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選拔、評價、考核、培養和使用已成為各電視臺的焦點和一大難題。而“難”中之最,是在主持人的選拔、評價和使用過程中還缺乏一個較為科學、較為完善和操作性強的標準體系。
一、明確電視節目主持人選拔標準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電視節目主持人評價體系的建立可以為今后電視臺選拔主持人提供技術支持。一般來說,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選拔應該遵循客觀、科學和公正的標準。
所謂客觀,即注重主持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這是決定主持人工作質量的直接標準。無論怎樣的主持人,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基礎文化知識,如文學、歷史和哲學方面的知識等等。因為文學知識能夠增強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歷史知識能夠開拓主持人的視野,而哲學知識能夠深化主持人評價事物的能力。總之,多方面的文化基礎知識,對于主持人來說,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所謂科學,即本著綜合測試的原則,使測試能夠真正體現主持人的綜合素質。在筆者看來,主持人的綜合素質中大體包含三十多項內容,其中,主持人能否在節目中起主導、核心作用至關重要。因為就一個電視節目而言,主持人就是節目的核心,無論嘉賓還是觀眾,他們的視線始終是圍繞主持人的。主持人的言語、舉止乃至表情,都可能成為現場氣氛的調節劑。主持人如何根據現場的狀況進行整體操控,就顯得格外重要,同時,也能夠使主持人的自身人格魅力得以釋放。
所謂公正,即以公平、公開的原則來選拔主持人。這是觀眾對評委最大的期待。而目前的一些節目在海選的過程中,卻存在一些不公正的做法。如選手的命運全憑幾個評委的點評就一錘定音,似乎不妥。而有的選手上臺,說不了幾句話,評委就說好,也實在讓人琢磨不透。可見,主持人的選秀不僅僅是對人的全面素質的高層次要求,同時也要對廣大電視觀眾負責。因此,要想真正做到公正,最關鍵的評委應該是觀眾。主持人主持質量的評價權力,無疑掌握在觀眾的手中。
圍繞著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選拔標準,探討選拔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基本思路就成為必然。而在解決這一問題的同時,更多的則是側重于實際,立足于事實,從而對癥下藥,真正尋找出好的方式與方法。
二、完善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選拔制度
目前,我國電視節目主持人選拔缺乏一個公開、透明、合理、科學的選拔制度,而科學的選拔制度則取決于科學的選拔程序,根據多年來從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經驗,我認為選拔主持人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測試:外在基本條件測試,文化知識測試,基本能力測試,基本個性特征測試,專業技能測試和政治審核及道德品質測試。具體到目前的主持人選拔來看,一般需要遵循以下程序:
第一,發布公告,即明確應聘者的基本條件。這一環節至關重要,一方面要考慮電視臺的現有條件以及其發展目標和需求,一方面要明晰應聘者的基本條件,從而使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和進步。
第二,初試篩選,通過考試來測試應聘者的知識水平、能力。在這一環節,需要注意的是題庫的設置要科學。一般來說,題庫有幾個方面,而這一環節需要的是知識水平測試題庫,大體包括九個子題庫:電視學題庫,政治題庫,歷史題庫,文學題庫,地理學題庫,社會學(心理學)題庫,藝術常識題庫,現代漢語題庫,自然科學題庫。這些主要是考核應聘者的知識水平,因此,需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如題庫所涉及的范圍應該和電視臺的具體情況密切結合,做到范圍大小適當。同時題庫的難易程度要得當,要把握好“度”的問題,題庫中的試題要結構合理,不能缺失某一方面內容、某一難度水平的試題,使得測試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第三,復試,即對入選者進行普通話水平及語言素質測試,并進行基本人格特征評價。在這一環節需要設立的是基本能力測試題庫和基本人格特征測試題庫。其中,基本能力測試題庫主要側重于普通話測試,使應聘者能夠準確地閱讀漢語拼音,并能夠根據給定題目來進行準確表達。而基本人格特征測試題庫,主要涉及到心理素質測試,可以選擇比較權威的測試方法,如卡特爾的十六種人格因素問卷。該測驗共有187道題目,都是有關個人的興趣和態度等問題。要求應試者做出一種傾向性選擇,從而有利于主持人的選拔。
第四,面試,主要對入選者的外在條件及氣質進行評價,同時通過情景測試的方法,使入選者進行模擬主持,同時借助媒體管理層小組進行評價。這一環節基本是綜合測試的決定步驟。因為需要觀察應聘者的現場表現力。因此,應根據應聘者的具體條件,因材施“題”,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使應試者發揮其特長。
第五,政治審核及道德品質評價。新聞工作者除了業務素質之外,還應該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1996年9月26日,江澤民在視察《人民日報》時,曾對新聞工作者提出要求:要打好五個根底,發揚六種作風。五個根底包括:理論路線根底,政策紀律法律根底,群眾觀點根底,知識根底和新聞業務根底。六種作風是:敬業作風、實事求是、清正廉潔、艱苦奮斗、嚴謹細致和勇于創新。
第六,試用及上崗培訓。這一個環節是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為重要的環節。上崗培訓課程要精心設置,尤其是專業方面的課程,更是要做到全面而科學。所謂全面,即包括新聞采寫編排等業務方面的所有課程。所謂科學,即課程之間要合理搭配,互相補充,又不失為一個整體,從而使主持人能夠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三、加強電視節目主持人選拔賽的管理
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已經成為一個為人們所關注的熱點,然而在主持人大賽的評選過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也出現了諸多問題。就目前來看,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在具體操作中并沒有跳出以往大賽的經驗模式,因此,我們需要加強電視節目主持人選拔賽的管理,使大賽能夠形成一種更規范的程序,擁有更為科學的方法,并進一步明確大賽的定位。
