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8年3月8日,大眾理財顧問雜志社攜手中美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在北京百萬莊圖書大廈舉辦了“增值你的財富”系列講座,邀請到中美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資深壽險規劃經理李春女士,為大家獻上了一堂題為《富足而退》的講座。
最有意義的人生,是愛有所依、老有所養,在夕陽的余輝中悠然地度過自己的一生。很多人都希望能早點退休,而且希望在經濟獨立自主的情況下安然享受退休生活。當美好的退休愿望遭遇現實時,你想好如何應對了么?
失敗源于沒有計劃
美國勞工部做過這樣一個統計,跟蹤100位25歲起點,背景相似的年輕人,看看他們40年后的退休生活是什么樣。結果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從調查結果來看:29人已不在人世,49個人或靠微薄的社會保障或依靠親屬資助度日,12個人瀕臨破產,5個人仍然需要繼續工作,只有4個人經濟獨立,堪稱富裕的人只有1人。
經過了解,原來這5個富足而退的人在早期都做了很好的理財規劃。沒有人計劃失敗,而很多失敗來自于沒有適當的計劃。
從有關機構對中國人的退休調查結果來看有以下幾個特點:1、大部分人希望提前退休;2、對養老生活有較高期望,不希望生活品質下降;3、著手做安排的人少之又少,而且對退休規劃沒有太多概念和正確的方式方法。
冬天是否殷實,取決我們在夏天做了什么。為了讓退休生活如期望般美好,我們現在應該做點什么呢?
認清退休路線
我們要去哪兒?我們在哪兒?我們怎么去?認清這三個問題,退休將不再可怕。
我們要去哪兒
我們退休時的社會環境會有以下特點:1、以前的嬰兒潮將成為當時的銀發族,我們將由現在的老齡化社會向超級老齡化社會邁進。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老年人將占世界老年人總數的1/4。2、隨著生活、醫療水平的提高,人的壽命也在不斷提高。如北京地區,1950年人均壽命52.8歲,1991年增長到74.4歲,2001年達到75.85歲,2006年最新數據顯示人的平均期望壽命已達到80.07歲。3、工作年齡人口的增長在逐漸萎縮,這將給社會養老帶來進一步壓力。
什么時候退休為最佳年齡?EphremCheng博士根據對波音航空航天部門的退休人員養老支票的統計,得出壽命和退休年齡的保險統計重要結論:那就-是工作時間越長(必須通過工作維持生計),壽命越短。55歲后每工作一年,壽命平均減少兩年。如果讓人們在“春蠶到死絲方盡”和“安心無憂活到老”兩種生活中選擇,相信大部分人都想選擇后者——活得久還要活得好。
退休后我們需要多少錢?如果退休前后的生活水平基本相當,按照現在的支出水平為未來準備養老金就夠了么?答案是否定的。2007年以來CPl的增長讓我們對通貨膨脹的力量有了直觀的感受。
根據統計,1978年至今我國的平均通脹率約為5.8%。從表1中可以算出,即便按照5%的通脹水平計算,退休后的生活費(55-85歲)的現值也非常可觀。
我們在哪兒
目前我們可以準備到的退休收入主要有3大來源:社保養老、企業年金和個人儲備。
社保養老2006年社保改革后,采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逐漸過渡的方式。新人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與繳納時間、繳納金額緊密掛鉤。讓我們計算一下按新政策,您退休后大致可以領多少錢。
王女士今年55歲,打算55歲退休,工作期間累計交納25年養老金。假設個人交費指數等同于社會平均工資,且社會平均工資為3000元/月。基礎養老金=(3000+5000)÷2×25×1%=75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3000×8%×12×25+170=423元。王女士退休時實發養老金發放額=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750+423=1173元。
從案例可以看出,王女士退休后從社保領取的養老金大約為社會平均工資的1/3,離理想中的退休狀態還差得很遠。
此外我國公共養老金制度覆蓋率還很低,而且社保基金空賬規模還在不斷增加。根據世界銀行報告,2001~2075年,基本養老保險的缺口將高達9.15萬億元。單靠社保養老,形勢不容樂觀。
企業年金 企業年金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費形成,可以解決職工一部分的養老金需求,但因為不是強制性質,并不是每家企業都會設立企業年金,很多人現在還指望不了這項福利。
個人儲備 個人自備養老金的途徑較多,如金融產品(儲蓄、債券、基金、股票)、商業保險(養老年金、醫療保險)、房地產《住房及商鋪》、商品(黃金、收藏品、大宗商品)。如果說養老規劃過程就是從人生錢向錢生錢轉化的過程的話,目前我國居民個人通過以上方式進行養老準備的情況又如何呢?
據發改委統計,中國居民收入中近80%靠工資收入(圖1),而居民金融資產中超過70%的部分是存款和現金(圖2)。對于有著這樣結構的家庭,如果明天就不再工作的話,他的持續收入從哪里得到?而存款又能維持多久的生活費用呢?由于創富的金融資產比例過小、對工資收入的過度依賴,會讓人面臨兩種選擇,一是退休后降低生活水準;一是推遲退休時間。
我們怎么去
近千萬元的退休費用與乏力的退休準備看似矛盾,但只要我們有時間,提早規劃,遵循以下方式和原則,富足退休不是夢。
審視你的理財模式 如果您現在的的理財模式是收入-支出=儲蓄,您正在透支您的未來。這種模式的基礎不穩定,抗風險能力差,且看不到未來的規劃。如果一旦失去收入的支撐,整個家庭將陷入困頓。而且,人性的弱點也同樣體現在花錢方面,如果對支出控制不好,還容易變成月光族、“負翁”。
合理的理財模式應該為:收入—保險—投資/儲蓄=支出。儲蓄你的錢,為未來做準備。如果說投資是用時間來掙錢的話,保險則是用少量的錢保掙錢的時間。把未來照顧好,把風險打理好后,余下的錢才是可以享受當下的錢。這種理財模式讓家庭既有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又留出未來的儲備,同時安然享有現在。
盡早開始,持續投入,充分發揮復利功效愛因斯坦說復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不要小看復利的效應,要攢足300萬元,每年收益率5%,如果用30年準備,每月只需投入3589.69元,如果用20年準備,每月則需7268.39元;如果用5年準備,每月投入則高達43930.66元。
建立專用養老賬戶,追求穩健,長期的收益 養老規劃的目的不是追求更高的收益,而是擁有確定的未來。因此長期穩健的收益比盲目的伴隨高風險的投資更重要。建立專用養老賬戶,養成長期心態并借助合適的工具參與投資是重要途徑。觀察證券市場股票指數可以看出,短期一兩年,三四年內變化可能比較劇烈,但如果放到十幾年到幾十年的周期去看,短期的波動就很微小了。只要看好中國發展大勢,市場會給投資者很好的回報。
結合退休后的財務目標建立大病醫療保障 退休后的花銷以生活費用和醫療費用為主。可以用社保與商業保險相結合的方式解決醫療費用問題:社保應付普通小額門診、住院開銷,商業醫療保險為重大疾病的開銷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