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贏在中國》第一賽季的冠軍,創業明星的光環和 1000萬風險投資的贏得令人羨慕不已;他是安徽易德人力資源管理公司的總經理,“勵志照亮人生,創業改變命運”,熒屏背后,他是如何運作自己的項目的?他的生活因此而發生了哪些改變?他的創業之路是否走得順利?
宋文明曾被眾媒體稱為“新徽商”,他為人沉穩內斂,絲毫沒有冠軍的霸氣。當記者和他對話時,仍為他輕柔的語調、少有的淡定和從容而感嘆,哪怕是在討論一些創業之路的困難和挫折時,宋文明仍舊流露出那份淺淺的笑意和從容。
11年挖掘人生第一桶“經”
宋文明的第一份工作,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像初戀一樣,做了十一年。1995年,宋文明從江蘇的一所大學畢業,偶然在學校聽到一個人的演講,就義無反顧和這個人回到安徽創業。這個做演講的人叫魏超,當時的他還名不見經傳。1995年,他們創辦了“合肥市長江批發市場”。到了今天,發軔于“合肥市長江批發市場”的新長江投資集團早已成為安徽民營企業的翹楚,魏超更是成為胡潤百富榜中的“安徽首富”。1999年,宋文明作為新長江派駐六人之一,參與了秦皇島華聯商城的資產重組。這次重組被列入中國資本市場十大并購之一,是中國跨省成功并購的第一例,被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用在教學案例中。
五年后,公司從零到上市。在第一家公司工作的十一年時間里,宋文明從事了不同崗位的很多工作,既做過高層也到過基層,在參與企業完整鏈條的運作中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經”。
十一年后,宋文明選擇了離開,去創業。當記者問為什么時,他說,當時自己在蘇南工作,公司是做電子產業的,需要大量的員工,而且對員工要求不高,高中畢業就行,而這樣的員工往往很難批量招聘到;而另一方面,很多農村的年輕人都愿意出去打工賺錢,但是學歷通常不高,所以出去以后多半去做民工去了,很可惜,也很浪費。而且世界五百強企業、國內的很多大型企業,都需要大量的這類藍領人才,市場前景可觀。那么,如果搭建一個這樣的平臺,一方面組織有職業需求的農民工、求職者,對他們進行技能培訓、崗前培訓,協助他們進行職業轉換;另一方面,向有需求的企業提供并大量輸送合適員工,是不是可以解決這個人才市場的供需問題呢?而且這不僅僅是一種職業價值觀的巨大轉變,也是為社會創造效益的舉動!經過審慎思考和市場調研,宋文明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創業。
三大評委最愛馬云
2006年,宋文明報名參加《贏在中國》純屬無心和偶然。宋文明感慨,《贏在中國》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的收獲和改變。《贏在中國》為創業者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各行各業的選手們互相切磋,與很多優秀的成功企業家交流。《贏在中國》更像一個“速成班”,讓選手在很短的時間里,體會到很多東西。勵志照亮人生,創業改變命運。創業——成功了,收獲的是財富;失敗了,收獲的是經驗。《贏在中國》選手的創業精神極大鼓舞了這一代的中國年輕人去激情創業。
對當年《贏在中國》的三大評委,宋文明最欣賞的是馬云。他對馬云印象最深的是他說的那句話——不要看別人的很多成功的例子,而要看別人失敗的過程。“我覺得人就應該這樣,沒成功之前應該去做最壞的打算。 ”宋文明說。
易知事理,德濟眾生
2007年 3月,宋文明建立了安徽易德人力資源管理公司(以下簡稱易德人力),致力于成為國際化的專業藍領供應商和勞動力方案解決商。易德一名源自“易知事理,德濟眾生”。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易德人力樹立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首先,易德人力有著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對整個行業有深度的認識,尤其在客服(CALL CENTER)行業有先進的運作理念,得到同行業的一致高度評價。
其次,公司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所有項目均由專一團隊全程進行服務,同時還可根據客戶需求成立聯合小組,隨時溝通,有效解決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
第三,公司有著強大的招募資源和高效的招募組織體系。通過整合中部、西南、西北的四十幾所大中專院校每年十萬名以上畢業生和社會招募資源形成強大的招募網絡,在招募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客戶需求制定相應的招募標準,嚴格、準確地控制招募質量,通過科學的招募測量,高效完成招募工作。
