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華夏基金市場推廣部總經理周林林
在2007年主動型股票基金收益排行榜中,前10名華夏基金占3席,前20名華夏基金占4席。在股票型、偏股型及平衡型3大主力基金類型中,排名第一的全部為華夏旗下基金。華夏基金的長跑能力也很不俗,基金興華截至2007年底已取得1085%的回報率。華夏基金的創新能力也為業內稱道,國內首只優化指數基金、首只純債券基金、首只ETF基金、首只封轉開基金、唯一的亞債基金均產自華夏。
華夏基金在風險控制上亦表現卓越:2007年三季度末,公司旗下多只基金實現了主動、積極調倉。在2007年四季度上證指數下跌5.24%的背景下,華夏旗下的偏股型基金整體凈值增長0.44%,是7家凈值上漲的公司之一。
本刊記者特邀請請華夏基金市場推廣部總經理周林林,為讀者詳解“華夏之道”華夏基金公司的使命是什么?成功的秘訣何在?
周林林(以下簡稱“周”):華夏基金有3項使命: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投資理財產品和服務,為公眾創造財富,進而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這是華夏基金的首要使命,基金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是人,為員工設計合理的職業規劃,盡可能滿足員工的成長需要,幫助每個員工創造業績,這是華夏基金的第二項責任,盡心盡力,努力工作,為股東創造公平的、合理的投資回報,這是華夏基金的第三項責任。
如果一定要總結,華夏基金10年來始終不渝的堅持與努力,也是最內在的原因,投資回報是基金公司立業之本,為持有人賺錢是我們唯一的使命,2007年,公司為持有人創造收益890億元,用實際行動履行了“為信任奉獻回報”的企業宗旨,
很多要素都是厚積薄發。華夏基金10年來逐步建立了業內規模最大的投研團隊,實現了內部研究對投資的強力支持。華夏基金不單純靠基金發行和營銷擴大規模,同時也靠業績和實力,持有人的利益永遠居首,因此在去年10月,華夏基金對旗下規模超過200億元的基金暫停申購,而不是順勢擴張。
基金行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華夏基金一直像新公司那樣不斷努力,絕不因自己是老公司、大公司而沾沾自喜。過去10年來,公司從投資到營銷、從產品研發到客戶服務,不斷探索、創新,保持了在基金行業中的領先地位,在困難與變革中,華夏基金歷盡顛簸,但同時也培養了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基金公司旗下某只基金業績突出本已很難,而華夏旗下基金整體業績突出,是如何做到的?華夏是怎樣做到注重團隊智慧與發揮個人能動性有機結合的?
周:基金管理入團隊建設的成功,是整體業績突出的首要原因。華夏基金的投研團隊歷經多年積淀,吸收了大批海內外專業人士,具有高水準的職業操守、豐富的投資經驗及出眾的研究實力。團隊成員近100人,平均投資年限7年。華夏投資團隊既有一批經驗豐富的老將,又補充和培養了一批年富力強的新銳,可謂“老中青三結合”。
依托“研究創造價值”的投資理念,華夏基金打造了具有競爭力的投資研究平臺,對投資構成強有力的支撐,在統一的研究平臺上,公司也注重對基金經理個性的發揮,從而使旗下基金整體業績出色而風格多樣。投資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強大的研究平臺可以讓基金決策保持科學性,而充分發揮基金經理的個性,就是藝術了。華夏基金在業內最早提出了“研究創造價值”的理念,曾多年擔任證券公司研究所所長的您,能否談談華夏是如何有效地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投資決策的?
周:華夏基金投資研究流程的完善,是整體業績提升的另一重要原因。內部和外部研究成果如何有效地轉化為投資決策,始終是基金行業面臨的一項難題。如果沒有良好的管理體制,大量內部和外部的研究成果難以被投資團隊充分吸收,事倍而功半。
華夏基金在行業研究員和基金經理之間設置了策略研究組,由數名基金經理、策略研究員、宏觀研究員、數量研究員等共同組成,使得其職責和功能大為增加,
策略研究組的成立,旨在加強對內外部研究成果的整合,大大提高研究成果的吸收轉化效率,系統、可持續、可復制地發掘把握投資機會,提高投資研究的整體績效。
除策略研究組外,華夏基金進一步加強了深度研究,建立了詳盡的深度研究指引。借鑒國際經驗,試行行業基金經理制和基金經理分組制,探索新的投資管理模式等。
正是由于華夏基金加強了內部管理,所以能夠比較好地把握住2007年的市場趨勢,對股市趨勢的判斷均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前,華夏旗下的明星基金如華夏大盤精選長期暫停申購,是基于什么考慮?
周:如果單純為股東利益考慮,公募基金應千方百計把規模倣大,但股指達6000點以上時,華夏基金旗下200億元以上的基金便全部暫停申購。原因在于當時的市場風險已經偏高,新進來的投資者承擔的風險與收益不匹配。作為一家負責任的基金公司,華夏基金始終將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公司始終堅持的文化與價值觀。
其實基金規模的增長有兩個來源,一是靠持續營銷做大規模,二是靠業績增長做大規模。目前國內基金主要靠基金銷售增加規模,華夏基金想嘗試靠凈值增長做大基金的規模。這不是華夏基金的獨創,彼得·林奇管理的著名的麥哲倫基金就一直封閉了10年,最近才打開。
華夏基金未來打算實施何種戰略規劃,為持有人創造更高的價值?
周:華夏基金將加強管理,尤其側重風險控制,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為持有人賺錢。
企業年金和專戶理財業務也會是華夏基金2008年的重點。華夏基金旗下的公募與非公募產品會共享研究平臺,但也設有嚴密的防火墻,決策分開,賬戶分開,人員分開,同步發展壯大。與此對應,華夏基金也將繼續改進風險控制與投研流程,確保客戶資金的安全性與投資收益的穩定性。
作為基金公司實力的要件之一,華夏基金還將建立更強大的后臺系統,優化對1200多萬客戶的各類服務。
未來10年中國基金業將面臨巨大機遇,同時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其中的最大挑戰仍然是組織制度變革,即如何建立與國際慣例相一致的、以基金經理人為核心而非以資本為核心的基金合伙人制度,使基金經理人能長期專注于為廣大公眾投資理財這一崇高事業,使基金行業保持持續的競爭力。
未來華夏基金將通過堅定不移的創新和發展,保持在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競爭力和領先地位,成為資本市場上有重要影響力的機構投資者。做一家受人尊敬的基金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