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3000萬人在使用各種解熱鎮痛藥和消炎鎮痛藥,而在使用鎮痛藥的過程中,因使用不當而產生不良反應的人數也在與日俱增。僅在美國每年就有10.3萬人因使用鎮痛藥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而住院,住院者中每年死亡約1.6萬人。
特約專家: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教授 王忠壯
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全國疼痛診療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 樊碧發
整理:楊春霞
疼痛是一種讓人十分不愉快的感覺。人們對疼痛的認識在不斷變化。20世紀60年代以前,西方國家沒有把疼痛當作很重要的事情;70年代經濟逐漸起飛以后,覺得疼痛是不可忍受的;到了90年代末,免除疼痛已經成為人的一種基本權利。
為免除疼痛,使用鎮痛藥就成了人們的首選,因為它效果好且使用方便。疼痛用藥有4個目的:(1)達到最大限度的鎮痛效果;(2)最小的不良反應;(3)實現最大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4)恢復最高的生活質量。要想達到以上4個目的,則應注意掌握鎮痛藥的用藥方式,避免使用中的誤區。
疼痛緩急不同,鎮痛側重各異
疼痛可由許多疾病引起,涉及臨床各個科系,而且表現千差萬別,但總的來說,疼痛可分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兩大類。
通常將短時間的疼痛(小于1月)稱為急性疼痛;當疼痛持續一個月,或引起疼痛的急性損傷、疾病本身已痊愈,而疼痛依舊存在時,就稱為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應主要關注疼痛原因
急性疼痛是一種癥狀,它的出現說明身體的某個部位發生了異常。因此,在使用鎮痛藥的同時,必須關注引起疼痛的原因,不能只顧著減輕疼痛,而忽略了原發疾病。此時應到醫院相應科室積極診治,選擇起效快、作用時間短的鎮痛藥,以免干擾醫生對原發疾病的診斷。
慢性疼痛應將疼痛當作一種疾病對待
疼痛轉為慢性時,已經成為一種疾病,比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癌癥后期痛、三叉神經痛、糖尿病神經病變所引起的疼痛等。在這些情況下,疼痛對患者的傷害已超過了原發病因的傷害,或者疼痛原因不明,先前作為癥狀的疼痛應該當作一種疾病對待。此時,則應積極地進行鎮痛治療,使用合適的鎮痛藥來緩解疼痛,并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這時常使用作用效果強、作用時間長且不良反應較小的鎮痛藥。
常見疼痛的用藥
不同原因引起的疼痛,選用的鎮痛藥是不同的,應根據疼痛部位、性質、病因以及藥物作用的特點、不良反應的大小等情況, 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鎮痛藥。
癌痛
疼痛是癌癥患者常見癥狀之一。有資料表明,全世界約有400萬癌癥患者遭受疼痛的折磨,各期的癌癥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疼痛者約占51.1%。而多數癌痛患者的疼痛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規范的癌痛治療不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因此,有效的鎮痛治療,對癌癥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癥患者非常重要。
