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走進了創業時代,面對龐大的就業群體和相對匱乏的就業崗位資源,創業將成為更多人的選擇。據預計,10年以后,相當多的大學畢業生要走上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的職業道路。我國的創業指數將達到 20%左右的水平,即平均每 5個人中,將有一個人要做“老板”。
于法鳴司長還有一個職務 ——全國創業培訓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這個身份讓本來就非常忙碌的他更加繁忙。談起創業促進就業這個話題,于司長說,伴隨經濟結構的調整,鼓勵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開始成為解決我國就業問題的一項戰略選擇。創業作為最積極的經濟活動和最積極的就業形式,具有拉動經濟和促進就業的雙重作用,創業促就業工作是下一步就業再就業工作的一項重點任務。
創業,一組令人興奮
而激動的數字
SYB項目實施三年,有近 76萬人參加了 SYB創業培訓,培訓合格率在 90%以上,創業成功率達到 60%以上,帶動了 200多萬人就業。
職業:2004年,原勞動保障部與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實施了“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項目,從培訓司所掌握的情況來看,這個項目在帶動就業方面有哪些成效?
于法鳴:SyB(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這是國際勞工組織經過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檢驗非常成功的項目。我們將其引入后,經過本土化改造,在十個城市進行試點,后來擴展到全國一百個城市,現在全國都開展了這樣的創業培訓。
這個項目從 2004年 7月開始,在英國國際發展部和日本政府援助下,先后實施了三期。三年中,有近 76萬人參加了 SyB創業培訓,培訓合格率在 90%以上,創業成功率達到60%,對就業的帶動率是 1 ∶5,而全國平均就業帶動率是 1 ∶3,也就是說經過 SyB項目培訓創業的人,提高了創業能力,也增加了帶動能力,帶動了200多萬人就業,顯示出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這顯然是一個很令人興奮的數據。
職業:SYB項目開了一個好頭,它對創業概念在中國的普及、創業培訓的發展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呢?
于法鳴:這個項目的引入,更重要的是帶動了中國的創業培訓逐步走向制度化,使中國新型的創業培訓模式顯見雛型,對中國的創業培訓將產生久遠的影響。通過這個培訓,不僅提高了人們的擇業能力、就業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一批人的創業能力,使他們通過市場去創造自己的崗位,同時帶動更多的人就業。
先期創業者以生存型居多
中國最欠缺機會型創業
在全球 40多個實施創業觀察研究的國家和地區中,我國的創業活動指數由 2002年的排名第 9位提前到2006年的第 6位,這說明勞動者的創業熱情很高漲,創業活動非常活躍。
職業:我們看到一個數字,1998年以來,全國共組織 240余萬名創業者參加創業培訓,其中有 130萬人成功創辦了企業或實現了自謀職業,成為小企業創業帶頭人。這說明,創業不僅僅是一種口號,它已經成為很多人的行動?
于法鳴:是的。清華大學創業研究中心的《全球創業觀察報告——2007中國報告》表明,我國正在興起創業熱潮,我國的創業活動指數達到11%左右,在亞洲地區已超過日本、新加坡、印度、泰國等國家。但從創業類型來看,我國勞動者主要是生存型創業(即迫于生活壓力去創業,其創業活動不能創造新的市場),而非機會型創業(即出于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去創業,其創業活動能夠創造新的市場)。這主要是因為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長期存在,生產型、穩定型崗位資源匱乏。廣大下崗失業人員為了生存,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市場中找飯碗,所以我國靈活就業的群體很大。而制約我國創業活動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勞動者的創業能力不足,創業者缺乏必須的創業知識和技能儲備。二是創業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創業門檻過高,創業融資渠道有限,創業后續服務不足,創業培訓自身也存在教師隊伍能力參差不齊、培訓針對性有待加強等問題。
從政府來說,一方面要扶持生存創業,同時還要大力鼓勵機會創業。
職業:大學生就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你怎么看待大學生創業,對大學生創業還應有哪些具體的幫扶措施?
