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與清華大學的融合成就了清華創業園的獨特魅力。
編者按:2008年《創業邦》雜志將陸續推出科技園區專題,將從企業和園區的角度對各地的優秀創業園(孵化器)進行報道。
植物的成長需要水、陽光、養分。而企業的成長也如此,一個企業的發展和成長也需要各種要素,如法律政策環境、資金來源、市場機遇、人才培養等等。對于正處在經濟和社會轉型期的中國而言,在大的市場環境還不夠完備、各種企業資源也尚未能完全優化配置的情況下,一家企業要聚合這么多“好”的資源,似乎不太可能。很多創業者也如此篤定認為。
其實,這樣的地方在世界上并非無處可尋。波士頓128號公路在美國是廣為人知的一條路,許多企業在此沿線按照區域、產業鏈聚集,律師服務機構、投資機構、以及各種企業服務機構也匯集于此。128公路沿線因此成為美國的創業者們最鐘情的創業環境之一,它還有一個通用的名字,那就是孵化器。
1999年,梅萌、羅建北等人在美國的硅谷、128公路考察完以后,大受啟發,同年創立了清華創業園。現任清華科技園副主任、創業園主任的羅建北稱,創建清華創業園的一個原因,就是通過提供公共空間、共享服務和公共設施,盡力降低高新技術創業公司的創業成本,同時把資金、信息、公共服務等社會資源,按照被孵化企業需求進行整合,以期提供促進其更快成長的增值服務。
最早構想于1993年的清華科技園目前是全國數十個大學科技園中惟一一個A類園區,清華創業園則是其中一部分,它們有著不同的定位。羅建北向記者介紹,從科技園整體來說,它本身有三個功能,即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孵化高科技企業,創新創業人才。而在這三個功能里,非常重要的一個就是孵化高新技術企業,承擔這個任務的就是清華創業園。
企業與園區共成長
創新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企業應成為創新的主體”也基本達成共識,而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則需更多承擔創新的任務。但是技術的商品化,實際上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因為一項技術能夠變成真正被客戶認可的商品,還需要很多的要素和資源,如資金的投入、綜合性人才的投入、專用的設計設備,還有商品檢測設備等,其中資金是普遍存在的瓶頸。
不過,位于清華創業園中的企業對于這種擔心就會少很多。清華創業園孵化器中心為園區企業提供了很多低價甚至免費的各種企業服務和公用設施。針對很多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清華創業園設立了啟迪創業資金和啟迪創業投資管理公司,對園區企業進行投資扶持,“救活”了相當一批公司。羅建北稱,創業園已經對20個企業進行了投資,還為園區的眾多企業提供各種融資貸款擔保,2007年就曾3次為園區企業慧點科技提供了貸款擔保。
畢業于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朱一明博士就很感謝清華創業園在公司的關鍵時刻進行了資金扶持。朱一明于2005年4月在清華科技園成立了中國首家存儲器芯片設計企業——芯技佳易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芯技佳易”)。芯技佳易是中國存儲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領導性企業,自主研發了中國第一顆靜態存儲器,發明了dySRAM#8482;(2T-SRAM)和gFlash#8482;等業界廣泛采用的內存先進技術,填補了國內存儲器設計的空白。
除了資金支持,芯技佳易依托創業園的“牽線”,還獲得了很多的市場機遇,與創業園很多IC產業鏈相關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羅建北透露說,最近就幫助該公司找到了一個拓展國際業務的合作伙伴——香港上市公司研祥集團,該公司在工控和嵌入式系統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兩者的合作將是非常完美的雙贏的組合。
清華創業園幫助園區企業尋找市場和合作伙伴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在數碼視訊創業初期,一個大客戶過來考察該公司,清華科技園董事長梅萌甚至還把自己的辦公室借給數碼視訊的董事長鄭海濤接待客戶。
在資金扶持方面,清華創業園不但直接進行投資,還引入了很多的政府和企業基金,以及諸多國際風險投資基金來扶持園區企業。在記者采訪的前一天,羅建北就帶著一個擁有核心領先技術的海歸創業團隊拜訪了位于清華創業園的幾家國際風險投資機構。她認為,由創業園推薦,風投就會更加信任,也很樂意關注這種項目。北極光創投的合伙人鄧鋒每次都會說,“羅老師你們推薦的項目,我肯定要好好看。”
清華創業園是一個有濃郁清華情結的園區。羅建北說,在目前園區的200多家企業中,有近70%的企業是清華校友創辦的企業,這是園區的一大特色。企業與清華大學的融合成就了清華創業園的獨特魅力,其中依托清華大學的科研實力及方便吸引人才更成為了園區企業所獨具的優勢。

