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 市
國內軟件測試人才缺口 30萬
“目前國內軟件測試人才的缺口已達 30萬人,并在逐年擴大。 ”據清華大學軟件研究所負責人介紹,現在軟件行業的 120 萬名從業者當中,真正能滿足企業對軟件測試需求的不足 5萬人。與此同時,我國對軟件測試人才的培養卻相對落后。調查顯示,現階段我國高等院校中開設軟件測試專業的幾乎沒有。而社會職業培訓尚未形成較大規模,每年為行業輸送的人才有限,難以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很多企業因軟件測試人才缺失不得不延緩甚至停止項目,損失嚴重。與此同時,軟件測試從業者的薪酬不斷提高,起薪在 3000元以上的從業者比例達到14.3%。
人力資源管理行業缺專才
近期飛行員緊缺以及畢業生就業難等話題,讓人們逐漸開始關注一個以往不那么關注的行業 ——人力資源管理,大家發現,這個行業居然也大量缺乏專業人才。中國人力資源管理評價研究辦公室負責人說:“中國有大概 500多萬名人力資源的從業人員 ,但是真正學過人力資源專業的數量還是非常少的 ,大概只有 20%左右。 ”人力資源從業人員主要在企事業單位和一些專業人才機構,從事人力資源規劃、員工招聘培訓、薪酬福利管理等工作,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理事長魯志強表示,我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35%,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數字達到了75%。
職 場
六成勞動者認同奉獻精神
“奉獻精神 ”的涵義很多,如不計得失、同甘共苦、犧牲小我成就大我。根據中華英才網的調查, 31%的受訪者認為身在職場,應當“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 ”;25%的受訪者表示應當和同事“同甘共苦 ”;22.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價值觀中,應當以“公司利益為上 ”的觀點;只有 20%的受訪者表示“做好本職工作即可”。在與同事關系的調查中,50%的受訪者選擇了“亦敵亦友”;另有43%的職場人士表示“同事即戰友 ”。針對受訪者是否認同“奉獻精神 ”的調查顯示,總計 80%的受訪者認為職場需要具有奉獻精神;另外 20%的職場人士則表示“市場經濟時代,談無私奉獻有點過時”。
社會關系網成求職主渠道
一份針對我國勞動力市場中介組織的研究成果——《勞動力市場中介與就業促進》日前出爐。該報告分為總報告以及 14個分報告。報告披露,信用問題已經成為就業中介服務機構尚未被廣泛接納的首要原因。調查發現,員工通過“社會關系網絡 ”獲得目前崗位的招聘信息的比重最大,效果最好。作為搜尋渠道,人際關系是勞動力市場中介的主要替代,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競爭主要來自于人際關系及其他非正式求職渠道,而不是私營就業服務機構。在認定最有幫助的渠道時,失業人員對社會關系網絡的認同度也較高。
提 醒
最低工資應以貨幣形式支付
目前各地都出臺了最低工資標準,人力資源社會和保障部門提醒,按照國家工資支付相關規定,最低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支付,不能以發放實物或其他形式替代。
根據國家和天津市有關規定,最低工資標準不包括加班工資;中、夜班津貼和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支付的崗位津貼,集中供熱采暖補貼;以及按照規定應當由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福利待遇。但是,按照養老、醫療、失業社會保險制度規定,職工個人按比例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應當包括在最低工資標準之內。
據介紹,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支付的勞動報酬不得低于最低工資標準。
職員曠工企業無權開除
從今年 2月起,用人單位特別是國有企業將無權再對有曠工行為的職工予以開除或除名的處理。北京市勞動保障局相關負責人提醒廣大用人單位,企業只能依照內部的規章制度與曠工者解除勞動合同。至于無故曠工多少天才能夠達成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可由企業通過民主協商自主決定。而曠工多少天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屬于企業自主行為,完全要依照企業事先制定的規章制度中的標準來定。不過用人單位在制定或修改規章制度時首先要依法,其次程序要民主,需與職工或者工會展開民主協商,最后還要公示或告知全體職工,告知可以以員工手冊、公告、內部網等方式進行。
規 范
在有條件央企將規范實施股權激勵
在中央企業收入分配工作會議上,國資委副主任邵寧表示,在目前階段,由于我國資本市場還不成熟,企業治理結構不規范、相應的配套改革沒有跟上,因此股權激勵還不具備普遍推開的條件,只能在有條件的企業逐步試點。他透露,國資委將在非上市中央企業對企業負責人及管理技術骨干探索開展中長期激勵試點。初步考慮的計劃是,按照分類指導、點面結合、試點先行的原則,一方面是結合任期考核結果給予任期獎勵;另一方面,擬在建立規范董事會試點以及公司治理完善、正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大企業集團的少數中央企業中,探索非上市公司企業高管人員中長期激勵辦法。
家政行業醞釀建章立制避風險