治療癌痛的方法有多種,藥物治療是基礎,有療效肯定、作用迅速、不良反應較少、費用低廉等特點。癌癥患者在使用鎮痛藥時,需遵守以下原則:
1.盡量口服,避免靜脈或肌肉注射給藥
一是口服更方便;二是口服給藥極少產生成癮性或身體依賴性,尤其是強阿片類藥如嗎啡類制劑。有時可根據需要采用直腸給藥。
2.按時服藥
強阿片類藥物一般是控、緩釋制劑,口服一次可管12小時。每隔12小時服一次,可使血液里的藥物濃度穩定,鎮痛效果好且不容易成癮。
3.按階梯給藥,控制疼痛。
三階梯癌痛藥物治療是根據患者疼痛的程度,將患者分為輕、中、重度疼痛,分別予以藥物治療。
4.用藥個體化
鎮痛藥的劑量應根據患者的需要由小到大,直至患者的疼痛消失,而不應對藥量限制過嚴導致用藥量不足。在服用鎮痛藥物,尤其是強阿片類藥物時,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如惡心、頭暈、便秘、皮膚瘙癢,此時不應隨便停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癥處理。一般來說,一段時間后這些癥狀都會逐漸的減輕甚至消失。開始服用強阿片類藥物的同時,醫生一般會建議服用緩瀉藥,這樣可有效減輕便秘癥狀,起到更好的預防作用。
5.注意用藥細節
對于應用鎮痛藥的患者,應注意監護,密切觀察用藥后的各種反應。在最大限度提高鎮痛效果的同時,盡量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
頭痛
包括緊張型頭痛、偏頭痛、叢集性頭痛及一般傷風感冒引起的頭痛。針對這些頭痛的基本鎮痛藥物是非甾體抗炎藥,首選藥物是阿司匹林和撲熱息痛。一般情況下,傷風感冒時首選阿司匹林;緊張性頭痛和偏頭痛首選消炎痛;如果是因疲勞和精神緊張引起的頭痛,首要措施是休息和心理調節,必要時才考慮鎮痛藥。
牙痛
多種牙病都可產生急性牙痛,疼痛難忍。非甾體抗炎藥對牙痛有良好的鎮痛作用。消炎痛對牙周病、牙齦炎引起的牙痛有效;布洛芬對伴有神經刺激的牙髓炎有效。較為劇烈、難忍的牙痛,則需選擇痛力克,方可有效鎮痛。
關節痛
阿司匹林用于急性風濕性關節炎,能迅速緩解癥狀,可作為首選鎮痛藥。布洛芬、消炎痛、萘普生和炎痛喜康等對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和痛風等引起的關節痛效果較好,可作為一線藥物。
腹痛
包括腸痙攣、腹瀉前后伴隨的劇烈腹痛等。對這類疼痛,無論解熱鎮痛藥還是非甾體抗炎藥都無能為力。鎮痛首選藥為解痙鎮痛藥如阿托品。解熱鎮痛藥如撲熱息痛只能作為輔助用藥,與阿托品聯合應用具有協同作用。
全身性疼痛
多為肌肉酸痛、外周神經性痛或疲勞過度引起的多部位疼痛,無固定壓痛點。這類疼痛用解熱鎮痛藥具有良好療效。首選阿司匹林,也可用撲熱息痛。用藥后注意休息、放松和足夠睡眠,大多可在 1~2 日內迅速緩解。
跌打損傷所致疼痛
對于這類疼痛, 治療的重點是臥床休息、理療和應用活血化淤、舒筋活絡的中藥。非甾體抗炎藥可起輔助鎮痛作用。
疼痛用藥16誤區
癌痛用藥9誤區
誤區1:使用非阿片類藥物更安全
解析:慢性癌痛需長期用鎮痛藥者,使用阿片類藥更安全有效,長期用藥無明顯肝、腎等器官毒性作用。
誤區2:疼痛劇烈時才用鎮痛藥
解析:對于癌痛患者,正確的方法是鎮痛藥應當按照三階梯鎮痛原則,按規定時間用藥,而不是當疼痛再次出現時給藥。鎮痛藥的劑量應當根據患者的需要由小到大直至患者不痛為止。
誤區3:鎮痛治療能使疼痛部分緩解即可
解析:鎮痛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鎮痛治療的最低要求——無痛睡眠,真正意義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還要求無痛休息、無痛活動。
誤區4:用阿片類藥出現嘔吐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用
解析:除便秘外,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大多是暫時性或可耐受的。嘔吐等一般在3~7天后癥狀自行消失;便秘者服用潤腸通便的藥物即可緩解或消失。