于法鳴:說到機會型創業,不能不提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學生。有調查顯示,大學生的創業愿望不及生存在貧困線上的那些人那么強烈,但是他們逐步感到了競爭的壓力、就業的壓力、飯碗的壓力。我認為大學生是一個高素質的創業群體,他們的創業空間相對較大。要喚醒他們的創業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業能力,再給一些政策扶持,推動這些素質較高的人從事機會型創業。
在政策扶持措施方面,我們設想在高校開展創業培訓和創業實訓,讓大學生在畢業前就經過基本的創業教育,提升他們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現在已經開始在一些學校試點,我們正跟教育部協商,準備把就業指導和創業內容分別設置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和選學課,納入學分,為大學生就業和創業提供更多實際的幫助。
職業:可以說,中國的創業培訓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近期中國創業培訓工作的目標是什么?
于法鳴:SyB項目結束以后,我們召開了一個全國性的總結大會,總結這個項目所取得的成果,建立中國
自己的創業培訓和實訓制度,全面建立中國創業培訓、實訓服務體系。就創業促就業工作整體而言,我們初步考慮,在面上下發一個鼓勵創業促就業的文件,引導和推動全國工作的健康發展;在點上抓創業型城市的創建,創業型城市的核心指標是創業成功率和創業存活率、創業穩定率和創業帶動率。
經過三年時間,在全國樹立 100個創業型城市作為典范。通過這 100個城市影響和帶動全國創業促就業工作的全面開展。
營造一個想創業的人人人都能創業、都能創成業的宏觀環境
我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勞動力占世界勞動力的1/4,農村勞動力占世界農村勞動力的1/3。僅依靠企業、政府提供穩定的生產性的就業崗位是根本辦不到的、難以實現的。
職業:創業帶動就業,需要從哪幾個方面著手?
于法鳴: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勞動力占世界勞動力的1/4,農村勞動力占世界農村勞動力的1/3。面對這么一個龐大的群體,僅僅依靠企業、政府提供像國際勞工組織所說的那樣穩定的生產性的就業崗位是根本辦不到的、難以實現的。對這個廣大的就業群體來說,我們國家的就業崗位資源太匱乏了。那么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就業問題,解決勞動者的出路問題,就得依靠市場,依靠勞動者本人去創造自己的崗位,而且可以帶動更多的人就業。所以鼓勵創業促就業恰恰就是新時期給我們就業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說,要推動創業促就業工作主要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要營造一個有創業愿望的人人人都能創業、人人都能創成業的宏觀環境,這樣一個宏觀環境主要由政策環境來支持。政策環境包括創業人員面對的比較困難的環節,比如說,信貸、稅收、場地、人員招聘、政府的辦事效率等。針對此,我們設想把各項有利于創業促就業的政策打包,形成一個整體的政策力量來推動創業和就業。比如說,當一個人有創業愿望,但是不具備創業能力和經驗時,我們就把他納入到創業培訓、實訓體系中,不僅通過培訓提高他的能力,而且經過實訓,讓他積累這方面的經驗,增強創業信心;有了能力缺少資金的,我們可以通過小額信貸幫助解決資金問題;有了資金沒項目,我們通過市場推薦項目給他,甚至找專家給他們作咨詢,幫助他們設立創業計劃書,幫助他們順利開業。這些條件都具備了,需要工商登記注冊的時候,為了減少創業的成本,可以免除行政類、管理類、證照類的收費。創業以后還要“扶上馬送一程”,三年內定額減免稅收,提高他們創業的成功率和穩定率,使它穩定發展下去。
第二,要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創業培訓和實訓的體系。就是要像《就業促進法》里要求的那樣,各級人民政府要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特別是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的擇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第三,以建立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為基礎,建立對創業人員的一整套的服務體系。這個服務包括創業培訓、政策扶持、一站式服務,以及創業以后的跟蹤服務。整個服務是一種針對每一個人量身定做的個性化服務體系。降低、簡化行政審批手續,降低創業、就業門坎。
第四,建立創業推動就業的工作推動體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已經成立了創業指導委員會,把創業工作納入整個就業工作,在工作上擺在突出的位置。同時,我們也要求各級政府建立這樣相應的機構,共同推動創業工作。
創業工作步入新階段,
創業形勢喜人,創業機遇難得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也是社會和諧之基;創業是經濟活力之源、社會進步之翼,也是擴大就業的倍增器。
職業:去年 10月成立了全國創業培訓工作指導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具體工作任務是什么?
