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能帶來新想法,那么我們就能繼續在中國存在,如果做不到,我們很快就會失去價值。”
“中國成為捐款國是一個重大突破,此次捐資意味著中國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從一個成功的國際開發協會受援國成為一個全球合作伙伴。”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說此番話時,意味深長。去年末,中國宣布將首次向國際開發協會(世界銀行下屬機構)捐資。
與之相應地,世界銀行在中國所起的作用也在加速發生變化。
融資功能在中國已經弱化

有沒有世界銀行的幫助中國都能做到,但有世行的幫助中國就能發展得更快。
1980年4月,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與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8226;麥克納馬拉的一次著名會晤,開啟了中國與世界銀行的合作關系。鄧小平告訴麥克納馬拉,中國正在推行現代化建設和對外開放,要根據國情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鄧小平表示,有沒有世界銀行的幫助中國都能做到,但有世行的幫助中國就能發展得更快。因此,合作伊始,世界銀行面臨的挑戰是利用廣泛的國際經驗,幫助中國實現現代化。
世行通過援助具體的項目來支持中國學習外國經驗。1981年,世界銀行向中國提供的第一筆貸款,用于支持中國的大學發展項目。截至2007年6月30日,世界銀行對中國的貸款總承諾額累計近422億美元,共支持284個發展項目,貸款規模在世行成員國中位居前列。
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交通、城市發展、農村發展、能源、人類發展等領域。但是,由于是政府間行為,世行在中國的項目大多不為外人知曉。比如北京的亮馬河改造以及廣州的內環路建設項目,即使當地人也沒幾個知道是世行貸款項目。其實,與中國數不清的動輒數十億投資額的大項目比起來,世行的項目并不顯眼。即使是在1995年世行貸款支付達到32億美元(目前穩定在15億美元左右)的高峰時,其金額也未曾超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
世界銀行在佐利克訪華期間發布的《中國與世界銀行:推動創新的伙伴關系》一書中寫道:雙方關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知識學習而不是資金援助。“我們要讓這些項目成為改革和創新的樣板項目。我們不僅提供貸款,還提供很多報告,舉辦研討會,總結我們的經驗以供別人參考。”前世界銀行中國局城市發展部主任哲理(Tom Zearley)告訴《英才》記者。
這反映了世界銀行在中國正面臨的一種轉變——融資功能在中國已經弱化了,因為中國政府并不缺錢。“中國更需要新的ideas。”世界銀行中國局及蒙古局局長杜大偉(David Dollar)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說。
帶來新的想法,是杜大偉2004年7月上任以來最重要的工作。“世界銀行這些年帶來了很多新ideas,其中有很多被中國政府采納。我們努力把其他國家好的做法引入中國,幫助中國實施這些想法。”
提供新想法途徑之一是發布研究報告。世行的研究報告很有特色和價值,它不僅定時發布《中國經濟季報》、《中國經濟年報》等關于宏觀經濟的研究成果,還發布《中國電力監管機構能力建設研究報告》、《中國的供水定價:經濟效率、環境和社會承受力》這樣針對具體問題的報告。
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對口部門是財政部,財政部國際司國際組織二處(專門負責與世行對接)處長楊英明介紹,世行所帶來很多經驗都已經成了國內一些行業的標準做法,最明顯的是1984年引進的招標采購方法。1998年中國制定的《政府采購法》及此后的《招投標法》大量地借鑒了世行的經驗。
另外一項影響深遠的制度——排污收費制度——也是世行率先推動的。經世行建議,中國1987年第一次實行排污收費,國務院特批在上海試點。到1997年時,這就成了一項制度。
是否還需要世行
現在的問題是,為中國帶來新的ideas越來越困難了。
杜大偉非常喜歡世界銀行的工作,因為這份工作可以讓他每天都學習新東西。但現在的問題是,為中國帶來新的ideas越來越困難了。
“我們最擔心的是,當我們告訴中方一個想法的時候,他們說已經知道了。如果我們能帶來新想法,那么我們就能繼續在中國存在,如果做不到,我們很快就會失去價值。”杜大偉說。
2006年,世界銀行制定了新的《國別伙伴戰略》,指導未來五年的世行對華援助工作。在戰略編制初期,世行與政府部門、學術界和公民社會進行了廣泛磋商,其中提到兩個問題:在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世行是否仍然能夠發揮有益的作用以及這種作用是什么?
書中提到,盡管觀點諸多,但大多數人認為中國繼續面臨重大挑戰,其中包括應對外部不平衡,提高能源效率,減少環境退化,促進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發展等。世行仍然可以通過將貸款、研究和培訓相結合,幫助制訂創新的解決方案。但是,當前的挑戰日趨復雜和艱巨,應對這些重大挑戰需要高水平的技術能力和對中國的深入了解。
杜大偉認為,世界銀行在中國的作用現在比以前更重要了。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很多事情做起來很容易,因為那時中國的體制有很多扭曲和錯誤,一般的經濟學家都能很容易地發現問題。現在中國有運行良好的市場經濟體制,而出現的問題,如環境惡化,資源缺乏、貧富差距等,并沒有一眼就能看得出的解決方法。
在杜大偉看來,中國未來十年最大的挑戰在于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世行未來一段時間內在中國的業務重點也是這兩方面。特別是環保,2005年以來,世界銀行集團約75%的業務活動都以環保作為目標。而最近一段時間的重點是治理水污染和水資源管理,特別是在城市地區。比如,珠江水污染治理項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重慶的污水處理項目,也大大改善了流經重慶后的長江水的水質,同時節省了數千萬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