第四,公司提供共性培訓服務。通過考察和分析,進行教材的研發及課程的培訓,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人力成本和費用成本。在北京移動,公司曾成功地推行了《服務意識心態》《客戶溝通技巧》《呼叫中心班組管理》等課程,獲得了客戶的一致好評。
最后,易德人力還有著人性化的員工管理體系,公司給予所有派遣員工“七險一金”的保險待遇,建立員工生活檔案,對派遣員工進行崗前培訓,輔導其養成積極、健康的職業心理和企業認同感,建立更牢固的企業忠誠度,同時進行基礎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培訓。易德人力協助客戶公司對培訓人員進行上崗考核,由易德人力辦理用工手續,建立勞動關系。易德所提供的員工在同行業中優秀率最高,而流失率最低,獲得業內諸多客戶的好評。
冠軍也有成長的煩惱
在一年多的創業道路上,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什么?宋文明告訴記者,創業比想象中更艱難,很多無法預測和掌控的事情會發生,環境的變化和影響、市場的不可預測性等。市場的機會很大,機遇很多,但同時也需要更多有激情、有能力的人才加入到創業隊伍中。同時,中國的人力資源服務市場目前還不是很規范,客戶對勞務派遣的不理解,一些機構不規范的低價競爭,使企業的業務發展受到一定影響。所以,對《勞動合同法》的出臺和實施,宋文明感到很高興,他認為這個法律將為易德公司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
團隊對于創業者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宋文明心目當中的團隊成員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宋文明認為,創業伙伴最好是具有互補性,彼此極度信任和認可。要有共同的價值觀,有創業的激情,具備一定的經驗和知識,對商業模式的理解到位,并能嚴謹地執行。
“當時的社會給了我們很多犯錯誤的機會,你犯了錯還有再站起來的機會。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現在的社會給人犯錯的機會少了,畢竟競爭那么激烈,你一個錯誤,你的對手馬上就站起來了,你要想再站起來,就難了。 ”宋文明說,“所以,創業路上的挑戰,不僅僅是應對挫折和困難,還要做好應對誘惑的準備,具有堅持原則的態度。我從中歐國際商務學院畢業以后,回想自己以前走過的路,根本不敢想象再走一遍。當時的市場競爭是‘面’上的競爭,大家都在找市場機會,而不是就一個機會來競爭市場。所以如果要我現在再來做一遍,我感覺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
不能為創業而創業
大學生躊躇滿志,是最有激情的一群人,宋文明對于大學生創業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創業的范圍應該寬泛化,哪怕是賣冰棍也是一種創業。而就大學生而言,創業應該側重于能力的塑造。大學生有激情、有活力,這是創業所需要的資本,但不能為了創業而創業。大學生首先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學以致用,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其次,改變傳統的“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思想,創業首先就是創新和創造,從大學生角度來看,不管是自己的企業還是國家、集體的企業,能在其中實現創新和創造,就是一種積累和基礎,也是創業不可少的技能。同時,年輕人比較有激情,但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對于創業過程中可能要遇到的困難,要有充分的準備。挫折這個東西,應該正面看待它,勇敢地看待它。挫折這東西,越早來越好。如果等到50、60歲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有這樣那樣的錯誤,可能只能去寫回憶錄了。
創業前要做好哪些準備呢?宋文明告訴記者,要有團隊的儲備,建立高度信任、互補型的創業團隊;其次,要對所從事行業有相當的了解,具備充分的知識;再者,有良好的創業心態,能應對挫折,能抵制誘惑。
英才檔案
宋文明,35歲,來自安徽合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曾任安徽新長江集團營銷公司總經理。現在的宋文明,是CCTV《贏在中國》第一賽季總冠軍,安徽易德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2006年中國十大創業新銳,2006年安徽十大經濟人物,并獲得軟銀賽富、IDG、今日資本三大世界著名風險投資機構首輪1000萬人民幣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