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讓信譽頗高的大型國際金融集團選擇如此激進之舉,對次級貸資產風險存在明顯低估?銀行的激勵機制導致的高管短視行為恐難辭其咎。

瑞士最大的銀行、在歐洲乃至全世界久負盛名的瑞士聯合銀行如今雪上加霜。
隨著2008年1月底宣布2007年第四季度出現124.5億元瑞士法郎的巨額損失后,2月中旬,這家金融集團再次確認了2007年全年將無法彌補第四季度造成的巨額損失,最終虧損43.84億元瑞士法郎,這也是瑞士聯合銀行自1997年由兩家瑞士大型銀行機構合并以來出現的首次虧損。
全身多處失血?
MF全球債權分析師西蒙#8226;毛甘(Simon Maughan)認為瑞銀還沒爛到底,“再有一個100億美元左右的損失也不足為奇。”
實際上,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有關瑞士聯合銀行大量次級貸相關資產面臨注銷損失的壞消息就不斷向市場外泄,但是2008年2月關于全年虧損的最新消息仍然震驚了市場,令瑞銀股價再次受挫。
其實,市場真正擔憂的并不是瑞銀已經確認的損失,而是在次級貸這塊爛肉上,瑞銀還有多少腐爛的部分沒有被知曉,它會對瑞銀未來的業績和股價將產生多大振蕩?
瑞士聯合銀行的CEO馬塞爾#8226;羅內(Marcel Rohner)對2008年第一季度是否可以扭虧謝絕表態。
而根據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估計,瑞士聯合銀行有風險的次級貸業務將高達687億美元。
“這是令人遺憾的困境”,分析師David Williams在倫敦說:“市場還不確切知道瑞銀此次虧損的背后將有多少未揭示出來的次級貸相關損失。但只要美國信用危機持續發生,瑞銀的悲劇還將擴大化。”
然而,瑞銀身上更大的問題還不止次級貸這一塊。在公布2007年虧損的同時,瑞士聯合銀行還進一步揭示了所謂的Alt-A抵押業務,其相關資產高于次級貸,也被認為屬于有風險業務。
“這是一目了然的,他們毫無疑問將會有更大金額的資產注銷損失。”MF全球債權分析師西蒙#8226;毛甘(Simon Maughan)說,“再有一個100億美元左右的損失也不足為奇。”
在次級貸問題已經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大動蕩、信用危機不斷蔓延的形勢下,高于次級貸資產質量的其它抵押或貸款資產再出現問題,瑞士聯合銀行將面臨全身多處失血的困境。
銀行家們的集體偏好?
對次級貸資產風險明顯低估,實質是銀行的激勵機制導致的高管短視行為。
事發之后,反思世界大型金融機構在次級貸市場的作為,有一點幾乎眾口一詞:這些銀行的風險管理機制并沒有運行得如市場預期的一樣好,從投資者到客戶都給予了他們過高的信任。
又是什么讓信譽頗高的大型國際金融集團選擇如此激進之舉,對次級貸資產風險存在明顯低估?銀行的激勵機制導致的高管短視行為恐難辭其咎。
據披露,瑞士聯合銀行CEO馬塞爾#8226;羅內的年薪高達2660萬元瑞士法郎。瑞士國家銀行副行長明確指出:瑞士聯合銀行應該從這場美國信貸危機中吸取教訓,銀行的工資激勵制度應當有所改變,銀行家們不應該只分享銀行的盈利,也應該分擔銀行的損失。
為了迎合資本市場,拿了股權相關激勵的銀行家加大了銀行資產運作包括金融衍生品項目的風險偏好,以刺激業績上揚和股價提升。
所以,大型銀行在上一輪地產過熱的浪潮中對次級貸的大量貸款和衍生品投資,絕不只是銀行風險控制方面的問題,它還涉及到影響風險控制機制運行效果的高管們對待風險的態度。
為了緩解窘境,瑞銀已經多面出擊,先找好了替罪羊——與損失直接相關的兩名高級管理人員——瑞銀投資銀行業務主管Huw Jenkins和瑞銀金融官Clive Standish被解除職務。對此,瑞銀的高管毫不隱諱地表示:“這種非正常事件發生后肯定會導致相關人員的調整。”
現在該輪到瑞銀的CEO坐上風火輪了,面對投資者一浪高過一浪的質疑,原無辭職意向的馬塞爾#8226;羅內現在步美林、花旗等金融集團的前CEO后塵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不管誰上臺,其在2008年面臨的都將是金融寒冬。如何安撫驚慌失措的投資者成為當前的重要任務。
誰會不離不棄?
信心重建是一項艱難的工作,對那些高利潤源頭的富有客戶,是否會對瑞士聯合銀行做到不離不棄?
面對如此不堪的局面,瑞士聯合銀行開始了調整行動:除了拿直接負責人開刀之外,還調整了投資部門的業務。瑞士國家銀行(SNB)現任副行長Philipp Hildebrand公開表態:“聯合銀行還未能將撥備和評估問題完好地結合起來,而美國不動產市場上所做出的矯正,為世界金融市場帶來了高額損失。這一危機將延續到何時,尚無定論。”
另一項救急措施是增資。目前已取得了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及神秘的中東投資者合計130億元瑞士法郎的資金注入。對此Philipp Hildebrand給予了贊賞,“當出現嚴重問題的時候,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無論對于銀行本身、國家還是股東們這都是很重要的一步,只有這樣才能重新建立信任。”
即便宣布的注資已經高于此前的市場傳言,瑞銀股價仍然沒有快速回升,恢復元氣更是難上加難。
信心重建仍然是一項艱難的工作,對那些高利潤源頭的富有客戶,是否會對瑞士聯合銀行做到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