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司正在改變單一的代工形象,這給美國公司帶來極大競爭壓力。
5年前,鮑勃#8226;科頓(Bob Cotton)在圣迭戈和朋友合作創立了音速沖擊技術公司(Sonic Impact Technologies),公司擁有6名員工,生產iPod配件。當時,科頓注意到中國企業正在成立美國辦事處,以提升賣給美國大型零售商和公司的產品的原始設計制造能力(編者注: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ODM”,即從設計到生產一手包辦)。但是中國人錯誤地估計了美國市場,首先是在語言方面??祁D說,“他們的美國辦事處的員工只會講中文。他們投入了大筆金錢,卻沒有產生任何結果?!倍祁D的公司2007年銷售額達到約2,200萬美元。
然而,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不想再玩低成本制造的“游戲”,轉而生產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附加值產品。中國政府正在一些新興行業為中國的私營公司提供研發補助金、銀行信貸支持及其他鼓勵措施。同時,中國的大學正在培養自己的設計師,他們渴望創造自主的知識產權,而不僅是依照外國公司設計好的規格進行生產。
“中國人都很清楚,為別人生產產品、收取一點代工費,這種模式獲取的利潤很低。”雷鳥國際管理學院(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的教授林頓(Nandani Lynton)在北京這樣說?!斑@是中國宣布到2010年要成為創新型社會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為什么中國制造商正在改變他們的策略的原因?!?/p>
中國正在努力往價值鏈的上游走,而效果也已經顯現出來。2004年~2006年間,從美國公司的中國分支機構出口到美國的關聯出口交易量,已經從27.1%下降到了24.6%。“這是一個相當重大的突破趨勢?!泵绹圃焐虆f會(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國際經濟事務部副總裁弗蘭克#8226;華爾格(Frank Vargo)說?!皬闹袊鞠蛎绹句N售產品的交易中,不再局限于同一個企業集團內部?!?/p>
這種“直接來自中國”的趨勢(China Direct,編者注:即美國更多進口真正中國公司的產品,而不是美國公司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將給原本就在艱難捍衛自身利益的美國本土企業更大壓力?!澳阍诤鸵患矣?,000人,而且是資本充裕的中國公司進行競爭,”布賴恩#8226;凱弗法律事務所國際貿易客戶服務集團的主管埃文#8226;夏克(Evan Chuck)說。“這樣的話,美國公司要保持競爭力就會更加困難?!?/p>
杰夫#8226;奧謝(Jeff O'Shea)是圣地牙哥智能觸摸公司(Intellitouch)的創始人,現在這家技術公司擁有22個雇員,年銷售額達到1,100萬美元,而跟中國的產品競爭意味著要放棄整個產品類別。智能觸摸公司目前已經從電話機銷售轉向iPod配件,因為電話機市場的邊際利潤在中國產品競爭下正被一點點侵蝕?!癷Pod相關市場有很多區隔,而且增長很快,有很大空間。”49歲的奧謝說。同時,“這也迫使我們必須多承擔一點風險,因為我們不得不做更多的研究工作。”
中國公司確實面臨著很大的障礙,比如從提供客戶支持到創造國際品牌。當美國人擔心來自中國的產品時,真正由中國公司生產的產品是否有潛在安全問題又成為另一個難題。2007年6月,哈里斯互動公司(Harris Interactive)對2,071個美國成年人的調查顯示,每10人中僅3人有信心,認為中國提出的相關改進會使其生產出的商品更安全。安全因素“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國公司放慢速度?!比A爾格說。
然而,鑒于中國經濟的快速轉型,中國公司可能在某一天占據主導地位,這種情形并非不可能?!爸袊放茖⒀杆侔l展。”夏克預言道,“你們將會看到這些家伙進取心十足”。(譯/劉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