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衛生部頒布了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簡稱《膳食指南》)。新版《膳食指南》對于“怎么吃”的問題,有了新的、更明確的指導。身體缺乏營養,會產生疾病;人的心理若缺乏“營養”,則會影響心理健康,嚴重的也會導致諸多疾病。但后者卻往往被忽視。
身體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維生素和水等。那么,心理“營養素”有哪些呢?
美國學者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夫妻打鬧并不是“一無是處”,吵吵鬧鬧中釋放出不良情緒對雙方的健康都有好處,那些長期壓抑怒火的“有修養”的夫妻比那些愛“火拼”的夫妻死亡率更高。
在這項長達17年的跟蹤調查中,研究人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確定這些夫妻如何對配偶做出的令其感到不公平的行為作出反應,分析壓抑憤怒以及在婚姻中長期積累怨恨對夫妻死亡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結果,在受訪的192對夫妻中,26對夫妻有矛盾時雙方都壓抑自己的怒火,其余166對夫妻中至少一方表達出自己的憤怒。17年后,雙方均壓抑怒火的夫妻比那些又吵又鬧的夫妻的死亡率高出近5倍。這一結果也印證了此前已有的研究結果:長期壓抑憤怒會增加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等與精神壓力有關疾病的幾率。
自然,這項研究并非提倡夫妻打架,而是提醒人們,長期積累怨恨對健康十分不利。不管是在家庭,還是置身社會,人們都要善于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積極解決矛盾。
宣泄和疏導不良情緒,對于心理來說,便是不可缺少的“營養素”之一。宣泄和疏導都是維護心理平衡的有效辦法。心理壓力若長期得不到宣泄或疏導,則會加重心理矛盾進而成為心理障礙。
善意和講究策略的批評,也是重要的精神“營養素”。它會幫助人們明辨是非,改正錯誤,進而不斷完善自己。一個人如果長期得不到正確的批評,勢必會滋長驕傲自滿的毛病,固執、傲慢、自以為是,這些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與上述兩點相比,最不可缺少、也是最為重要的心理“營養素”是愛。因為愛會影響到人格和品質的形成。一個從小在愛的環境中長大的人,耳濡目染了愛與被愛的快樂幸福,應該不會成為冷漠自私無恥之人。愛有十分豐富的內涵,無論是父母之愛、夫妻之愛、親朋之愛還是同事之愛,在生命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一個人如果長期得不到別人尤其是自己親人的愛,心理上會出現不平衡,進而產生障礙或疾患。
當然,心理“營養素”還有很多,諸如理想、信念、意志、責任、達觀、寬容、淡泊等,擁有了這些,便是對精神的一次次“營養”補充。唯其如此,我們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態,始終以寧靜的心境面對復雜的生活,處理世事的變遷,健康快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