誤區5:使用杜冷丁是最安全有效的鎮痛藥
解析:其實,WHO已將杜冷丁列為癌痛治療不推薦的藥物。因為杜冷丁的止痛作用僅為嗎啡的1/10,代謝產物去甲杜冷丁的清除半衰期長,具有神經毒性及腎毒性作用,口服吸收利用率差,需要肌肉注射,不宜用于癌痛等慢性疼痛的治療。
誤區6:終末期癌癥患者才能用最大耐受劑量阿片類鎮痛藥
解析:對于任何重度疼痛患者,無論腫瘤臨床分期及預計生存時間長短,只要止痛治療需要,都可以使用最大耐受量阿片類鎮痛藥。
誤區7:長期用阿片類鎮痛藥不可避免會成癮
解析:癌痛患者長期用阿片類藥物止痛,尤其是口服控緩釋制劑,發生成癮(精神依賴性)的極其罕見。阿片類控緩釋制劑血藥濃度平穩,不出現波峰波谷現象,不使患者產生欣快感,不易成癮。
誤區8:阿片類藥物如果廣泛使用,必然造成濫用
解析:WHO自1992年發布癌癥三階梯止痛指導原則以來,全球嗎啡醫療消耗量明顯增加的同時,并未增加濫用的危險。這是因為一方面大力提倡嗎啡的醫療使用,一方面嚴懲非醫療使用嗎啡(販毒、吸毒)。
一些癌癥患者,因其他原因需在家進行疼痛治療時,常選擇口服嗎啡,但一定要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服用。特別要注意的是,口服嗎啡是中樞性鎮痛,每個人的耐受力不一樣,因此個體差異大。患者在自己用藥之前,醫生會對其進行一次疼痛評估,以幫助患者調整好用藥量。另外,一旦發現疼痛程度不好把握,不知如何用藥,應及時咨詢醫生。如果自行加大劑量,容易出現呼吸抑制、惡心、嘔吐和尿潴留等不良反應。
誤區9:一旦使用強阿片類鎮痛藥就得終身使用
解析:強阿片類鎮痛藥不需要終身使用,而且撤藥很簡單。2天撤藥1次,每次撤藥25%。
疼痛家庭用藥7誤區
誤區1:藥店可買到的藥不會出現不良反應
目前很多鎮痛藥都是非處方藥(特別是非阿片類鎮痛藥),可以到藥店自行購買。一些人就認為,這些藥物既然不用經過醫生“把脈”,那么服用起來應該不會出現不良反應,可以放心使用,以至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后才趕往醫院。
其實,據美國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統計,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達3個月或以上者,上消化道潰瘍、出血及穿孔發生率為1%~2%;如達一年,發生率則為2%~5%。另據資料統計,美國每年有10.7萬余例患者因非甾體類抗炎藥的不良反應而住院治療,而且還導致約1.65萬人死亡,與艾滋病導致的死亡人數(16685)幾乎相等,占全美死因的第15位。因此,對這類非處方鎮痛藥使用也應非常謹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買藥時一定要到正規的藥店購買,注意查看藥品的包裝、使用說明書和標簽,如有不妥之處,應擯棄不用。
誤區2:自作主張,隨意增減非處方藥的劑量
在家庭中給兒童和老年人使用鎮痛藥時一定要確認劑量。兒童應遵從說明書或醫師、藥師的指導。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通常只需成人用藥量的3/4,以克、毫克為單位,避免用片、支為單位。
誤區3:服藥后仍有疼痛便立即換藥
初次用藥必須掌握好劑量和用藥時間,嗎啡類藥物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有時須加大劑量才會達到初次用藥的效果,不可輕易認為藥物無效,同時必須嚴格按照醫生處方上的時間服藥,才可保證血藥濃度達到有效濃度。
誤區4:鎮痛藥服用越多,鎮痛效果越好
鎮痛藥的鎮痛效果并非與用量成正比,當達一定劑量水平時,增加用藥劑量不增強鎮痛效果,但是藥物的不良反應將明顯增加。臨床調查研究發現,一些患者鎮痛藥服用過多,不光出現不良反應,鎮痛藥本身也可引起疼痛,如長期大劑量服用鎮痛藥,有可能造成偏頭痛。
誤區5:兩種或多種鎮痛藥同時使用
