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農民工正在成為農民工主流群體,網絡成為農民工業余生活的主要方式。與此同時,網絡也成為農民工的新興就業渠道和維權渠道。
22歲的張向明家住河北農
村,技校畢業后來到北京,在一家農用卡車制造廠當上了電焊工。張向明每月有接近2000元的收入,他很快就買了MP3和手機,每月話費都在100元以上。同時,去宿舍附近的網吧上網也成了張向明每晚的“必修課”。作為新一代農民工,張向明的生活已經進入科技新時代。
近日,由復旦大學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浙江省勞動和保障科學研究院及新農門網聯合發布的《2007中國農民工(藍領)報告》表明: 第二代農民工正在成為農民工主流群體,網絡成為農民工業余生活的主要方式。與此同時,網絡也成為農民工的新興就業渠道和維權渠道。

盡享網絡新生活
“以‘拼打’形容的第一代農民工進城只為賺錢,盡快回鄉成為他們最大的心愿,而以‘漂打’形容的第二代農民工正在成為農民工的主流群體,他們要求得到更多合理待遇,流動性更高。”新農門農民工(藍領)研究院副院長傅躍兵說。
此次報告以23147名農民工、10743家企業、4398家職業學校等為調查對象,歷時7個月,重點調查18個城市,次級調查22個城市。報告表明,初中、高中、職高學歷農民工中有67.2%的人年齡在18~22歲之間,這些新崛起的新生代農民工較第一代農民工有著更高的學歷,這也為信息化深入農民工群體打下了基礎。
信息化工具已經成為農民工生活的主要溝通方式。報告表明,手機通話、固定電話、手機短信是農民工和親友聯絡溝通的三大主要方式,近70%的農民工都擁有手機。網絡溝通的比例也逐步增加,有11.3%的人會通過網絡交談。近七成的農民工每月手機費在20~100元之間。
農民工的業余生活狀態分析顯示,看電視、睡覺是農民工業余生活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有48.1%和32.3%的農民工以此為主要業余生活。除此之外,上網成為農民工第三大休閑方式,僅有23.3%的農民工表示從不上網。
2007年5月,本報進行的大型《農民工信息化生存報告》調查中也曾提到,90%的“新生代農民工”基本學會了上網,他們幾乎每晚都會泡在宿舍附近的網吧里。每周平均上網時間為5~10個小時,如果以每小時2.5元計算,這些農民工每月為上網所支付的費用在50元以上。他們還在網絡上開了博客,以積極的心態融入城市生活,這與他們的父輩形成了鮮明對比。
盡管網絡生活開始成為新生代農民工的主流生活,但是農民工的網絡生活仍需加強引導。報告表明,農民工上網主要用來聊天(34.5%)、看電影(26.4%)、玩游戲(22.2%)。有很多農民工表示,希望得到遠程教育,但是他們沒有太多錢為遠程教育付費,即使有免費培訓,也不知道該怎么上網查找,也從來沒人告訴他們怎么做。

網絡疏通就業途徑
2007年,“民工荒”從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蔓延,作為勞務輸出大省的安徽省用工缺口近50萬人。
是什么導致了“民工荒”?是供需渠道的不通暢。由于招工單位與求職者之間供需信息的不對稱,使得許多農村富余勞動力得不到有針對性的培訓和轉移,從而導致了招工難和勞動力轉移就業壓力大的局面長期并存。
網絡的出現,能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供需不平衡的局面。
報告顯示,采用網絡形式“上網找工作”的農民工由2006年的7.9%增加到2007年的9.9%,上升了兩個百分點。政府組織的就業渠道被選擇比例有所降低,通過“由家鄉政府組織”和“所在社區、街道介紹”的比例只有7.5%和2.9%,農民工不再等著工作找上門,就業渠道開始呈現多樣化趨勢。
“隨著掌握網絡技能的新生代崛起,農民工越來越青睞通過網絡找工作,而且學歷越高通過網絡找工作比例越高,具有大專以上的農民工網絡找工作的比例超過20%。”傅躍兵說。為農民工(藍領)提供勞動力資源信息平臺的新農門網站目前已擁有500萬農民工會員,常期活躍的達到15萬人。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網絡就業雖然正在成為新興渠道,相較于傳統渠道,比例仍然很低。盡管有39.3%的企業選擇通過網站招工,但是只有9.9%的農民工會通過網絡找工作。
網絡就業比例仍舊偏低的原因主要是受制于農民工的知識水平。“如何讓農民工認識到網絡就業這種渠道,讓他們接受,并讓他們學會利用這種渠道的技能仍然是農民工網站所面臨的瓶頸。”傅躍兵說。
利用網絡科學維權
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開始懂得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在自己的權益遭到侵犯時,只有7.7%的人選擇“自己忍了”,多數人選擇通過工會、政府部門、媒體等方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36.1%的農民工認為可以通過“自己和用人單位協商”來解決。
這一系列數據說明,農民工的維權已經開始從無奈的“等、求、擺”中脫離出來,自己為自己說話。在這種情況下,網絡正以其迅速、廣泛的傳播特性成為農民工維權的新手段。“山西黑磚窯”事件正是憑借網絡在短時間內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得以快速傳播。
然而,網絡畢竟只是一種傳播途徑,農民工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還需要利用法律手段。2005年,因為好友在山西礦難中遇難而未得到妥善解決,同樣是農民工出身的劉雷平創辦了農民工友網,這是甘肅省第一個農民工網站。以此為依托,劉雷平建立了蘭州市第一個農民工非政府組織,希望以網站為平臺,通過募集公益基金為農民工提供維權培訓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