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50年代初,還是在我上中學的時候,就曾讀過魯迅的小說《孔乙己》。不過,在當時對書中魯迅筆下的咸亨酒店和“阿Q”只留有一般的印象。因為,那時讀書主要還是背誦課文,為了應付考試,而缺少下功夫去真正理解該小說的主題思想和小說中所描寫的代表人物孔乙己的阿Q精神的真正時代意義。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當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在90年代的中期,一次,我和另外三位同事到上海和杭州去學習考察,并借此有幸去了一趟紹興。
說起紹興,它是我很久以來一直心儀的一座城市。而這個想法曾產生于我的中學時代。此次紹興之行,就是要盡量去感受一下當年在書中讀過的魯迅筆下的咸亨酒店。
據記載,魯迅作品中的咸亨酒店,原位于浙江省紹興城內都昌坊口周家新臺門對面,是清光緒甲午、乙未年間(1894—1895年),由魯迅的族叔周仲翔開辦的。店堂坐南朝北。屋檐下掛著個醒目的“酒”字招牌。酒店當街有一曲尺形柜臺,靠墻擺些瓶酒類,直臺下放置酒壇。臨街橫柜上陳列一盆盆下酒菜,有茴香豆、豆腐干、鹵牛肉、煮花生、毛豆、素雞、湖蟹、鹽水蝦、魚干、鳥肉等,不下一二十種。過往顧客,既可喝上一碗就走,亦可在酒店內款款細酌。那時,紹興人把喝老酒當成一種口福,人云:“跑過三江六碼頭,吃過穿筒熱老酒?!笨墒牵隰斞腹P下的咸亨酒店時代,短衫顧客和屢試不第、一生潦倒的“孔乙己”輩以及精神麻木的阿Q,卻是“舉杯消愁愁更愁” 。當人們進入咸亨酒店,見到曲尺形大柜臺,樸拙的陶制酒壇,鐵皮溫酒穿筒,品嘗入味的茴香豆時,就會聯想到孔乙己所處的那個舊社會。遺憾的是,周仲翔與一個伙計、一個徒弟一起開辦的咸亨酒店只經營兩三年就倒閉了。
據說,現在位于魯迅紀念館西首魯迅路44號的“咸亨酒店”,是在1981年為紀念魯迅誕辰一百周年,由紹興政府決定,根據魯迅先生不朽之作《孔乙己》一書的記載及相關的史料重新修建的?,F在的“咸亨酒店”,既保留了原來的風貌,又更加了古樸典雅。整個酒店的營業面積有800多平米,一次可接待賓客800人。在店內的青龍牌上,有著名書法家沈定庵題寫的“太白遺風”四個大字,亦垂掛著一幅醉后狂書的李白畫像。據介紹,1991年,咸亨酒店進行了再次改造。在酒堂后面擴建了咸亨酒樓。該樓的二層樓堂,粉墻青瓦,古色古香,別具風韻。室內裝潢考究,設施置備齊全。舒適的包廂,幽靜的雅座,寬敞的中廳,加上前廳的酒堂可適應多層次、多方面的接待、宴請、聚會或小酌。

為使“咸亨傳天下”,如今咸亨酒店經理人還堅持了“保持傳統,注重特色,不斷發展”的經營之道。在格局設置上突出“陳舊”、“土氣”;在環境氣氛上表現水色、酒香。有的游客在此品嘗后稱贊:“城中酒家千百所,唯獨咸亨特色濃?!比缃瘢毯嗑频暌殉蔀榻B興城同海內外聯系的紐帶,每日慕名而來的海內外就餐客人達數千人。其中,文人墨客來咸亨酒店者更多。在酒堂懸掛有著名演員于是之題寫的“上大人孔乙己,高朋滿座;化三千七十士,玉壺生昏”和著名作家李準題書的“小店名氣大,老酒醉人多”的條幅,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這日,我們一行四人慕名來到咸亨酒店,這里早已高朋滿座。于是,只好選定酒堂一處偏僻的雅座,遂點了咸亨醉蟹、咸亨醉雞、咸亨臭豆腐,還有茴香豆等幾道具有咸亨特色風味的下酒菜和紹興老酒,進而食之其味,品其酒香,一個個無不沉浸于咸亨酒店濃濃的飲食文化的氛圍之中。
此次紹興之行,置身咸亨酒店之佳境,品飲特色美酒佳肴,不僅讓我們加深了對魯迅筆下的“咸亨酒店”時代其典型代表人物“孔乙己”和精神麻木的阿Q的更深理解,同時,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當今“咸亨傳天下”在紹興的“水鄉風情”“紹興酒文化”的無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