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7年央行8次加息
為了預防經濟過熱和警惕通貨膨脹,抑制貨幣過快增長和控制流動性過剩,中國人民銀行分別于2007年3月18日、5月19日、7月21日、8月22日、9月15日、12月21日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
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2.52%提高到4.14%;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6.12%提高到7.47%,其上調幅度分別達到了1.62%和1.35%。
入選理由
在我國經濟長期強勁增長,經濟環境發生實質性變化的前提下,央行一改過去持續降息而連續加息,帶給國人的影響深刻且深遠,股民先是充分分享了中國股市成長的喜悅,但一買者自負,也讓人感受到了股市冰涼的另一面。廣大基民雖茁壯成長,但凈值縮水也著實令人膽寒,儲戶不得不再次把目光轉向銀行儲蓄。
2 第二套住房貸款首付比例提高至40%
2007年9月27日,央行、銀監會共同發布《關于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明確對購買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積在90m2以下的,貸款首付款比例(包括本外幣貸款,下同)不得低于20%;對購買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積在90m2以上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對已利用貸款購買住房、又申請購買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貸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的1.1倍,而且貸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應隨套數增加而大幅度提高,具體提高幅度由商業銀行根據貸款風險管理相關原則自主確定,但借款人償還住房貸款的月支出不得高于其月收入的50%。
入選理由
由于房貸門檻提高,成本增加,對投資者產生心理震懾,炒作難度加大等原因,新政將在抑制投機行為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雖然該政策不可能在短期內抑制房價的瘋長,但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與房產相關的決策和行為將因此發生變化。
3 重疾險有法可依
2007年8月1日起《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以下簡稱《使用規范》)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部關于重疾險的行業標準定義。《使用規范》明確要求保險行業使用統一的重疾定義,而且凡是針對成人的、叫“重大疾病保險”的產品,保障范圍必須包括25種重大疾病中發生率和理賠率最高的6種疾病。此外,《使用規范》還將重疾險的除外責任統一為8條,對重疾險條款和宣傳資料中疾病的排列順序、疾病名稱的表述方式也作了規定。
入選理由
《使用規范》的出臺,結束了重疾定義千差萬別,由保險公司一家說了算的混亂局面,隨著重大疾病定義的統一,保單標準的統一,消費者買重疾險時會更加輕松簡單,而且保險公司在《使用規范》出臺后,都承諾將按照有利于客戶的原則處理新老保單銜接的問題,老保單持有者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護。
4 交強險費率將調整
交強險責任限額和費率調整方案在2007年11月30日已經公布。2007年12月14日,我國金融領域首個聽證會——“交強險費率調整聽證會”在北京舉行。保監會透露了新的交強險費率方案,家庭自用汽車6座以下的保費從1050元降低至950元,而賠償限額卻提高了1倍,即從現行6萬元提高至12萬元的標準。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為11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為80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為2000元。被保險人在交通事故中無責任的情況下,死亡傷殘賠償限額為1.1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為8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為200元。
入選理由
交強險自2006年7月1日上路以來,成了車主的一個心頭患,因其費率偏高,保額低,無責也賠付等條款遭眾人爭議和詬病,此次費率調整是對以上條款的完善,使之更科學合理,作為全融打業首個全國性聽證會,也表明監管層傾聽民聲,尊重民意的決心。
5 基金投資創歷史之最
根據統計,2007年我國基金業資產規模約4萬億元,較2006年底的8560億元增長了3倍多。牛市環境及基金創富效應,是基金持續火爆的主要原因。2007年半數以上的股票型基金凈值增長率超過100%,華夏大盤精選凈值增長率更是在200%以上。與此同時,基民數量也有飛躍性增長,達到了9000萬戶。
入選理由
