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統計分析與決策二者有聯系又有區別。統計要參與決策,必須搞好統計分析。搞好統計分析,需要解決選題、分析、撰寫報告三個問題。
[關鍵詞] 統計分析 分析方法 決策
統計工作的全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即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其中,統計分析是統計工作的最后一個階段,是出統計成果的階段。現在倡導統計要參與決策,這是不是說統計工作還要增加一個決策階段呢?如果不是,那么,統計分析與決策是什么關系呢?
狹義的說,統計分析與決策是有區別的。統計分析是以統計數字為基礎,以統計方法為手段,對社會經濟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研究,以認識其本質和規律的過程。而決策則是為了達到某一預定目標,運用邏輯方法和統計方法,對兩種或兩種以上可能采取的方案進行比較、分析、研究,以做出合理的、科學的抉擇的行為過程。假若把統計分析與決策比作醫生看病,統計分析就是對病情的診斷,決策就是開處方,“診斷”和“處方”是有區別的。
廣義的講,統計分析與決策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統計分析貫穿于決策過程之中。一個決策過程大體上可分為下列三個大步驟:第一,診斷問題所在,確定決策目標;第二,探索和擬定各種可能的備選方案;第三,從各種備選方案中選出最合適的方案。從這三大步驟看,盡管要用到多種方法和手段,但哪一步也離不開統計分析,第一步就是通過統計分析,診斷問題所在,并在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決策目標;第二步擬定備選方案,要經過“輪廊設想”和“細部設計”這個階段對輪廊設想的方案要做初步篩選,對每一方案要充實具體內容,“篩選”和“充實”都要經過統計分析;第三步選擇最佳方案,首先要對各個備選方案進行評價、論證,這又需要統計分析。因此可以說,沒有統計分析,也就沒有科學決策。另一方面,從某種意義上講,決策是統計分析的結果。一般來說,統計分析報告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指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決策方案也就是解決問題實現決策目標的辦法,只不過比“今后意見”“幾條措施”之類的辦法更全面、更詳細、更科學罷了。醫生診斷是為了正確處方,治病救人,不能只診斷不處方。統計分析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動社會經濟的順利發展;也不能只提出問題,而不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從這個意義上講,統計分析也就包括預測和決策。我們不能為統計而統計,也不能為分析而分析。統計應該參與決策,為了決策科學化,必須搞好統計分析。
搞好統計分析,需要解決選題、分析、撰寫報告三個問題。
一、統計分析選題
所謂選題,就是在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中,確定統計分析的內容和范圍。進行統計分析,選題很重要。成功的選題是成功的分析的前提。
怎樣選好題呢?選好題標準有兩條:—是分析對象有意義,二是適合決策層和群眾需要。關鍵是抓住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企業的經濟效益。
統計分析課題是很廣泛的。工業統計分析課題如:計劃執行情況分析、工業凈產值統計分析、工業產品銷售統計分析、工業原材料供應和消耗統計分析、工業能源消耗統計分析、工業生產設備統計分析、工業勞動與工資統計分析、成本利潤統計分析、綜合經濟效益統計分析等。商品流通企業統計分析課題如:市場供求狀況分析、市場占有率分析、主要商品經濟壽命周期分析、市場商品價格分析、計劃執行情況分析、購銷合同執行情況分析、商品購進質量分析、商品銷售動態分析、商品銷售構成分析、商品庫存分析、企業經濟效益分析等。對于以上內容,可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條件,按兩條選題標準適當選擇。
統計分析有專題分析與綜合分析之分。在一定的總體范圍內,研究總體的各個方面及其相互關系,或研究總體的主要方面的統計分析,屬于綜合分析;只研究其中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的統計分析,屬于專題分析。兩者各有不同的特點,都是必要的,但專題分析宜多,綜合分析宜少。
二、統計分析方法
統計分析的關鍵是分析,怎樣進行統計分析呢?統計分析有兩個特點:一是以統計數字為基礎,二是以統計方法為手段。因此,統計分析在選題之后,就要根據分析的需要,搜集整理有關數字資料及具體情況,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統計分析方法很多。統計學原理中除了有關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的內容外,綜合指標、統計指數、時間數列、抽樣推斷等內容全部是統計分析方法。從方法角度上講,統計分析就是統計學原理的運用。
統計方法與人們的認識過程是相適應的。人們的認識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階段。感性認識階段所認識的是事物的現象,可采用統計調查和統計整理。理性認識階段所認識的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個階段要經過形成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等思維活動。與此相適應,要分別采用不同的統計分析方法。
