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銀行主席、花旗集團全球副總裁、均瑤集團首席執行官、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林德叉車大中國區總裁、易初蓮花董事長……30多位活躍在當今全球經濟領域、赫赫有名的商業巨子成為他的訪談嘉賓。剛剛畢業于廈大的小伙子田林不僅與這些世界級高端商業領袖平起平坐并成功對話,而且在他將對話結集出版后,既為自己贏得了成千上萬的年輕粉絲,還收到了10多位全球總裁的力邀加盟。
大一學生自編教材辦講座
1984年,田林出生在武漢市武昌區南湖附近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由于母親的嚴格管束,田林從小膽小內向,上三年級了,還不敢在課堂發言。意識到孩子的問題,父母親抓住機會,“放任”、鍛煉孩子。逐漸地田林學會了自我管理,學習、娛樂安排得井井有條,于 2000年 7月考取了武漢市的重點高中——武漢外國語學校。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夫婦倆毅然說服兒子開始住讀生活,一周只許回家一次。
2003年,田林考取了廈門大學經濟系。大一下半學期時,田林敏銳地發現:大學的英語教學主要是為了學生順利考級,以便學生畢業后能順利拿到畢業證,盡管如此確實能夠幫助學生順利“過關”,但也造成了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會做題,而在實際交流中卻成了“啞巴”的現象,這不能滿足學生在參加工作后對英語的實際需要。
一天,田林突發奇想,何不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和同學們分享呢?想到就干,他結合自己在高中時學習英語的體會,借鑒了李陽瘋狂英語的教學方法,針對大學生特點,開始編寫自己的英語教材。通過半年的努力,在大二下學期,全國第一部由在校大學生自編的英語教材應運而生。
有了教材,還需要場地,講座才可以進行。一天,他主動找到學校教務處租教室,教務處的領導一聽,你一個大二的學生,居然也敢開專題講座?面對教務處的態度,田林沒有放棄,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最終,在學校英語沙龍社團的支持下,全國第一個由在校大學生舉辦的英語講座亮相廈門大學。
一個學期教學結束后,田林不僅在學校里贏得了很多粉絲,而且新浪網、廈門晚報等眾多媒體對田林的創舉進行了跟蹤報道,田林一不小心成了學校和廈門的“小名人”。
為創業和就業做準備
英文講座非常成功,也鼓動起田林的創業欲望,田林學的是經貿專業,他的理想是將來把自己的專業和實踐結合起來,做一番大事業。但他明白,如果不在大學期間積累點創業經驗,恐怕畢業后連大公司的門檻也很難進,成就大事業可能是個遙遠的夢!
一天,一個低年級的學生到他寢室里找一個老鄉借教材,這個老鄉翻箱倒柜,終于在床底下找到那本大一時用過的教材,盡管教材布滿了灰塵,但那個低年級的學生卻如獲至寶,而他的老鄉卻一點感覺也沒有。不安分的田
林馬上意識到這里蘊藏著無限商機,何不利用互聯網建設一個教材書籍交流的網站呢?想到就干。
父母在資金和精神上給予兒子大力支持,兩個月后,一個閱讀交流與在線銷售的圖書網站在廈大成立,立即受到學生的追捧,而田林不僅從中體會到了創業的酸甜苦辣,還將網站賺的錢,捐給了學校新校區新建的圖書館。
大三時,田林參加了學校的一個高爾夫球協會,此時的田林明白,參加這樣一個協會,可能比其他社團更容易獲得接觸到高端人士的機會!
2006年3月8日,田林跟往常一樣,和學校另一個會員到球場當志愿者。在練習場,田林認識了時任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總經理王虹女士。一番交談后,田林給王總留下了熱情好學的良好印象。
一個星期后,王總去廈門大學開講座,田林第一個趕到教室,與王總不期而遇,兩人居然很熱情地攀談起來,王總上臺演講前,還特意給田林留下了她的聯系方式,很多同學非常驚訝地問田林:哎,她怎么認識你啊!告訴
我,你們是怎么認識的?”
兩個月后,機會又一次降臨給這個有準備的年輕人。
發現機會,抓住機會
2006年 11月, ICAC(香港廉政公署)、香港青聯、香港董事學會、香港特許秘書公會、香港浸會大學、匯豐銀
行、MTR(香港地鐵公司)等機構、大學和企業聯合舉辦全球建誠信,創未來的案例分析大賽。消息公布后,田
林積極報名,有幸獲得學校代表隊隊員資格,在組織案例分析設計中,田林主動訪問了王總、均瑤集團首席執行官等10多位商業巨子,在他們的指點下,田林的案例設計在全球400多所高校代表隊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大賽二等
獎,作為大陸地區的優勝代表,被組委會安排參加在香港舉辦的香港青年峰會,而有機會參加這個峰會,就意味著有可能獲得與全球工商業領袖進行面對面座談的機會。
2007年3月9日上午,田林和廈大的隊員一起登上了飛往香港的航班,參加香港廉政公署、香港董事學會等機構舉辦的為期兩天的建誠信、創未來香港青年峰會。
10日上午,在香港匯豐銀行主席鄭海泉先生、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方中先生、花旗集團全球副總裁、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林德叉車大中國區總裁、易初蓮花董事長等多名公司總裁和高層主持的開放性論壇上,田林抓住機會頻頻提問和發言,吸引了了論壇現場多位全球總裁和評委的目光,在主辦方的酒會上,田林謙遜得體的言行舉止也給參加酒會的50多位工商業領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回到學校后,田林和隊員們向同學們匯報香港之行后,立刻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他們似乎把田林當成了事業的導師,就年輕人如何適應職場生活等很多問題向田林提問,盡管田林或根據自己的體會,或引用參加青年峰會那些商業領袖的話一一作答,但畢竟沒有太多的實踐積累,回答也難免顯得空洞蒼白。
回到宿舍,田林正為自己的回答感到失意,突然,一個大膽的靈感在腦子一閃:為什么不把同學們的疑惑,通過自己這個橋梁,邀請那些包括參加青年峰會的商業領袖們來回答呢?如果將這些問題整理成一本書,那么,一定能幫助這些青年學子們走出迷茫和誤區!”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 8個多月的艱苦采訪,一本名為《卓越之道》的書籍終于于2007年歲末問世。
在大多數大學畢業生正忙著找工作的時候,田林已收到了包括數家世界500強在內的企業主動伸出的橄欖枝。面對這些不錯的職業機會,田林卻做出了另一種選擇,加入了愛菲爾公益聯盟——一個由記者、電影工作者以及大學生發起的公益組織,從事年輕人預防愛滋、社會關懷等方面的宣傳活動。談到參與公益活動的意義,田林說,公益活動能把自己的想法和信息與他人分享,獲得社會的共鳴,同時在工作中與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一起合作,這對將來從事任何工作都會有所幫助。
你想show出自己嗎?你想獲得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嗎?你想得到權威的職業規劃指導嗎?《職
業》雜志全新打造的“職業新星”陣營恭候你的加入!只要你對職業有激情,對未來有夢想,對自己有
信心,就請與我們聯系。一旦被選中,你的照片與職業故事將刊登在《職業》雜志上,為你和你的職業
贏得更多關注;同時,你還將免費獲得國內權威人才測評機構提供的人才測評和專家指導。
來信請寄: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一號《職業》雜志100029,也可發電子郵件至:
zhiyezazhi@sina.com
來信請附個人簡歷一份,個人生活近照、工作近照各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