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宣/譯
當主人感情受挫時,寵物會去安慰他們;在主人體力不支時,寵物會去援助他們。寵物不僅是我們最好的朋友,還是我們遇險的救生員。
貓咪挫敗飛賊
那天半夜1點鐘左右,聽到天氣預(yù)報說有霜凍,桑蒂·阿諾德特意出去把外面的天竺葵遮好以避寒。但回來時,她忘了鎖上后門——隨后發(fā)生的事情證明,她犯了大錯!
幾分鐘后,桑蒂好像聽見門外有什么聲響,但并沒在意。
這時,桑蒂的貓咪——弗蘭克·喬突然朝她跑了過去。它一邊跑一邊緊張地在桑蒂和風(fēng)雨交加的后門之間來回張望。“怎么了?那里有什么?”桑蒂感受到了貓咪的緊張,她急忙跑過去查看后門。
天哪,那里站著一個陌生人!“他戴的絨線帽拉得很低,正巧與我撞了個正著。他一瞥見我,立刻飛也似地逃了。毫無疑問,再多一分鐘,那賊就進屋了。”即使已經(jīng)過了很久,想起當時的一幕桑蒂仍會感到后怕,她輕輕拍了拍懷里的貓咪說:“是它救了我的命!從那天起,我的貓咪正式的名字就成為:貓咪英雄——弗蘭克·喬!”
馬兒教導(dǎo)生活
南希·法考納一生與馬相伴,她是一名馴馬師。她憑借韁繩、馬銜、棍棒和靴刺,讓馬兒服從她的意志。在個人生活中,她也是這樣:苛求、獨裁、極端偏激。
南希剛獲得那匹母馬時,它才兩歲,脾氣暴躁,未曾被馴服。烈性的母馬不愿意接受她的任何專制統(tǒng)治。屢屢慘敗后,南希開始讀書,希望從書中搜尋出如何駕馭這匹強悍勇猛的母馬的辦法。
終于,南希有了一個新點子——自然馴馬術(shù)。其要點就在交流;交流的前提是相互了解;而所謂“了解”的定義就是讓兩個或更多的個人共享同一觀念。這簡單的定義對南希影響巨大。在20年馴馬生涯后,南希認識到,交流是一條雙行道。
她甚至開始在生活里運用自然馴馬術(shù),她對親人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對丈夫說話,她停止了命令的口吻,夫妻生活也因此變得更甜蜜;面對孩子們,她實行了公正、穩(wěn)定與和藹的方式進行交流,這馬上激起了他們的共鳴。事實是,如今南希文雅的請求要遠勝于她一貫的發(fā)號施令。
南希說:“我從馬兒身上學(xué)到的最有價值的生活技巧是釋放壓力。我將這種基本技能融入我的日常活動后,就開始注意到它所起的積極變化:我的孩子們漸漸變得體貼。他們開始會主動向別人問好。我強烈地意識到,這就是我的行為榜樣所致。”
而那頭偏激的母馬現(xiàn)在已不難駕馭。不用套上繩索,它會站著讓人喂食、裝上馬鞍。
如今,一晃5年過去了,南希擁有一匹很理想的馬兒。與此同時,她還擁有了一位十分文雅、體貼的丈夫和一群快樂的孩子。“世界上沒有什么能比得到被您最愛的人或動物所喜愛更棒的事了——即使這一切只源自一種態(tài)度:對待一匹很特別的母馬的態(tài)度。”南希說。
小狗拯救主人
塔特夫婦從阿肯色州將拳師狗“奧戴”領(lǐng)回家。
“奧戴”來自石頭動物庇護所。工作人員并不了解它的來歷。當時誰也不能確定,它是否曾經(jīng)迷路了,或者是被主人丟棄了。盡管如此,“奧戴”還是有它的生日,那就是它從庇護所被牽出來的那天。
“奧戴”是非常英俊的拳師狗。它性情溫和,與遇到的每個人和每只狗都相處得很好。
塔特夫婦也全身心地喜歡上這個可愛的“小男孩”。 “拳師狗援救中心”的工作人員們也為它能過上好生活而激動不已。
2005年7月5日,塔特夫婦離家外出,他們十幾歲的兒子正在睡覺。不知何故,房子突然著火了。
“奧戴”很快地叫醒了男孩。但當男孩試圖帶“奧戴”逃出屋子時,它卻沒有跟從。相反,它沖向塔特夫婦的臥室,以確定他們是否不在屋內(nèi)。這時火勢太大,塔特夫婦的兒子已經(jīng)無法救出“奧戴”。
“奧戴”死于那場大火。第二天,塔特夫人維基在燒毀的房屋前痛哭流涕。它是那么的可愛,是“奧戴”拯救了他們的兒子。
[譯自美國《讀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