形成概念一般用描述性的綜合指標法,即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以說明現象的規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內部結構以及比例關系等。判斷推理就是要判斷事物的性質,分析事物變化的原因,找出事物發展的規律。這一般要用分組分析法、動態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相關回歸分析法、平衡分析法等。
對統計學原理中的各種統計分析方法要熟練地掌握,靈活地運用。怎樣靈活運用呢?這里有個技巧問題。技巧就是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巧妙結合。
所謂定性分析是指對事物的性質和影響事物發展變化的因素進行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規模、水平、速度、結構、比例,以及各個因素對事物總體變化的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巧妙結合有兩層含義,一是二者不可偏廢,二是二者密不可分,
沒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沒有方向。沒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就不準確。結合的目的是在質與量的辯證統一中探尋事物的內在聯系。
從根本上講,統計分析就是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現象到本質的飛躍。完成了這—飛躍,才是高質量的統計分析。有些統計分析質量不高,往往就是沒有完成這一飛躍,仍然停留在表面現象上。
三、統計分析報告的撰寫
統計分析報告是統計的最終產品。如果說統計數字的準確性是統計的生命,那么,統計分析報告的質量則關系到統計作用的發揮。對高質量的統計分析報告的要求,可以概括為五個字,就是“準、快、新、深、活”。
準:就是實事求是地反映客觀實際。做到數字準確,情況準確,論點準確。
快:就是在決策層決策之前,不失時機地及時提供分析報告。
新:就是不斷創新。要求不斷開拓新領域,鉆研新課題,反映新情況和新問題。
深:就是要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提高分析的深度,使認識不只停留在反映現象上,而要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并且用觀點統帥材料,用材料說明觀點,做到材料和觀點的統一。
活:就是文字生動活潑,形式靈活多樣。資料要多樣化和生動具體,要有群眾語言,要通俗易懂,文字要精精煉。
統計分析報告是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撰寫出來的。沒有好的分析,不可能寫出好的報告。經過分析階段,弄清了事實,判明了性質,探索出規律,得出了結論,在此基礎上就可以撰寫統計分析報告。但分析得好,并不等于報告寫得好,這里還有個撰寫的技巧問題,那就是準確地表述事實,透徹地闡明本質,深刻地揭示規律,恰當地提出建議。
1.準確地表述事實
每一篇統計分析報告,都需要表述所分析的現象,即說明“是什么”。準確地表述事實,才能給讀者一個明確的概念。為此,須注意如下幾點:(1)數字要真實;(2)運用數字要適當,不要堆砌數字,搞數字文字化;(3)語言要素準確。
2.透徹地闡明本質
現象只說明事物的各個片面,本質才說明事物的整體。撰寫統計分析報告,必須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它是統計認識事物的正確程度和深度的反映。如果不能深刻地闡明事物的本質,那只能是現象羅列,沒有多大價值。
闡明事物的本質,也就是闡明事物的基本性質。事物的性質是由事物內部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例如,某企業利潤增加,是靠漲價,還是靠降低成本?經過分析,認識到利潤增加主要是靠降低成本,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這就反映出事物的性質。因此,在報告中就應闡明降低成本在提高經濟效益中的重要作用。再如某企業,本質問題是鋼材浪費嚴重,在報告中就應揭示浪費的若干方面和嚴重程度。
3.深刻地揭示規律
規律是事物內部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成本高低與產量多少有聯系,經過推理,這種聯系是事物內部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反映了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性,而且存在一定的回歸關系。而回歸方程反映這種關系,所以在統計分析報告中,要利用回歸方程揭示這種必然聯系及其回歸關系。
4.恰當地提出建議
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經過統計分析,透過現象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還必須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如“今后意見”、“幾點建議”、“決策方案”等等。怎樣才算恰當地建議呢?恰當的建議要符合三個條件:(1)符合分析目的;(2)合乎客觀規律;(3)切實可行。
以上四點,一般可以作為分析報告的結構和順序,但不能千篇一律。
統計分析報告是統計分析結果的反映。既要注意提高寫作水平,更要努力鍛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統計與決策,2005,6~8.
[2]謝雨德:統計參與決策100例.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6
[3]統計與信息論壇,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