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與非生物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生物具有應激反應,應激反應是生物體受環境變化的刺激而發生的相應反應。這是一種動態反應,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
生物界的應激反應
生物的應激反應對其生存具有重要意義,當生物受到外界危害時,在很短時間內生物體會自發地進行回應,以保護生物體。比如人碰到老虎的時候,首先人的交感神經會興奮,導致瞳孔增大、糖原分泌增加、血糖升高、腎上腺素分泌增加,這樣就為下一步反應做好了準備。無論人最終選擇逃跑還是與老虎搏斗(這些都是后天的反射行為),都需要大力氣、快速度,而應激已經為這些反射行為做好了身體的準備。
應激行為由人的神經系統完成,與反射行為、適應行為相比,它對危害的反應速度更快,甚至比人的意識反應要快。生物正是有了應激,才能把可能受到的損害降到最低。
應激關鍵在于風險對沖
在投資行為中,會遇到很多風險,如何進行風險控制是讓很多投資者頭疼的問題。如果投資組合也能有類似于應激一樣的反應,那么在真正的風險到來的時候,投資組合就可以自行做出反應,在投資者做出相關決定之前就把損失控制在較小的范圍內。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投資怎么會有自行控制風險的能力呢?隨著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合理的利用風險對沖,在一定程度上就實現了資產組合自身的“應激反應”。所謂風險對沖,是指通過投資或購買與標的資產收益波動負相關的某種資產或衍生產品,來沖銷標的資產潛在的風險損失。投資者可以通過在投資組合中配置具有風險對沖作用的金融衍生產品來實現風險控制。譬如,恰當地采用實買空賣的操作或者購買相關的股票期貨、期權等,構建起一個能自身產生應激反應的組合,當遇到風險時,在投資者做出相關決策之前,投資組合本身已經對風險進行了回應。
選好對沖品種
在國外,風險對沖是很普遍的風險規避手段,投資者可選擇的金融衍生品種也很多。而在國內,目前金融衍生品為數不多,除了認沽權證是與個股直接關聯的可以實現風險對沖的品種之外,剩下的就是與個股關聯性不強的期貨產品,例如金屬期貨、農產品期貨等。并且,僅有的風險對沖品種更多地被人用來進行投機,而不是規避風險。
不過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有更多的金融衍生品出現,如近期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起到風險對沖的作用。首先必須清楚所買股票與股指的相關程度(可計算出該股票的Beta系數),然后在期貨市場上建立相應的頭寸來進行套期保值。
控制風險是做好投資的重要一環,希望各位投資者學習完生物課,通過對應激反應的了解,在投資時培養風險對沖的概念,積極學習金融衍生品知識并合理利用,更好的實現自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