于法鳴:主要有四項工作,一是制定全國創業培訓和創業促就業工作發展規劃;二是組織開展創業培訓工作調研、小企業創辦和經營狀況調查,研究工作中面臨的政策和操作難題,提出推動創業培訓和創業促就業工作的政策措施建議;三是制定創業培訓教師隊伍建設規劃,明確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四是定期組織創業培訓和創業促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或現場考察觀摩活動,總結典型做法,并在全國推廣。
職業:今年的創業工作有哪些新特點?
于法鳴:在總結前幾年創業培訓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我們今年的工作又向更高層次邁進了一步,就是開始模擬公司創業實訓技術引進試點。
我們從工作實踐中發現,被歐洲40多個國家和美洲一些國家的實踐證明了的、繼創業培訓之后的又一個技術,叫模擬公司。這個技術的最大特點是有創業意愿的人在經過培訓提升了創業能力以后,可以在模擬公司里進行全過程的創業實操訓練。它是一個真正的創業實戰訓練,比如由幾個人組成一個公司,有老板、有會計、有人力資源經理,除了物品和錢是數據外,其他的從工商注冊、稅務登記到財務管理都是真的。我們把它本土化叫做創業實訓。
這個創業培訓制度建立起來以后,就把創業培訓和創業實訓對接起來了,現正在全國 18個城市進行試點,效果非常好。這個培訓很快會在全國進行推廣,就是說在創業培訓這個領域,我們既有國際先進性的經驗,又有自己切實可行的措施。
職業:中央強調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這抓住了當前實施擴大就業戰略的關鍵。這一政策信號反映了積極就業政策的新發展。你認為這為創業者提供了哪些機遇?
于法鳴:十七大提出新時期的新理念,即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在兩會上,溫總理將創業帶動就業作為一個方針提出來,實際上是在發展的新起點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業工作的重點、著眼點應當從過去針對幫扶、援助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逐步轉到對勞動者普惠的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上來,這也是我們做好就業工作的一個根本出路。我相信政府重視,鼓勵創業政策的不斷完善,為中國的創業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中國的創業環境越來越好,我國的創業工作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職業:現在,從全國看,創業文化的氛圍越來越濃烈,比如電視里有創業節目,政府和一些社會團體開展了各種創業培訓和創業活動等,你認為在創業宣傳上還有哪些欠缺?應注意什么問題?
于法鳴:從目前的創業宣傳來看,總體還是不錯的,很多地方注重造勢,注重形式,注重氛圍。這對宣傳政府的創業政策,營造人人能夠創業這樣一個良好的氛圍無疑是有作用的,但有一種傾向,就是宣傳創業失敗的少,宣傳如何規避創業風險的少,宣傳創業成功的多。這樣容易給人一種錯覺:創業是很容易的事。其實創業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創業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
職業:國外的哪些創業培訓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于法鳴:我認為國外的經驗主要有三點:第一,創業門坎很低,一美金就可以注冊一個公司;第二,創業環境好,可以得到資金、稅收、場地等多方面支持;第三,創業者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強,對困難和挫折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這幾點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特別是第二點,我們需要借鑒的東西有很多,我們正在進行更大的努力。比如加強與企業界和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的協調與配合,加強與財政、工商、稅務、銀行等部門的溝通與合作,為勞動者創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