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價值觀建設是民族國家走向現代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作為民族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領跑者,各國主流政黨在推動社會價值觀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的引領作用,是現代社會價值觀建設的主要發起者和重要參與者。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國外政黨引導社會價值觀建設的做法對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無啟發意義。
外國政黨引導社會價值觀建設的主要做法
1、重視確立黨的自身價值觀,為引導社會價值觀建設設定目標指向和優先側重。不同價值觀是區分不同類型政黨“政治特性”的標識,因此,各國政黨普遍重視加強自身價值觀建設,為引導社會價值觀建設設定目標指向和優先側重。多數黨在黨的綱領性文獻中對其作出明確的原則性規定,有的黨還成立專門的基本價值委員會,對黨的價值觀進行系統闡發。中左政黨主要以自由、公正、團結互助等為核心價值觀,如社會黨國際1989年《原則宣言》把“實現自由、社會公正與團結互助”規定為社會黨人的基本價值。中右政黨主要以個人自由、限制公共權力、維護傳統倫理等為核心價值觀,如自由黨國際《1997年牛津宣言》中宣稱“自由、責任、寬容、社會公正和機會均等是自由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生態主義政黨以生態理論為核心價值觀,宗教主義政黨則普遍重視從相關宗教中汲取價值觀支持來擴大對社會價值觀建設的影響力。
各國政黨的產生發展都植根于不同的歷史背景、文化傳統和社會環境,因此各類政黨在核心價值觀具有共性的同時,各個政黨往往還具有價值觀個性。如瑞典社民黨、德國社民黨與英國工黨均為社會黨國際和歐洲社會黨成員,但前者強調“公正”、“平等”價值觀的中左色彩相對較濃一些,英國工黨在價值觀上則更多地強調“相互責任”和“社會意識”。共產黨以科學社會主義為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但越共和古共還分別將胡志明思想和何塞·馬蒂思想與馬列主義并列為黨的指導思想。
2、打造一支在引導社會價值觀建設上能發揮強有力作用的黨員隊伍。政黨發揮社會政治作用必須依托黨員,因此加強組織建設是政黨引導社會價值觀的重要保障,在發展個體黨員、提高黨員素質和健全基層支部、完善組織網絡的過程中,政黨自然而然地擴展了價值觀的社會影響。很多政黨注重通過專門的政治教育機構對黨員進行價值觀教育、提高黨員引導社會價值觀建設的自覺意識和實踐能力,如英國保守黨的政策和政治教育咨詢委員會及溫斯頓學院、日本自民黨的中央特別講習會和政治大學等。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在全國83個選區都建有支部,支部依托人民協會、居民委員會、民眾聯絡所、社區發展中心等基層組織開展各種“親民”活動,將黨的價值觀影響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一些政黨注重發揮黨員,尤其是黨的領導人對社會的示范效應。古共中央第一書記卡斯特羅一向生活簡樸,經常深入基層和一線視察工作、在群眾集會上宣講黨的理念和政策,增強了群眾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認同感。
不少西方政黨擅長利用政治作秀、道德演說等手段將其領導人包裝成形象高尚,但如果領導人有違法失德行為,一經揭露則逃脫不了輿論口誅筆伐、黨紀國法懲處的命運,客觀上起到了樹立正反面典型、引導社會價值觀建設的效果。西方政壇不時曝光的政治獻金丑聞使不少政黨領導人身敗名裂,而其他政黨往往借題發揮,著力宣揚本黨廉潔奉公、制度透明等價值觀。
3、在黨的政治運作和社會活動中渲染價值觀背景或突出價值觀議題。一些外國政黨十分注重發揚黨內民主、密切與民眾的聯系,積極引導黨員和民眾參與社會政治生活,既達到了凝聚黨心、贏得民心的目的,也擴大和深化了黨員和民眾對政黨價值觀的認同。一些政黨把發動黨員和民眾參與討論黨的理論綱領和政策主張視為一項機制性的工作,如德國社民黨新綱領對基本價值的重新闡釋,就是歷時8年,全黨上下通過會議研討、論壇辯論、撰文交鋒而形成的結果;西班牙人民黨、英國工黨和保守黨、南非非國大、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等設立了“政策論壇”,組織黨員就黨的各項政策進行討論,這種討論經常從黨內外溢到黨外,吸引民眾廣泛參與和社會高度關注,黨員和民眾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自然加強了對政黨價值觀的認知。一些政黨還將價值觀引導與具體活動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在潛移默化中無形地影響民眾的價值取向。
