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2008年奧運會的日益臨近,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被運用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新興科技產品在奧運會的賽場上大顯身手,眾多高科技制造廠商也緊緊地抓住這個機會,擴大企業規模、聚斂人才搶占難逢的商機。
高科技行業整體薪酬結構分析
高科技行業整體薪酬結構呈現出高底薪低變動的特點,這主要是因為一些高科技企業不能用短期績效考核來衡量員工的工作完成情況,必須要通過長期績效考核來完成,因此短期激勵部分就會略顯不足。此外,高科技企業中有相當大一部分科研技術人員,這部分人員必須要有誘人的有保障性的基本現金收入以及完善的福利保障才能在企業中長時間的工作。可以說,這部分員工的薪酬更多考慮的是依據能力付薪,較高的薪酬給付的是員工能力產生在未來的績效,較高的基本現金收入水平可以招募到高能力的研發技術員工。但不可否認,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對產品開發、銷售、售后的全過程都負有責任,而這種中期責任也會化作變動收入的考核依據出現在中高層管理者的考核當中。因此,適度加大中高層的變動收入比例,也反映出了市場要求中高層管理者對產品進行全面監管、對產品每一道工序全面負責的態度。
高科技行業與其他主要行業薪酬比較
由于快速消費品市場的蓬勃發展,新型能源的大力推廣以及金融、房地產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2007年高科技行業的薪酬水平在幾大行業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相信隨著高科技走近奧運、走近大眾消費,2008年的高科技市場薪酬水平會有持續的上漲。
互聯網行業在電子競技擁有運動項目的頭銜后繼續著自己強勁的發展勢頭;通訊產品在聚斂人才階段也不斷加大人力成本的投入力度,向前迅猛發展;SP行業在手機流媒體等新型產業的帶動下,薪酬水平也水漲船高;PC領域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移動設備的依賴以及 Vista系統下對 PC機性能要求的再次提升,整個 PC行業在舊產品價格下降的同時確保了新產品的價值得以體現,因此PC行業的整體薪酬水平依舊較高;軟件及系統集成行業在 2007年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繼續著薪酬水平的提升;IC領域雖然在 2007年有著持續的發展,但是和其他領域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IT行業人才解析
全球最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 Deloitte最近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高科技企業正面臨持續數十年的全球人才荒。鑒于“50”一代已屆退休年齡,多數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均表示他們最大的擔憂是持續性人才短缺問題,雖然其中有一半的受訪企業預計公司的員工人數在未來 12個月將會有 25%的增長,但是招攬、培訓及留住人才將會是取得業務增長最大的挑戰。外判(即招聘工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外包給其他人或其他公司來完成)原來只被視為是提供廉價勞動力的一種手段,而現在卻逐漸成為了解決本土人才短缺問題提供人才來源的重要方式。從薪酬的角度來看,運用外判這種招聘手段雖然在短時間內增加了招聘成本,但相對較低的自主招聘成功率而言,外判可以帶來較高的招聘成功率。而且專業的招聘外包公司會對當地人員的薪酬給付水平有一定把握,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支出。
對于高科技企業而言,擁有好的研發團隊,帶領公司在第一時間推出產品搶占市場,是公司發展的關鍵。不同地區在 2006、2007年度關注研發部門的程度各不相同,可以看出,2006年華東地區高級研發人員的整體薪酬水平較高,而 2007年北京地區的高級研發人員薪酬水平升至第一,這主要與北京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增強有很大關系。北京地區高科技企業的不斷增多,使得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人才來到北京尋找發展的機會,而高科技企業也需要用較高的薪酬水平來吸引那些能夠幫助自己企業取得更大進步的高端科研人員。
在同一家公司同一崗位中,薪酬差距的大小往往對部門內員工關系的和諧產生重要的影響。2007年,高科技行業重要崗位研發總監的薪酬分布情況就呈現出了較為集中的趨勢,而這種趨勢也是市場中大多數崗位的普遍現象。由于高科技研發的團隊性,使得個別員工的超高薪酬在本行業中并不多見,相反的是基于整個研發團隊的整體激勵、整體薪酬,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可以激發團隊中每一名成員的積極性,讓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對團隊的成績負責,同時在團隊成績優異時共同得到回報。
2007年,國家對于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在堅決控制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行業的同時,加大了對高科技產業的支持力度,因此宏觀調控給眾多高科技民企帶來新機遇。從受到宏觀調控影響的一些夕陽產業中,吸引一批人才加入自己的隊伍,已經成為了眾多民營高科技企業的成功案例。因為高科技企業不是單純由技術人員組成的,還需要一流的營銷人才、管理人才和其他方面的人才。
隨著 2008年奧運會的到來,預計高科技整體薪酬水平會繼續高幅度增長,高端人才的薪酬漲幅預計在 10%以上。目前國家雖然對整體經濟狀況進行宏觀調控,但是支持高科技產品、技術為先的理念,因此我們可以大膽地預測高科技行業今年整體增長在 9%左右。目前國內低端高科技人才的冗余以及中高端人才的匱乏,使得高科技行業整體薪酬差距逐漸拉大,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也應及時看到市場發展趨勢,吸引更多擁有前沿科技知識的人才幫助企業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