤”富豪排行榜,排名最前面的集群,幾乎無一不是房地產開發商。2007年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房產類公司全部交出一份鮮亮的業績。如此超強盈利能力的企業形態,自然吸引了包括白貓股份在內的眾多傳統公司,通過資產重組實現脫胎換骨,由傳統企業蛻變為投資型公司。遠的不說,TCL已經成功縮身為一家投資公司;而老牌家電企業海爾集團,也利用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沒有開發的加電工業城土地,開始大舉進軍房地產投資業務了。

這一回,只是可惜了一批著名的日化品牌。據說,這些品牌及其生產用的資產,將來會被新洲集團打包或逐一出售,其未來命運如何,不得而知。也許,一個民族品牌會就此消失,成為我們年老時的記憶。
用白馬非馬的哲學思想,正好可以承載白貓股份眼下的處境——全部日化資產被置換為地產資產后,已經為我們所熟知的那只白貓,已經不是貓了。如果是,至多是一只任人擺布的招財貓。
房地產開發真的如此具有“點石成金”的本領嗎?答案是否定的。世界上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根據我的研究,相對于古今中外的自主房屋開發活動而言,房地產開發企業只在兩個方面提供了價值增值:一是提供了房屋開發的資金,可謂墊資功能;二是提供了房地產開發的組織管理工作,這個工作基本上屬于對政府組織建房的房改辦和單位建房的基建辦功能的替代,不可能創造多大的價值。作為前者,中國的房地產商基本上沒有自己的資金,而是通過房地產開發信貸、建筑企業墊資、房屋預售等途徑籌集資金,基本上只發揮了資金籌集的中介功能,按理說只應該獲取資金收益中的一個手續費;對于后者,房地產開發商只起到了一個穿針引線的“咨詢”、“服務”功能,不應該獲取高出咨詢策劃服務很大比例的收入。
即使是上述勞動,若要具有社會意義,一定要比居民、單位、政府以非盈利模式自主開發的房屋更有效率,即價格更低、質量更好。但事實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盡管不能開發出比非盈利機構性價比更高的產品,但仍然可以打著“市場化”的名義,將各種競爭方式和競爭對手扼殺在“非法”的范疇之中。這就是說,只要有一個華麗的包裝(市場化),任何行業都可以堂而皇之地登頂“支柱產業”,比傳統的勞動獲得快速得多的回報。
不難看到,中國當前的房地產開發經營,實際上是倒賣土地、資金、房屋建設活動、成品房屋等客體的加價活動,沒有太多的社會價值。
不過,原形總歸要暴露出來的。用不了多久,“白貓股份”將會被“置業”、“投資”等更加鮮亮的名字所取代。我們倒是要看看,是這個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的“白貓股份”企業持續得久,還是購回資產繼續從事傳統日化產業的白貓集團持續得長呢?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