很多人喜歡將多種鎮痛藥同時使用,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很多鎮痛藥有可能只是商品名不同,其中成分卻是相同的,如果幾種藥同時服用,很容易過量而造成中毒。另外,藥物之間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化學反應,如果化學反應后的物質是有損身體的毒藥,那么,產生的不僅僅是疼痛沒有解決的后果,還可能危及生命。
誤區6:新藥的鎮痛效果更好
有的人認為新藥才是療效好的藥。一般來說, 臨床上對新藥和剛進口的藥的實際效果和毒副作用的觀察時間不長,有一個探索、實踐檢驗的過程,其中一部分可能經不起考驗而被淘汰,所以不能盲目迷信新藥。
誤區7:憑經驗、廣告或親友的推薦選購藥品
醫藥廣告在我們電視、廣播、報紙、書籍、戶外廣告牌等無處不有,但對廣告要有一定的“免疫力”,不能“吹”什么就相信什么。
另外,用藥應講究個體性,每個人對藥物的敏感性是不一樣的。別人用某藥的效果好,但用在自己身上就未必好。因此,不要對別人的“經驗談”太當回事。
6招減輕鎮痛藥的不良反應
1.針對疼痛部位、疼痛性質、疼痛強度,正確選用鎮痛藥。
2.服用非甾體鎮痛藥期間不要飲酒。酒精可以增加鎮痛藥物的毒性,加重對胃腸道黏膜的刺激,哪怕是常規劑量也可引起肝臟及腎臟損害。非甾體鎮痛藥不宜與抗凝藥(如華法林)合用,因為可能增加出血的危險。
3.不要空腹服用鎮痛藥。尤其是阿司匹林類的消炎鎮痛藥,要在飯后服用,避免引起消化不良,胃部不適甚至胃出血。
4.嚴格遵照醫囑或按照說明書服藥。在使用非處方藥時,應該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的使用劑量和療程用藥。若是處方藥則要嚴格遵照醫囑服用。
5.要及時清理家庭藥箱中的鎮痛藥。除及時清理那些過期的藥品外,還要注意及時清理被淘汰的或被禁用的藥品。家中存放的鎮痛藥物不要放在小孩能夠拿到的地方;不同的藥物不要放在一起;藥名、劑量、用法都要在瓶簽上寫清楚。
6.用藥過程中如出現可疑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咨詢醫師或藥師后決定是否繼續用藥,必要時立即到醫院對不良反應給予適當的處理。
相關鏈接
3階梯癌痛藥物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多個學科的專家于1982年設計了三階梯癌痛藥物治療方案,我國衛生部于1991年4月發出了關于我國開展“癌痛患者三級鎮痛階梯治療”工作的通知。
第一階梯——輕度癌痛
對于輕度癌痛,進行第一階梯藥物治療,原則是非阿片類鎮痛藥加減輔助藥物,即以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布洛芬、萘普生、炎痛喜康為主。非甾體類抗炎藥有鎮痛、消炎、解熱、抗血栓的作用,不易產生耐藥和成癮。
第二階梯——中度癌痛
中度癌痛則采用第二階梯藥物治療,弱阿片類鎮痛藥加減非阿片類鎮痛藥加減輔助藥物,即在給予非甾體類抗炎藥的同時,輔助給予弱阿片類藥物。典型藥物如曲馬多、可待因。嚴格意義上講,曲馬多不是阿片類藥物,但是它可以作用于阿片受體,適用于中度疼痛,同時不容易產生耐藥性和成癮性。
第三階梯——重度癌痛
對于重度癌痛,一般鎮痛藥及弱阿片類藥物已不能滿足鎮痛需要,治療方案應由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強阿片類鎮痛藥加減非阿片類鎮痛藥加減輔助藥物。強效阿片類藥物主要是指嗎啡、羥考酮和芬太尼。
編后:鎮痛藥是一把雙刃劍,既能緩解人類的痛苦,又可能因用藥不當而致病。只有合理應用,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果,減少不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
編輯/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