首先,要注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差異性。這個問題不僅關系到能否對主持人才做到因材“調配”,各盡其用,而且對于電視媒體的長久發展和品牌化建設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電視節目作為一個特殊的宣傳舞臺,具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等特點,如按照不同類型來劃分,電視節目包括新聞節目、談話節目、綜藝節目、服務節目等等。此外,這些節目類型還可以細分出若干節目形態。而不同節目的類型和形態有各自的規律和屬性,這需要不同電視節目主持人形象、專長、風格、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性來適應這樣的節目形式。但是當前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過于“同一化”,就內容而言,并沒有做任何的區分,而一般多采用通用的比賽規則和標準,這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大賽選拔出的主持人是“通才”而非“專才”。因此,所選拔的主持人,是否能夠勝任電視節目對主持人差異化和個性化的要求,還有待觀察。
而不同節目對主持人的個性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新聞節目要求主持人具備較強的信息傳播和處理能力,談話類節目則需要主持人能夠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和現場監控能力,而綜藝類節目的主持人則應以表現靈活、機智、詼諧等場面駕馭能力為主。因此,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應該根據不同類型的具體節目形式,建立不同的主持人評估標準和比賽程序,真正提高大賽擇才的針對性。
其次,要合理發揮大賽中專家和觀眾評委的作用,使比賽既科學又符合觀眾的需求。在當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中,專家評委在比賽評比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了增加比賽和觀眾的互動性,有的比賽現場觀眾可以使某一輪次被淘汰的選手“復生”,重新獲得下一輪比賽的機會,有的采取通過場外觀眾短信支持率等給選手加分的手段。觀眾是一個多層面的群體,觀眾對節目主持人的心理期待是不同的。專家評委不會完全代表觀眾對主持人的喜好,比賽可能評選出觀眾不喜愛的主持人,也可能淘汰觀眾看好的主持人。毋庸置疑,專家要在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中發揮評判的核心作用,然而,電視傳媒早已進入了以受眾為核心的時代,電視機構有眾多的頻道和主持人,受眾有了充分的選擇與拒絕的權利。大賽應該設立合理的環節,適當地多發揮一些觀眾的評判作用,以適應當今以觀眾為本的電視傳媒。
此外,還要注意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的創新意義。這種形式為主持人的選拔和隊伍建設開創了一個新的途徑;成功地運用了主持人的吸引力,把觀眾的收視力轉移到節目上來;創造了一種新的競賽類的電視節目形式,給主持人這一職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雖然大賽存在著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但在電視媒體走向市場的背景下有著它特殊的價值和積極意義。通過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將主持人的選拔推向社會,公開化,透明度更高,使有主持才華的人憑此可以走進電視的舞臺。從某種角度來講,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對電視人才管理制度的改革意義,遠大于選拔了優秀的主持人。如果大賽成為一種人才的選拔源渠,其運作標準的科學性就應該是電視人必須要考慮的基本問題。
四、改進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培養機制
主持人在電視節目的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各電視臺應采取積極措施,加強主持人隊伍建設和管理,對主持人進行嚴格的選拔、考核和培養,全面提升其素質,以適應電視事業發展的需要。
首先,建立有效的激勵、考核機制,這是提高電視節目主持人素質的必要途徑。電視節目主持人工作高效有序的開展,應有能上能下的優勝劣汰擇優制度作為保障。對各欄目主持人進行嚴格的考核和評價,并根據考核、評價的結果給予獎勵或處罰。在主持人的日常管理方面要實行動態管理,在考核、評價的基礎上,制訂關于加強主持人隊伍建設的若干可行性方案。從選拔、聘任、考核、獎懲和培養等方面做出詳細規定和具體的實施細則,使主持人的管理有章可循、方向明確。
其次,加強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專業素質的培養,促進其主持業務能力不斷發展。電視媒體應該采取積極、科學、有效的措施,加大培養的投入,調整教育培訓的結構,加強崗位業務培訓,提高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政治素質和綜合文化素質。通過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教育和培養,提高主持人的業務素質,優化主持人的知識結構和節目視野,使電視節目主持人適應電視媒體不斷發展和進步的趨勢,更好地發揮主持人對電視節目質量提升的關鍵作用。
三是增強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對電視節目主持人至關重要。一般來講,心理狀態是十分抽象的,但是它卻能夠借助主持人的舉止言行表現出來,如主持人的言談、舉止、神情、語調等。這就需要主持人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要對未來充滿希望;建立“我能行,我可以”的信念,對自己的工作有充分的把握;擁有博大寬容的心胸,增強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要善于傾聽他人的談話,同時具有沉著冷靜的處變能力。
培養電視節目主持人,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專業性的工作。由于電視節目主持人擔負著不同欄目和頻道的工作任務,對其管理既要從微觀著眼,又要有一個專門機構進行系統和科學的管理。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管理要做到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主持人的才智,不斷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
(作者系陜西電視臺制片人、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