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全球范圍拓展業務?加入聯盟組織吧。
如果你想在全球范圍拓展業務,但還無法到處開設分公司,有個解決方案可以一試——加入一個全球聯盟。用這種方式,你不僅能保持原有的經營特色,還能借助遍及全球的聯盟成員服務和專業咨詢與大型的跨國公司進行競爭。
“加入聯盟或戰略同盟有三個理由:銷售量,交付量及公司發展,”管理顧問和培訓師安迪#8226;拜羅(Andy Birol)說。他是拜羅成長咨詢公司(Birol Growth Consulting Inc.)的創始人。
對于46歲的斯科特#8226;漢森(Scott Hanson)來說,發展自己的公司很有吸引力。他是HMA公共關系公司的總裁,也是“公共關系全球網絡”(Public Relations Global Network,“PRGN”)組織的創建者。PRGN是一個聯盟組織,成員來自全球50家小型的公關公司。他能從像自己的同類公司那里借鑒經驗和觀點,“通過電子郵件和年會收集他們的智慧。”通過這種方式能拓寬他對于本地業務的見識,并且當合作伙伴的客戶進入他所在地區或需要向他進行咨詢時會帶來更多的業務。“這非常有價值,”漢森說,這也有助于他在2008年實現160萬美元的銷售目標。
對于51歲的庫基#8226;安妮#8226;麥金泰爾(Cookie Anne McIntyre)來說,側重點在于更大的銷售量和交付量。她是麥金泰爾公司的創辦者,主營經理人員獵頭業務。“由于美國公司海外業務對于高級經理人員的需求,拓展全球能力是我們戰略計劃的一部分,”她說。對于她僅有五名員工的小公司來說,在全球開設分公司是不現實的,因此她加入了本雷恩國際組織(Penrhyn International),這個聯盟包括來自42個國家的經理人員獵頭企業。麥金泰爾現在希望能與全球的合作伙伴一起工作——以“讓我們能與跨國獵頭公司競爭,并更多參與我們現有客戶的國際業務。”她預計其年銷售額可以從加入聯盟前的150萬美元增長到2008年的200萬美元。她還表示,在公司以提供全方位服務的跨國公司面貌出現后,聯盟成員的身份“還能提高公司在國內的信譽度”。
在不同聯盟中,收入分成安排也有變化。比如在本雷恩,一項任務的收入分成是這樣規定的:“發現業務機會者得到一定比例的收入,具體操作業務者也得到一定比例的收入,還有一部分收入歸本雷恩組織。”麥金泰爾解釋道。
國家和地區商業協會、技術孵化器和本地行業協會都是發現(或創建)聯盟很好的來源。拜羅說,想要成功,必須關注那些具備成員收入持續增長相關記錄的聯盟組織。“聯盟要想成功,關鍵是要確保它能達到最佳和最高程度的可利用度,”拜羅強調,“聯盟的益處必須像最好的公司一樣,如果效果平平,那還是小心點。” (譯/梁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