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信息化建設是現代企業的必然選擇。在當前,鋼鐵企業受傳統設備管理理念等的制約,企業設備資源很難有效整合。本文分析了我國鋼鐵企業設備管理現狀,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就鋼鐵企業設備管理之信息化思路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鋼鐵企業 設備管理 信息化
在新的體制下,企業要保持最強的核心競爭力,必須要有先進的設備,而要讓先進的設備流暢運行,發揮最大的功效,必須要實施最優秀的管理。因此,對一個企業來說,僅僅更新陳舊的設備是不夠的,尤為重要的是如何實現設備資源的有效整合,提高設備管理綜合效率和效益,降低運行成本,進而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在這種形勢下,鋼鐵企業由于受傳統設備管理理念與模式的制約,設備與管理模式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一、我國鋼鐵企業設備管理現狀分析
鋼鐵行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它起步早,設備相對比較落后。我國鋼鐵企業設備管理,大致經歷了早期的事后修理(按需修理)制、20世紀50年代的計劃預修制、80年代的全面生產維修制(TPM)和目前推廣的點檢定修制。盡管鋼鐵企業逐漸更換了部分陳舊設備,加強了設備管理,但其在實現企業或企業間設備資源的有效整合上還存在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先進的設備與落后的管理方式相矛盾。近年來,冶金技術日漸成熟,發展勢頭強勁。原來影響產量、效率的技術難關一一被攻破。鋼鐵生產線上配套生產設備、電氣設備也在不斷地應用新技術、新材料。然而由于我國鋼鐵企業的設備管理一直延續著粗放型管理模式,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機構交叉重疊,各級設備管理者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這一矛盾已經嚴重制約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
2.設備管理的目標和內容與企業的發展不適應。過去國有鋼鐵企業設備管理的目標是單一地為生產服務,設備管理的內容側重于設備的技術管理,設備價值形態管理意識淡薄;而企業的發展是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企業擁有法人財產權,建立資產經營責任制,企業不再只是生產和經營產品,而是經營出資者投入的資本金。設備資產是企業法人財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企業必須明確設備管理在價值形態與實物形態兩個方面的任務,強化企業法人設備資產運營管理意識和運行機制,完善設備資產運營管理考核指標體系,探索設備價值形態管理和實物形態管理相結合的可操作的模式。
3.設備管理缺乏系統性,沒有充分認識到設備管理在企業及其生產經營中的地位。大多數鋼鐵企業都認為,設備是為生產服務的,對它的管理也只是一般性的維修管理。其實不然,設備管理是鋼鐵企業管理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從系統工程的整體性原則出發,設備管理子系統與設計、制造、使用、工程技術、財務等管理子系統是密切相關的。企業在設備壽命期內的每一個階段,若要確保其可靠、高效、低成本,就必須調動業務流程上的所有部門協同參與,發揮各自的作用,開展綜合管理。由于以往對設備管理在認識上、工作上的片面性,形成了在設備管理上各管一段,缺乏系統的有機聯系,沒有形成以人為本,基于供應鏈基礎上的責、權、利相結合的全員設備管理格局。
4.設備管理缺乏反饋機制。由于設備管理上缺乏系統性,因而人為的把設備的規劃、設計、制造(設備管理的前半生)與選型、購置、使用、維修、更新、改造、報廢(設備管理的后半生)分割開來,客觀上造成了設備前半生與后半生管理的脫節,及后半生各個環節之間的脫節。這樣不能形成有效的前饋控制和反饋控制,影響了設備管理的良性循環,更談不上設備管理的全程最優。
5.注重短期效益,忽視設備管理。在企業轉換經營機制過程中,部分鋼鐵企業的經營者只顧眼前利益,片面的追求低成本,拼設備,抓產量的現象普遍存在。使設備帶病運行,磨損加劇,故障增加,形成不良的運行狀態,進一步影響到產品質量,同時也危及設備的安全運行。因而,所謂設備為發展生產服務,不僅是為完成當前的生產經營計劃服務,而更重要的是重視企業所擁有的資產保值、增值,提高技術水平,保持后勁,為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服務。