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會長張建紀在有關會議上表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我國社會勞動分工的日趨專業化,家政行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場需求急速增長。目前國內僅在冊的家政公司就有 55萬余家,行業從業人員約為1600萬人,這其中蘊含了多方面的風險,如身份安全風險、身體健康風險、培訓質量風險、法律保障風險、糾紛賠償風險、公司管理風險。這些風險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家政行業服務的正常發展。相關人士認為,應建立相關規章,在提供家政服務之前,服務雙方均應進行完整的身份信息核查,以有效地規避風險。
新 詞
75%職場人自認是“窮忙族”
近年來,國內各大論壇上,“working poor”一詞開始流行。“working poor”在英文中是個專有名詞,被翻譯成“窮忙族 ”或“在職窮人 ”。如今,越來越多的網友在抱怨自己是“窮忙族 ”,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階層,甚至是拿著每月近萬元收入的辦公室白領。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騰訊新聞中心展開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75%的人自認為是“窮忙族 ”,其中有 82.6%的人為在職者,9.2%的人為學生。此外,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人(57.6%)認同“窮忙族 ”多為 “80后 ”,16.7%的人認為多為“70后 ”,也有13.2%的人認為“哪個年齡的都有,但人數都不多”。
從“假裝快樂”到真的快樂
無論從生理反應還是職場壓力來看,人們都會有郁悶的情緒低潮期。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調整情緒呢?心理專家指出,假裝快樂是一種快速調整情緒獲得快樂的方法。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類身體和心理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整體。某種情緒會引發相應的肢體語言,肢體語言的改變同樣也會導致情緒的變化,當無法調整內心情緒時,你可以調整肢體語言,帶動出你需要的情緒。比如你強迫自己做微笑的動作,你就會發現內心開始涌動歡喜,所以假裝快樂,你就會真的快樂起來,這就是身心互動原理。
執 法
實施《勞動合同法》,違法企業成本增加
據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勞動關系處處長林景青介紹,從廣東省的抽查看,《勞動合同法》對用工規范的企業的成本影響不大,對違法用工的企業則會造成一定影響。
初步調查顯示:守法企業基本沒有增加成本。而不守法企業中所增加的成本主要是社會保險成本,這些企業大約有 30% ~50%的員工沒有參加社保,經過測算,這些企業全部職工完全參加社會保險之后,所增加的成本不超過企業總成本的 2%。廣東省施行《勞動合同法》以來,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陣痛 ”后,其正面效應已經開始顯現,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明顯受到重視,守法企業的用工成本并沒有太大增幅。
上下班途中遇車禍可申請工傷認定
日前,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發布了《關于工傷保險工作若干問題的處理意見》,對工傷認定的一些特殊情況又進行了進一步明確。《意見》指出,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致其傷害的“機動車 ”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范圍的,應依據《條例》有關規定認定為工傷。但不包括職工因酒后駕車、無照駕駛和駕駛無牌照車輛導致傷亡的情形。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申請工傷認定時應提交交管部門出具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或相關證明材料。機動車事故發生后向交管部門報案的,受傷職工申請工傷認定時,提交的交管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能夠證明是機動車事故的,應認定工傷。
風 向
上海戶籍勞動年齡人口首現負增長
年齡在 16~59歲之間的上海戶籍勞動年齡人口,去年首次出現了下降,從 2006年底的 980.85萬人,下降到了2007年底的 975.61萬人。這是上海市首次出現勞動年齡人口負增長,也是全國范圍內首個省級行政區出現勞動年齡人口的負增長。與勞動力人口減少相對應的則是上海市老年人口的增加。上海老年人口比重繼 2006年首次突破20%之后, 2007年又繼續增加。截至去年底,上海 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 286萬多人,占總人口比重的20.8%。其中,7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1.5%, 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3.6%。
杭州建立大學生創業導師制
杭州市將建立大學生創業導師制度,幫助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業成功率,推動大學生就業。據杭州市勞動保障局介紹,大學生創業導師的指導方式分四種:一是單個指導,根據大學生在創業中遇到的問題,由創業導師進行針對性指導;二是“會診 ”指導,由專家對疑難問題進行集體會診;三是授課指導,針對大學生創業者中比較集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由專家定期給予授課指導;四是“陪伴 ”指導,根據大學生創業的不同特點,由創業導師跟蹤其創業過程,進行全程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