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網上銀行得益于其多方面優勢,已經在我國廣泛發展起來,其將成為未來國內外銀行競爭的一個主戰場,而目前我國網上銀行還存在許多問題,本文試從內部因素著手,分析了制約我國網上銀行發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 網上銀行 發展 金融
一、引言
我國網上銀行建設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展開以來,在規模和發展速度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iResearch 估計,2006 年中國網上銀行用戶規模已經達到7100 萬戶,交易額規模達到93.4萬億元,iResearch 預測,2010年用戶規模將達到2.17億戶,交易額規模將達到188.8萬億元。
然而,目前我國網上銀行仍然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問題尚多,明晰目前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并找出病詬所在,對于我國網上銀行的健康、快速發展意義深遠。
二、弱化我國網上銀行競爭力的內部因素分析
網上銀行處于相同競爭環境下,對內部不利因素的消除或轉化為積極因素的能力,便決定了其在競爭中的能力強弱。本文針對網絡銀行的內部因素展開分析。
1.主客觀層面的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網上銀行存在的幾方面風險上,即技術風險、管理風險、信用風險、法律風險。本文著重討論內部因素,在把管理層面進行單獨分析的前提下,提出安全問題包括技術層面的客觀風險和消費者觀念層面的主觀風險。
隨著網上銀行的飛速發展,黑客、木馬程序、網絡釣魚等各種利用非法手段竊取、轉移銀行客戶賬戶資金的案件層出不窮。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總經理李曉峰指出,針對網上銀行犯罪的黑客,現在正向獲利性,團伙性和產業化方向發展。
安全問題還與消費者的認識和判斷有關。尼爾森中國區金融研究服務總監吳家璧認為,大眾對網上銀行安全性的不信任態度也是阻礙其發展的一個非常明顯的因素之一。《2006中國網上銀行調查報告》顯示,因懷疑網銀安全性而不使用網上銀行的比例為61%。對安全性的擔憂已經嚴重阻礙了網上銀行的發展,然而這些不信任行為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消費者對網上銀行業務的不了解和網絡犯罪新聞事件所引發的恐懼。
2.管理層面上的規范性與合理性
在管理層面,主要問題有流程設計不盡合理、缺乏整體網絡規劃、內部激勵不足、內部控制不足、身份認證機制不合理等。
網絡銀行要求以客戶自助服務方式為主,而我國許多商業銀行僅僅是把傳統業務搬上網,在流程設計上沒有體現出消費者需求導向。商業銀行之間使用的安全協議各不相同,使用的軟硬件缺乏統一標準,體現出我國金融業網絡建設缺乏整體規劃。
在網上銀行推廣方面,許多銀行沒有為員工提供明確的激勵措施,在培訓和推廣方面,員工的積極性不高,這嚴重阻礙了網上銀行的推廣。有的銀行沒有將其納入行長對各營銷部門的績效考評,對客戶經理的激勵不足,相關人員所花費的精力及創收與收入相差甚遠。在內部控制方面,網上銀行對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網絡銀行改變了傳統銀行的內部控制、崗位分工和明晰的審計軌跡,使銀行在經營和審計方面都極為缺乏專門的技術和技能。
銀監會發出《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最遲于2007年12月31日前對所有網上銀行風險賬戶操作統一使用雙重身份認證。各銀行在附加身份認證上主要有兩種,口令卡和數字證書。數字證書的安全性要高于口令卡,并且只有數字證書完全符合我國頒布的《電子簽名法》規定的可靠性要求。我國由于應用在先,立法在后,第三方證書的應用還不是非常廣泛。中國金融認證中心其證書發放量為200多萬張,而銀行用戶中不到3%。
3.業務層面上的創新不足和盈利能力低
美國高盛將現有網上銀行業務分為4類:(1)基本業務;(2)較為高級的銀行業務;(3)利用互聯網作為營銷渠道;(4)利用互聯網交叉出售產品和服務。高盛提出評價網上銀行的定性標準:第一,不僅僅利用互聯網作為低成本服務速遞渠道,更重要的是利用互聯網作為競爭手段,保證產品捆綁式以及交叉性銷售的能力;第二,在較大規模上利用互聯網優勢深化客戶關系,同時突出客戶的特定需求。
從高盛分類來看,我國多數網上銀行已開展基本業務和高級業務,但在營銷及交叉銷售方面還有待于加強。從高盛標準來看,我國多數銀行在利用網絡深化客戶關系,突出特定需求,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方面,相對較弱。
