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應該漲,也有空間漲,漲了也會好。”2008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人力資源新年報告會”上,文躍然用這句話給自己的演講做了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結語。幾天后,他的“十二年內職工工資有2.4到3.2倍增長空間”的論斷,在網絡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同時,文躍然認為一個工資水平比較高的時代正在到來。
近日,隨著媒體接連爆料 6000萬年薪、1500元最低工資建議,收入分配、個人工資增長話題再次成為社會熱議焦點。《職業》雜志特邀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系主任、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會員、美國薪酬管理協會會員、知名薪酬專家文躍然先生,解讀職工工資增長四大疑問。
疑問1 我國收入分配現狀是憂還是喜?
文躍然:從宏觀上來看,我國現階段收入分配狀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相對于國家GDP、稅收收入的增長速度,工資增長速度偏低。二是相對于財稅收入占 GDP的份額,工資總額占的份額過低。三是工資增長面臨前所未有的全民性的壓力,一邊是職工對工資增長的強烈要求,一邊是外部環境的工資增長壓力。現在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增加低收入者的工資。下一步國家工資改革也應主要圍繞這三個問題來進行。
當然,也有一些值得肯定的變化。過去 20年來,職工收入確實有巨大增長,總的來說是比以前富裕了;企業薪酬制度更加科學,國家機關也開始實行績效考核制度;職工工資收入正在漸漸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要素。
疑問2 最低工資標準該是多少?
文躍然:有人提出 1500元 /月的最低工資標準,我沒有看到相關理論依據或經驗數據,不敢妄下論斷。最低工資標準的制定依據兩個因素,一是能維持最低生活需要,二是不影響到產業和國家的競爭力。最低工資標準過高,勞動力成本增高,那么產業雇傭勞動力、支付工資的能力就會下降,這會帶來產業競爭力下降,最后是整個國家 GDP的增長速度下降,所以在兩個因素之間要達到一個平衡。還有人提出了第三個標準——老百姓的總福利損失。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后,按照市場規律,企業雇傭的人數會下降,一方面是一部分人個人工資水平提高,但另一方面可能會造成一部分人失業,如果失業所導致的工資損失大于工資水平的增加,這其實對老百姓是沒有好處的。所以最低工資標準應該保持一個平衡,即最低工資標準提高所導致的失業帶來的工資總量的損失,小于提高所帶來的工資總量的增加。
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我認為有必要提高,這也是工資增長的重要方向。但提到多高、用多長時間,則要根據上述三個標準進行決策。
疑問3 什么人的高收入需要限制?
文躍然:收入分配既是經濟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倫理道德問題,每個人都會從收入分配格局里面感覺到正義或不正義。衡量正義與不正義,起碼有兩個標準,一個是減少工資會不會影響績效,二是用更低的薪酬是不是能找到同樣能力甚至更好的人。如果收入不正義,降低一下是必要的。但不能有這樣的想法——降低高收入,以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原因有二,如果高收入者的收入是合理的,降低收入肯定會影響到他們的積極性;更重要的理由是,高收入者畢竟是少數,其收入的降低對提升低收入者收入來說只是杯水車薪。無論是限制壟斷企業員工的高收入還是限制一般企業高管的收入,都必須在正義不正義這個范疇下討論,這和提高平均收入、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沒有關系。收入增長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限制高收入者收入上,而是要從其他途徑尋求增長來源。
疑問4 收入增長,是期望還是必然趨勢?
文躍然:我提出 2.4到 3.2倍增長空間,既是期望,也會變成必然趨勢。
為什么說是期望呢?如果工資增長 3~ 4倍,新的經濟增長點就能找到,中國經濟轉型的動力應從工資增長中去找,從依靠外需轉變到依靠內需拉動經濟,但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次,我國目前勞動力供求關系總的來說是供過于求,再加上長期以來的低成本經濟增長策略和增長模式,要改變這種狀況存在主客觀方面的困難,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一種期望。
但同時這又是必然趨勢。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人會意識到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模式,這是一個規律性的東西,遲早會被認識到,特別是被政府認識到。而現在工資水平節節攀升,用原來的工資很難招到勞動力了,尤其是低端產業工資增長的壓力加大。另外,相關勞動法律法規的出臺,是工資增長的制度性原因。所以工資上漲是一個趨勢。
至于上漲需要多長時間,漲到什么水平,具體數據很難講,有太多影響因素和不確定性。這一設想要實現,甚至實現得更快一些,最重要的推動力量是政府。政府首先要意識到這一點,然后是對經濟發展模式做一個大的調整。要破除低工資崇拜,不是工資越低,就越能獲得競爭優勢。我個人感覺一個工資水平比較高的時代正在到來,雖然提高工資,物價也會跟著漲,但一個健康的經濟就是相對較高的工資水平和相對較高的物價水平的高生活質量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