選戰期間,政黨通過高密度刊登政治廣告、全方位開展政治公關、大規模舉辦造勢運動等手段,既影響選民短期的投票行為,也強化他們的價值觀認同。價值觀議題常常成為美國各類選戰中兩黨關注的焦點。2008年美國總統民主黨候選人競爭者之一奧巴馬說,在選戰中,“共和黨人一直成功地將他們定位為美國傳統保守價值觀的守護者,同時成功地將民主黨人描繪成一群總是反對這些傳統價值觀的人”。政黨的競選綱領雖然重在從政策層面闡發,但都有其特定的價值觀內核,如2007年法國大選期間人民運動聯盟候選人薩科齊提出設立“移民和國家特性部”,引導選民深入思考民族認同、愛國主義等價值觀問題。
4、大力開展價值觀宣傳,為引導社會價值觀建設爭取公共輿論主導權。一般主要由黨務機構中專門的新聞宣傳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價值觀宣傳,它們通過直接自辦媒體或間接影響媒體,為黨引導社會價值觀建設營造有利的公共輿論環境。黨報黨刊是傳統意義上的政黨進行價值觀宣傳的主陣地,很多左翼政黨和發展中國家政黨目前依然如此。另一方面,近年來許多發達國家政黨的黨報黨刊發行量日益萎縮或被迫停刊,西方主流政黨已普遍從開辦、控制媒體轉變為影響、拉攏媒體。它們十分重視協調處理好與大眾傳媒的關系,通過影響公共輿論導向為黨引領社會價值觀建設服務。
西方發達國家主流政黨大多較早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向公眾全面、系統地宣傳黨的價值觀,既可避免大眾傳媒的曲解,與黨報黨刊相比又具有運行成本更低廉、傳播速度更迅捷、影響范圍更廣泛的優點。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政黨也建立了自己的網站,2001年越南共產黨網站正式開通,現已成為越共開展馬列主義和胡志明思想宣傳教育活動的重要平臺之一。
5、影響并利用公民社會,間接為政黨引導價值觀建設提供配合和助力。越來越多的政黨注重通過利用外圍組織和非政府組織(NGO)為黨引導社會價值觀建設提供配合和助力。一些老牌大黨一向善于利用外圍組織來擴大政黨價值觀的社會影響,如德國社民黨、基民盟分別借助其外圍組織艾伯特基金會、阿登納基金會,在政治教育、資助獎學金、國際交流等活動中宣揚“社會民主主義思想和價值觀”與“和平、自由、公正和基督教民主思想”。一些外國政黨積極參與NGO舉辦的慈善、環保等社會公益活動,客觀上也起到了引導社會價值觀建設的作用。南非非國大非常注重加強與NGO的對話,視其為建設“合作性社會”的伙伴,還將南非工會大會和南非全國公民組織兩大NGO吸收進入執政聯盟,由于關系密切,不少NGO主動協助非國大宣傳反腐倡廉、道德重建、婦幼發展等價值理念和政策主張。
脫胎于環保組織的生態主義政黨有熱衷環保運動的歷史傳統,主流政黨受其沖擊也不同程度地引入了“綠色價值觀”,參與環保活動、宣傳環保理念已納入不少政黨及其領導人的活動日程,有助于加強全社會的環保理念。
6、執政黨運用公共權力對社會價值觀建設進行制度規范和政策引導,執政黨掌握行政資源或同時掌握行政、立法資源,它們將價值觀蘊含于制定的法律和公共政策中,規范并引導公民、學校、媒體、教會、非政府組織等各種社會主體的行為,為建設社會價值觀確立制度和法律保障、制定戰略和政策規劃。個人主義、私有財產權、自由民主和人權法治等理念及由此衍生的公平競爭市場經濟、三權分立立憲代議制政體、正當法律程序等制度性安排,已成為資本主義社會主流共識的價值觀。對此西方政黨往往會“跨黨派合作”,以憲法等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予以原則確認。
然而不同政黨在價值觀上也有分歧,上臺后推行的公共政策也會對社會價值觀發展產生不同方向的推力。如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分別以新自由主義和新保守主義為價值觀,2000年共和黨執政以來,推行具有明顯新保守主義傾向的內外政策,特別是在保守主義理念指導下推行社保、醫療、稅收、教育等多項內政改革,是促成近年美國社會價值觀總體趨于保守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聯合執政的政黨往往要在價值觀上尋求“最大公約數”,在政策制定上進行妥協,在引導社會價值觀建設上也會相應表現出一定的“超黨派色彩”。如德國社民黨、基民盟的基本價值觀都包含自由、公正、團結互助,但在其具體涵義、目標指向、優先次序和相互關系上卻有分歧,體現在政策取向上就有偏向于社會福利或自由競爭的差異。近年兩黨在保持基本價值特性的前提下,折中了各自的政策理念而實現聯合執政,并就調和了社會民主主義和新自由主義價值觀的溫和自由化改革道路基本達成共識。
外國政黨引導社會價值觀建設的成功經驗
縱觀國外各類政黨引導社會價值觀的主要做法,雖然因國情、黨情的差異而各有特色,但也不乏一些有共性的成功經驗:
