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執政的坦桑尼亞革命黨邀請,2007年11月3~4日,中共中央委員、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李景田作為中共代表出席了坦革命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中國共產黨首次派代表與會。它不僅進一步深化了中國共產黨與坦革命黨的友誼,也必將在中坦兩黨、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產生積極的影響。
出席坦桑尼亞革命黨“八大”
坦桑尼亞革命黨是坦桑尼亞執政黨,由原在坦桑尼亞大陸地區執政的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聯盟和在坦桑尼亞島嶼地區執政的桑給巴爾和奔巴非洲一設拉子黨合并而成,現有黨員350萬人。革命黨在1977年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時,就把《阿魯沙宣言》中的建設“烏賈馬社會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在這一理論指導下,坦革命黨和政府在經濟上搞國有化和集體化,政治上實行一黨制。1992年,該黨放棄一黨制,改行多黨制。迄今,坦革命黨稱仍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但主張要通過私有化發展經濟來建設社會主義。
2007年11月3~4日,坦桑尼亞革命黨在新首都多多馬市成功舉行了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革命黨代表及嘉賓約1900人,中國共產黨、古巴共產黨、德國社民黨、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等10多個外國政黨應邀出席。會議選舉產生了革命黨新一屆領導核心及全國執委會,隨后召開的全國執委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央委員會和書記處。
大會開幕式是在一個臨時改建的大型庫房里召開。革命黨的代表統一身著綠色T恤衫,頭戴黃綠相問的棒球帽,顯得頗有生氣。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被安排在主席臺的右側前排就座。革命黨主席、坦桑尼亞國家總統基奎特在坦桑尼亞的藝術家們演出文藝節目之后做工作報告。他時而慷慨激昂,時而與臺下的代表互動。革命黨的代表們也群情激昂,不時地站起來揮舞小旗,并發出那種非洲人特有的高調顫音。
中國共產黨代表李景田登臺宣讀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致坦革命黨中央執委會的賀詞。賀詞高度評價坦革命黨始終致力于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并在保持國內政局穩定、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顯著成就,贊賞革命黨贏得了坦桑尼亞人民的擁護和信任,表示中國共產黨愿進一步加強與坦桑革命黨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兩黨和兩國關系的全面發展。李景田的致詞受到與會代表的熱烈歡迎,博得陣陣掌聲。致詞結束后,基奎特主席與李景田熱情握手,對中共代表團與會并發表賀詞表示歡迎和感謝。他還發表即席講話,盛贊坦中兩黨兩國的傳統友誼,高度評價并歷數了中國對坦的各項援助。他說,中國剛剛為坦援建了一座現代化的大型體育場,目前又答應援建一座國際會議中心,這座國際會議中心將以開國領袖尼雷爾的名字命名。
坦革命黨八大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可以看出坦革命黨有著相當穩固的群眾基礎、日趨成熟的執政能力和不斷豐富的實踐經驗。相信坦革命黨在基奎特主席的領導下,能夠探索出一條適合坦桑尼亞國情的發展道路。
坦革命黨領導人友好會見
坦桑尼亞革命黨領導人對中共派代表團參加其黨代會非常重視,并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會見了中共代表團。
3日下午,坦桑尼亞前總統、革命黨前主席姆卡帕撥冗會見了代表團一行。姆卡帕一向對華十分友好,曾先后6次訪問過中國。他在會見時說,十七大成功召開之后他已認真地閱讀了胡錦濤總書記的報告及十七屆一中全會決議,并從中發現了一些新的思路,認為非常具有創新性。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首先,中國目前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與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其次,中國目前正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要完成這一階段的任務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中國共產黨人要為此付出艱辛的努力。姆卡帕坦率地表示,坦桑尼亞及革命黨也面臨著同樣的矛盾和挑戰,要實現社會主義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姆卡帕希望中國共產黨在十七大以后,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行科學發展觀的道路上深化與坦桑革命黨的友好合作。姆卡帕非常感慨地說,他多次訪華親眼目睹和體會了中共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黨建和干部培訓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十分贊賞中國共產黨將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從而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的科學實踐。他表示,坦革命黨過去已經從中共方面學習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今后還將借鑒中國黨的經驗。一個非洲國家領導人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如此認真地研讀了胡錦濤總書記的十七大報告并能盡領真諦,著實令人欽佩。
4日下午,坦革命黨副主席、桑給巴爾島總統卡魯梅也會見了李景田一行,并請李景田轉達對胡錦濤主席的誠摯問候。
寫滿友誼的坦贊鐵路
一提起坦贊鐵路,一段塵封的記憶就會浮現眼前。此次出訪的意外收獲就是有幸來到坦贊鐵路“身邊”,親眼目睹了這條20世紀70年代中華兒女遠涉重洋與非洲人民一道創建的震驚世界的“友誼之路”。
坦贊鐵路是貫通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兩國重要經濟地區的大動脈,全長1860公里。1970年10月開工,1976年7月竣工,中國專家和大批中國工人與坦、贊兩國人民并肩奮戰了5年零9個月,總計移動土石方8887萬立方米,終于建成了這條盛滿中、坦、贊友誼的坦贊鐵路。在建路過程中,中國的援外工人在這里灑下汗水,甚至有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用自己無私的奉獻在非洲的土地上播種了中國的文化和中國人民對非洲人民的友好情誼。
佇立在達累斯薩拉姆的站臺上,看著那熟悉的灰色方磚鋪就的地面和軌道上停放的機車,親切之感油然而生。經歷了30多年的滄桑歲月,站臺依然平坦,承載過傳統友誼的兩輛機車,雖已老舊得不能再使用,但她那飽經滄桑的軀體上卻寫滿了竭盡全力、鞠躬盡瘁的痕跡。
如今,兩層樓的候車室,寬敞明亮,每一層都有上百把塑料椅子固定在地上。一樓的售票大廳里,幾十個非洲人正在排隊購票,毋庸置疑,坦贊鐵路至今依然在為非洲人民服務。它那堅固、寬闊、坦平的路基,無不彰顯著中國人民對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誼。我們堅信,由她而建立起的中非友好關系,必將世代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