在產品線逐漸完善,市場結構發生重要變化的同時,基金購買方式靈活多樣,投資范圍不斷擴大,而且基金公司業務開始走向多元化,對外開放程度明顯提高,并已開始走向國際市場,這些都為基金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6 股市在巨幅振蕩中上漲
從2007年1月1日起,上證指數從2675.5點一路上漲,直到5月29日以4334.9點收盤。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宣布即日上調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調至3%。受此消息影響,上證指數當日下跌281.84點,報收于4053.09點,創出2007年上證指數單日下跌點數的最高紀錄,跌幅為6.5%。20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走出6124點的歷史最高點以后,再次進入一個比較大的調整,12月26日上證指數已下跌至5233.3點。
入選理由
在上市公司利潤大幅增加,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刺激下,A股市場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大發展,無數股民在賺錢效應的吸引下涌入股市,但與此同時,由于熱錢過多,企業價值被嚴重高估,股市形成較大泡沫,在一系列緊縮政策的背景下,股市出現了巨幅振蕩部分人市資金被套,盡管如此 與2006年相比,股指仍然上漲了100%,大部分人還是賺到了真金白銀。
7 外資銀行
積極推進貴賓理財業務
從2007年4月2日首批4家外資法人銀行在上海成立至今,已有17家外資法人銀行獲銀監會批準。外資銀行正通過不同路線分頭挺進國內貴賓理財業務。除早前進入的瑞士友邦和花旗外,2007年,渣打、匯豐、德意志銀行等外資金融巨頭紛紛在內地布局貴賓理財業務。貴賓理財的業務范圍包括;規劃投瓷、合理避稅、遺產管理、教育信托、現金管理、繼承人教育安排、收藏及藝術品投資咨詢、私人醫生及健康顧問、全球救援及意外保險、頂級休閑和移民咨詢等。
入選理由
我國全面履行八世承諾,銀行業全面對外開放,外資銀行本地法人化后,可享受國民待遇,獲得完全的人民幣零售業務資格,目前外資銀行的貴賓理財業務涉及銀行,證券,保險等多個領域,與國內分業監管的狀態有所沖突,走向成熟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此舉無疑將促進銀行業的競爭,推動金融產品的創新,使老百姓獲得更多益處。
8 CPI漲幅
連續9月超警戒線
2007年3月以來,受豬肉、食用油等食品漲價的影響,CPI漲幅連續9個月超過3%的警戒線,其中有4個月超過6%,11月份的CPI漲幅更是創下6.9%的新高。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此前表示,2007年全年CPI漲幅為4.5%~4.6%,總體上屬于溫和通脹。
入選理由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英文縮寫,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它是央行考慮貨幣政策時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CPI高位增長,不僅表明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價處于高位,也說明通貨膨脹的壓力進一步加大,物價上漲的影響也正傳導到老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9 人民幣對美元升值
超過5%
2007年1月4日,當日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兌人民幣7.8073元;而2007年12月13日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兌人民幣7.3568元,創下歷史新高。簡單地來算一下升值幅度,2007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已經達到了5.77%。
入選理由
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說明了中國經濟實力的持續增強,對百姓來說,手中持有外匯的實際購買力也同時增強了,是一件好事,但對外貿出口的打擊逐漸顯現,而且人民幣升值也是相對的。跟歐元、加元、澳元這些貨幣相比,人民幣事實上是貶值的,2007年以來,人民幣相對歐元更是貶值了4%以上
10 H股回歸A股
2007年初,自中國人壽回歸A股后,H股回歸已然形成潮流。中國平安以及隨后銀行股里的交通銀行、建設銀行,運輸中的中海集運、中國遠洋,中國中鐵,中國鋁業,能源巨頭中海油服、中國神華,中國石油相繼成功回歸。在2006年以前,包括中石油、中海油、中國移動和中國人壽等國企“大塊頭”因內地股市低迷而奔赴境外上市,內地股市回暖后,它們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回歸A股。
入選理由
從長期來看,H股的回歸會催化A股市場的藍籌“泡沫”擠出效應,緩解A股市場由于藍籌的股票數量和機構投資者供需失衡引起高估價的積累風險,驅使估值水平向臺理區間回歸,促進A股市場的穩定,它們的回歸將大大提升A股市場投資價值,使得更多的肉地投資者分享到中國經濟旺盛發展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