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板給眾多VC增加了退出通道,券商也盯上了承銷以外的賺錢之源。
2008年的春天生機盎然,在很多人眼里它的生機是和創業板聯系在一起的。“深交所對創業板的推出很積極,經常和我們聯系,”達晨創投常務副總裁肖冰說。和肖冰一樣,國內大型券商都陸續接到深交所打來的詢問電話。“交易所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摸底,另一方面也可能意味著創業板在啟動伊始就可能形成較大規模。”深創投北京公司總經理劉綱表示。
其實,投資機構、投行、中介機構等早就蠢蠢欲動,對創業板的熱情絕不亞于急于融資的中小企業,盡管創業板企業的融資規模都會偏小。
“創業板出來后,很多公司都想上,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這些中介機構都很高興。”拓爾思總裁施水才笑著說,“這是賺錢的機會。”從去年底這些機構就陸續進入很多企業,開始為準備上市提供服務了。
金杜律師事務所是達晨創投的長期合作伙伴,為了迎接創業板的推出,金杜律師事務所已做了很多準備,比如:進行創業板市場基礎知識及創業板規則的宣傳;通過各種方式對投資者進行教育等。
“這就是創業板的產業鏈,現在這個產業鏈很火爆。”肖冰說。
VC不僅僅得到退出通道
創業板出來之后本土VC無疑會有更多選擇。來自臺灣的華鴻創投王岑認為,這對本土創投是個很好的機會,“退出的通道增多,時間上也更加便捷。”據了解,在美國約有30%的風險資本利用在納斯達克市場上的IPO實現退出。
“之前,我們本土VC的惟一出路在中小板,所以只能循著他們偏好的思路去選項目,投行也是如此。出于安全考慮,什么項目容易上就去找什么樣的項目,為此我們舍掉了很多優秀的目標企業。”肖冰不無遺憾地說,創業板的即將出臺對他來說完全是利好消息,這意味著他能按自己的選擇標準投資一些新的項目。
同為本土投資機構的代表,深創投也在積極備戰,已經篩選11家,還在不斷接觸新的項目。情景是如此的相似,10年前的那波創業板熱潮中,在深交所和深圳市政府篩選的23家“創業板上市”儲備企業中,深創投就參與投資了其中的18家。
創業板的推出直接刺激著創投公司重點投資于擬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諸如深港產學研創投、IBM中國投資基金等機構都在主抓一批創業板儲備項目,創投機構間的競爭因此也會更加激烈。
可以預見的是,創業板推出后,一大批新的創投機構將會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一些實力強大、成功投資過中小企業的創投機構將會獲得迅速發展,甚至將出現行業整合,經過行業的洗牌,中國將出現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具有影響力的創投機構。對這一觀點肖冰表示認同,他還透露,因為前期儲備了很多上市資源,達晨創投可以在這場戰爭中休整一下,眼下他正打算投資一些早期階段的企業。
創業板的推出對達晨創投的影響不僅僅只是多了條通路。之前因為困惑于中小板的上市標準,肖冰不敢投太早期的項目,不敢投很創新的商業模式,這些情形在以后都將得到改變。“創業板對我們來說可能是個主戰場了。”達晨創投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這個部門只做針對創業板的項目,團隊成員會是一些有技術背景的、或者早期項目經驗比較多的人員,這些人將在2008年把達晨創投20%~30%的資金投向早期項目。如果說以前達晨創投對企業有盈利指標要求,那么以后也許暫時虧損的企業都能進行投資,因為創業板要求低,只要是真正有創新、高成長的企業都有可能成功上市。“這對我們決策層也是一個挑戰。以前我們只是一個財務投資者,以后我們的身份不同了。”肖冰躊躇滿志。
大小券商算盤各不同
“服從領導的指揮,根據監管層溝通的意見,我只需抓緊時間為我的項目準備申報材料,創業板一推出我們就申報上去。”長城證券保薦人劉斌最近非常忙碌。就像創業板提倡的“2高6新”,劉斌手上的項目企業大抵超不出IT、軟件、生物制藥等這些概念。
目前,多家券商都在加緊創業板的項目儲備。中小型券商手中擬上市公司普遍有十多家,而一些大券商囤積的上市資源則高達30家以上。就像長城證券一樣,許多券商已經對一些企業完成了上市輔導,等創業板規則出來就可上報申請。
對創業板的準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劉斌之前的工作程序。創業板這種模式和主板的模式不同,券商在創業板上的單個項目上獲得的收入相對要低一些,以前在大盤股或者大額融資按照1.5%的融資承銷費下限也可以輕易拿到近億元的收入,現在發行小的創業板項目按照3%的承銷費用上限加上幾百萬的保薦費也不過千萬元出頭,這對券商的吸引力并不大。
尤其讓大券商把業務重心放在創業板是不太現實的。雖然為搶奪創業板項目,很多公司高價招攬保薦人,但這不過是任何一個券商都不愿意作為旁觀者,眼睜睜著別人瓜分了這個市場。“我感覺將來創業板會是將來中小券商爭奪很厲害的一個板塊。”劉斌說。
國金證券研究所唐兆鋒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其研究所就開始研究相關企業,發布相應報告。不少券商亦積極深入二線城市,挖掘創業板項目。僅在浙江永康一個縣級城市,包括浙商證券、長江證券、申萬、德邦以及長城證券等多家券商都在積極尋找項目。
但很多券商們真正在意的不僅僅是能從每個項目中獲得的千萬左右的收入。相對于小型券商的全力以赴備戰創業板,大型券商這些天則在為上報中小板項目奔波。但這并非代表他們不重視創業板,而是正以另外一種方式在搶跑。正如劉斌所言,隨著創業板的發展,可能會和券商的直接投資業務結合起來,券商可以參與直投一部分,上市保薦也仍然是這家券商,如果投資券商的中立性不夠,那么還可以再外聘一個券商。
直接投資業務是指對非公開發行公司的股權進行投資,并通過以后企業上市或購并時退出獲取收益。就像摩根士丹利當年在蒙牛乳業身上賺到的巨額利潤,正是依靠著直接投資,而后在上市后套現。目前,國內的券商直投業務事實上已經開閘,但出于謹慎的考慮,證監會在試點期間只給中金和中信兩家券商頒發了直投業務牌照。而這兩家券商都是通過設立全資專業子公司的形式開展直投業務。“關于直投這一塊大多數券商都在探索中。”劉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