1、必須妥善處理好價值觀的穩定性與時代性的關系。政黨的核心價值觀一般不會發生根本變化,核心價值觀的劇變往往意味著政黨性質的蛻變,有可能造成黨的思想混亂、組織渙散,甚至葬送黨的政治生命。例如蘇共晚期其領導人試圖全盤引進西方價值觀改造黨,是造成蘇聯亡黨亡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價值觀僵化守舊也會導致黨的邊緣化甚至衰落,黨在保持核心價值觀穩定性和連續性的前提下,還要努力順應時代潮流和國內外環境的變化,與時俱進、審時度勢地對黨的價值觀進行調整創新,以求在引導社會價值觀建設上永葆生機和活力。西方中左政黨一向重視價值觀建設的與時俱進。社會黨國際1989年《原則宣言》提出:“近日民主社會主義仍以它形成時的價值觀為基礎。但是必須對這些價值觀念進行批判性闡述,既吸取過去的經驗,又展望未來。”因此它在傳統的“自由、公正和團結互助”傳統價值觀的基礎上又加上了“和平”及“環境”。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中右政黨的價值觀普遍從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過渡到新保守主義和新自由主義,并有選擇、有改造地吸收了社會公正、團結互助等左翼價值觀,進入新世紀以來其力量有所回升,在許多國家占優勢主導地位。
2、必須妥善處理好本土價值觀與外來價值觀的關系。在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價值觀的民族性、階級性特點依然存在,國際社會也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共同價值和行為規范,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則使價值觀傳播更迅速廣泛、更具不可控性。價值觀交流有其歷史進步意義,但目前國際格局的基本態勢依然是西強東弱、北強南弱,西方各類政黨將價值觀輸送作為其國際政策的主要內容之一,如保守黨國際稱要在“世界范圍內促進民主和自由的價值觀”,基督教民主黨和中間民主黨國際強調“推行和發展受基督教人道主義、自由、和平和社會正義價值觀鼓舞的世界性政策”。因此目前的價值觀跨國傳播又具有一定的西方中心主義色彩。
面對挑戰,社會主義國家、轉型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政黨既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又要堅持從國情出發,將外來價值觀中的普適成分與本土價值觀有機結合,既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全盤西化,也絕不能自我封閉、孤立于世界發展潮流之外,同時還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擴大自身價值觀的國際影響,為國家軟實力建設服務。長期執政的埃及民族民主黨吸收了社會民主主義中一些與阿拉伯和伊斯蘭傳統價值觀有共通性和可適性的價值觀,指出“必須對宗教宣教內容進行更新,以便體現行動、團結和寬容的價值觀,實現公正和平等”。統一俄羅斯黨將普京總統提出的“主權民主”理念定為黨的意識形態基礎,并積極配合當局將“主權民主”上升為俄主流社會價值觀,對抵御西方“民主攻勢”已產生一定成效。
3、必須妥善處理好政黨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的關系。政黨價值觀一般具有一元性的特點,社會價值觀往往具有多元性的特點。一方面,政黨價值觀必須主動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相適應,特別是執政黨要主動使黨的價值理念和政策主張順應主流民意和社會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的政黨價值觀也可成為引領和整合多元社會價值觀的力量。即便執政黨也難以做到以強制手段使社會價值觀與黨的價值觀完全整齊劃一,如蘇共曾試圖向蘇聯社會灌輸其價值觀,群眾卻逐漸產生厭倦、反感和逆反情緒。
政黨應以尊重社會發展規律為前提,將“以我為主”的導向和“包容多元”的原則相結合,既要巧妙地運用直入主題的顯性引導方式,也要靈活地運用潤物無聲的隱性引導方式,才能成功地將政黨價值觀上升為社會主流價值觀。如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價值觀既包容了儒家、伊斯蘭、印度等不同文明的傳統價值觀,也吸納了“法治為先”等現代西方價值觀,在此基礎上發動全民討論而形成《共同價值觀白皮書》,為新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提供了精神保障。
執政的共產黨必須處理好政黨價值觀先進性和社會價值觀廣泛性的關系。既要保持黨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價值觀先進性,也要兼顧作為全民族的先鋒隊,黨必須引領建設具有廣泛包容性的社會價值觀。佛教教義和倫理是老撾民眾的傳統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老撾人革黨引導佛教界為黨所用,經過世俗化改造的佛教價值觀已成為當代老社會主流價值觀所包容的成分,起到了維護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