6.設備管理信息化程度低。設備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效率不高、方法單一,難以發揮方法、手段綜合運用的最優效果。我國鋼鐵企業的設備管理主要靠行政命令和經驗管理為主,而很少主動、系統地吸收現代管理理論和現代設備管理新技術,如: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經濟理論、決策理論等。設備管理信息化是當前設備管理的發展趨勢,企業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總之,鋼鐵企業的競爭最終落實在管理能力與價值鏈效率的競爭上。為此,一些企業選擇了通過信息化建設來有效改善全程供應鏈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產品服務質量,支持規模經營的途徑。鋼鐵企業由于資本運作的動態、管理模式的調整、政策法規的限制與變化、行業特點、投資力度等多方復雜因素,因此IT戰略規劃也就撤得更加復雜、困難和必要。由于我國鋼鐵企業在設備管理方面的發展較慢,成為制約企業可持續發展、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原因。因而,如何在設備的裝備和技術含量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加強設備管理與信息化建設,已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鋼鐵企業設備管理之信息化思路
設備管理信息化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概念,我國一些設備管理工程專家認為,設備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對設備管理各個階段管理需求的計算機輔助管理和智能處理、電子化處理,首先是設備管理的現代化,然后是計算機的信息處理。它涵蓋設備前期管理、資產臺帳管理、設備狀態和維護管理(含使用、點檢、潤滑管理)、故障診斷和維修管理、備件管理、技術改造管理以及特種設備管理等??偟恼f來,設備管理信息化就是從管理思想、組織、方法和手段等全面的觀點出發,運用信息化手段對設備的全壽命周期進行綜合管理。
設備管理信息系統(PMIS,Pla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面向設備管理的企業信息化解決方案,是在企業生產日益復雜,生產裝備成為企業生產基礎,對設備的運行狀態及其相關的維修、保養、點檢、潤滑和備品備件的供應的管理成為企業重要的技術工作,管理工作也日趨復雜的條件下應運而生的。顯然,設備管理的信息化已然成為鋼鐵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PMIS是一個技術管理系統,鋼鐵企業設備管理信息化的總體思路都通過PMIS得以體現,一個高水平的完整的設備管理信息系統應包括設備一生的基礎、技術和經濟要素的管理。這一綜合管理的總體思路主要體現為:
1.設備管理信息系統應能夠規范基礎信息,為深層次的管理提供保證。系統將通過規范化設備基礎信息和工作流程,保證鋼鐵企業設備系統、設備等管理工作的標準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工作的高效性,通過計算機實現對設備資產運行的有效管理和監督,建立動態的設備統計系統,加強設備的一生管理,延長設備的經濟使用壽命。
2.綜合先進的管理思想,提高設備技術管理水平。PMIS應實現計算機對設備運行、技術狀態、點檢、狀態檢測、檢驗、檢定、保養、維修、潤滑、事故故障、技術改造等進行全過程控制與管理,并結合行之有效的現代化管理方法(如狀態維修、可靠性維修等)開展設備工程系統技術分析,通過先進的任務提示機制,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開展設備點檢、狀態檢測、檢驗、檢定、保養、維修、潤滑工作,并實現設備的更新改造及大修項目的工作計劃、備品備件安排、人力資源安排、資金計劃、相關分承包商以及項目的實施等工作的動態管理,為鋼鐵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改造大修決策提供技術、經濟論證和分析,通過規范的設備管理達到資產效益最大化,全面提高設備管理的工作質量與現代化水平,輔助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
3.建立綜合信息管理,實現設備的經濟技術分析。PMIS通過組織各方面設備技術狀況、維修歷史記錄等技術經濟信息,進行科學的數據分析,輔助各級管理部門進行工作計劃與管理決策。分析、評價設備的技術能力等級和需要解決的技術經濟問題,為設備作業成本控制、投入產出效益評價和實施全面的經濟管理提供支持。
由于鋼鐵企業設備管理具有的工作繁雜,技術性強,生產保障性強等特點,一個設計良好的設備管理系統應該是一個實用的系統,這樣的系統應該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的信息、管理優勢,實現工作任務管理自動排程等目標,提高設備管理部門對設備動態變化的響應速度。
在設備管理的信息化實現方面,應該要建立集成的信息系統,規范設備管理體系各項業務,加強對設備管理信息的分析;均衡企業范圍內設備管理的水平,提高流程效率;實現備件、供應商、維修資源共享,提高資金利用率;通過網絡統一監控分析主要設備運行情況等。
參考文獻:
[1]李葆文:設備管理新思維新模式[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趙久梁等:鋼鐵企業設備檢修管理系統的研究與應用[J].工業技術經濟,2007,(5)
[3]肖偉:關于設備管理模式的思考[J].機械管理開發,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