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網上銀行開展的中間業務較少。西方發達國家銀行業形成了以中間業務為基礎,通過全方位的服務拓展和穩定客戶,銀行的收入有60%以上來源于中間業務。從我國各大商業銀行的年報可以看出,中間業務的盈利占比極低。網上銀行的交易額、利潤和傳統柜面相比所占比重還很小,規模效應體現也不明顯。這體現出網上銀行業務創新能力不足,不能針對市場需求,有效開發金融服務種類。
三、全面扭轉競爭劣勢,積極推進管理變革和業務創新
1.尋求技術和意識的結合與突破
安全問題有主客觀兩方面原因,對安全問題的解決需要尋求技術和意識的結合與突破。
技術方面,首先,需要各銀行加大投入力度,在財務預算上予以支持。歐洲各大銀行為了應對消費者對安全的擔憂,在加強網上銀行安全方面狠下功夫,歐洲銀行用于解決網上銀行安全隱患的預算是美國同行的兩到三倍。其次,需要對安全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通過自主開發、合作開發、技術引進等途徑獲取技術創新和應用,建立一套技術可靠、操作方便的安全管理系統。
意識方面,首先,需要增加消費者對網上銀行的了解和認識,李曉峰介紹,國內網上銀行在內部安全方面做得還是不錯的,國外銀行所能提供的國內銀行基本都采用了。這說明所采用的技術手段還沒有被消費者所認識和接受,需要通過多方位、多渠道的宣傳和推介,使消費者樹立起對網上銀行的安全信心。其次,網上銀行在安全方面應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英國研究顯示,如果要求客戶自己承擔網上銀行欺詐風險,那么超過四分之三的人將放棄這項業務。網上銀行應在反欺詐、安全防范方面做出積極的工作,承擔一定的責任。最后,應加強消費者安全使用知識教育。中國金融認證中心副總經理曹小青表示,目前網銀安全最大的風險主要來自于用戶的疏忽和不當操作。網上銀行應加強安全操作教育和風險提醒工作。
2.對癥下藥,展開多方位的管理變革
首先,各銀行應加強合作,在主管部門牽頭下,共同協商、制定出規范的網上銀行網絡建設標準,從技術角度、安全角度、管理角度等多方面對網上銀行業務進行規范,以便促進其發展,并利于銀行間業務開展,提高網上銀行的作業效率。其次,在網上銀行推廣方面,制定合理的考評、激勵制度。為網上銀行業務的推廣提供利益導向。再次,完善內控機制。合理設置業務操作流程,合理分配不同環節的權限,形成相互制約體系,強化員工安全操作、管理意識。建立業務風險評估、監控體系,將事前預防與事后應急處理相結合。最后,合理利用多種身份認證機制。對于小額交易可利用基本身份認證和口令卡附加身份認證,對于大額交易和重要客戶,要推廣第三方認證證書,以滿足其安全角度的技術性要求和法律角度的合法性要求。
3.市場導向,業務創新促發展
首先,要為業務創新提供制度支持。陸磊博士認為立足于法人治理結構的制度創新可以提供某種激勵,激勵的目的是造就能降低交易成本或取得超額利潤的機構創新能力。其次,進行業務功能的整合。網絡經濟時代,客戶需要便捷的一站式服務,網上銀行與金融及非金融機構有相互合作、業務整合的現實需求。如2006年浦發銀行50%以上的基金銷售交易來自于網上銀行,此業務盈利能力已經超過了網點。再次,通過呼叫中心、數據倉庫、數據挖掘技術,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和客戶盈利能力。Wells Fargo的網上銀行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客戶關系維護與客戶群體系。數據倉庫技術可以有效識別客戶需求,幫助網上銀行推進“關系戰略”。最后,廣開思路,進行業務創新。目前,招商銀行正在構思變革,致力于把網上銀行從成本中心變為利潤中心。建設銀行則與阿里巴巴合作,推出了“E貸通”電子商務信用貸款和“網絡聯保”。網上銀行的發展,需要立足國情,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供差異化、個性化、定制化、多樣化的增值服務。
參考文獻:
[1]楊青:電子金融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第240頁
[2]李群:網上銀行要過安全門[N].比特網,http://net.chinabyte.com/264/7704764.shtml
[3]黃繼匯:信任缺乏阻礙中國網上銀行發展[N].中國證券報,2007~5~14
[4]趙楓蘇惠香:中國網絡銀行發展中的幾個問題[J].工業技術經濟,2005(9)
[5]劉新鋒:對電子銀行業務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6(2)
[6]張華倫張鳳玉:網絡銀行風險管理機制探析[J].企業經濟,2006(9)
[7]陳如清郭東強:我國商業銀行信息化建設的問題與反思[J].企業經濟
[8]宋海蛟:網上銀行期待新突破[N].金融時報,200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