近水樓臺先得“才”
經過多次搬家,搜狐公司最終選擇了清華創業園。在公司搬過來以后,畢業于清華大學的CEO張朝陽曾經說,以后吃飯就不在威新大廈里吃了,去清華食堂去吃,在那一周能發現一個頂尖的人才。人才是搜狐選擇進駐清華科技園的關鍵因素之一,而Google正式落戶清華科技園時,其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同樣是看中了這里的研發人才。
公司選址在蘇州科技園的儒豹科技CEO韓松也畢業于清華大學,他坦言目前對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雖然已設立了北京公司,但他不無遺憾的向記者表示,“辦公室不在清華創業園,我還很難在第一時間搶到清華等高校的優秀人才。”而同樣畢業于清華大學的數碼視訊的技術總監荀海濤則頗為自豪的告訴記者,包括董事長鄭海濤在內,公司中高層絕大多數都畢業于清華。
科技園每年都會統一組織園區企業招聘會,為各個企業招募最優秀的人才提供一個優先的、便捷的平臺。除了人才招募,清華創業園還通過開展“實習生計劃”、“清華經管MBA培訓基地”等活動,促進園區企業與清華大學學子融合,實現了企業使用人才和大學培養人才的雙贏。羅建北主任說,在清華創業園里兼職的學生和教師也有很大的數量,“因為很方便”。
不光是“新鮮出爐”的清華畢業生成了創業園企業在第一時間爭搶的香餑餑,清華人的精神也深深影響到了園區企業。慧點科技就是一家被打上了清華烙印的企業。
進入慧點科技的大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被張貼在很醒目的地方。慧點的創始團隊由10個清華畢業生組成,創始人和總裁姜曉丹說,目前700多名員工中,有近20%是畢業于清華大學。清華的校訓已經成為公司的企業文化,融合到公司對內對外的各個層面。
慧點科技頗具“學院派”的風格,高度強調品牌訴求,緊密跟蹤客戶的滿意度,把客戶的滿意度當作員工績效考核的第一要務,曾有客戶連續6次選用慧點的產品。同時,腳踏實地的清華風格也在慧點徹底彰顯。不同于一般的互聯網企業,管理軟件公司是給客戶帶來管理價值,與客戶企業一起成長,所以增長率并不會跳躍翻番,風險系數也高。姜曉丹說,慧點的“腳踏實地”,就是體現為幾乎每年都能保持50%以上的穩定增長率。
抓住研發之手
眾所周知,很多著名的國際大公司,都是今天賣幾年前的技術,所以消費者永遠被牽著走。比如iphone,其中的很多核心技術蘋果公司幾年前就已經申請了專利。而對于很多處在不夠完善的市場環境下的中國創業型企業來說,現實的商業壓力就已經夠大了,再花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幾年以后才能應用的技術成果似乎不太現實。不過,很多企業案例已經證明,“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看得到未來,才能有機會走到未來。
相比于眾多忙于應付眼前壓力,而無暇著眼未來研發的企業家,芯技佳易總裁朱一明就顯得輕松多了。芯技佳易與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等機構簽署了一系列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發芯片,朱一明表示,“我們跟清華大學的合作是十分自然的事情,當然創業園這邊的牽線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芯技佳易將公司一些沒有時間或沒有力量做的前瞻性題目與清華大學相關院系進行合作申報研發。

朱一明稱,芯技佳易目前與清華大學的合作包括三個層次:一個是把清華大學那些已經比較接近商品化的商業成果,引入到公司的產品體系;第二層次,就是合作開發未來兩三年的技術;第三個層次,則是從行業的角度,合作做更長遠的研發。合作研發對芯技佳易產生了極大的幫助,因為技術研發從來都是最艱難的事情,曾經立志成為科學家的朱一明說,“和清華大學合作做研發很有意思。”
同樣受惠于清華科研合作的還有數碼視訊,該公司已為未來兩三年的市場需求儲備了技術優勢。“清華大學教授們的行業前瞻性眼光對我們幫助很大,可以使得我們少走很多彎路”,技術總監荀海濤感慨的說。
在數碼視訊公司的正門口,掛著一塊國家火炬項目銅牌。羅建北向記者透露,這個獲得國家發改委800萬元專項基金支持的國家級科研項目,是清華科技園董事長梅萌親自去國家相關部委申請過來的。羅建北稱,“在科技園區、創業園的平臺上,有清華這么一個招牌,可以提高你的信譽,這對企業很有利。”
A座302:創業豐碑
雖然只是科技園的一個構成部分,但創業園卻是整個園區發展的核心動力,其名氣甚至曾經一度高過清華科技園。
2004年,中關村的活力與危機成為全國上下討論的公眾話題。一天,跟蹤中關村發展的新華社知名記者凌志軍來到位于雙清路的清華創業園,當時還是兩座老舊的樓,外表已經褪色,與中關村許多新興的寫字樓比較起來,毫不起眼。
但進入創業園A座302,凌志軍看到這樣一個讓他“有如新的世界混沌初開”場景。這間屋子藏著38家公司,每家公司只不過占據其中一個工位,由一張簡易的電腦桌和一把椅子組成。和其他大公司沒有兩樣,只不過在通常鑲嵌員工姓名的地方,一律貼著由普通紙打印的公司名稱。電腦后面的人大部分都是帶著核心技術歸來、創業伊始的海歸們,他們是老板,是秘書,也是會計,還可能是自己公司惟一的員工。當時只要500塊錢就可以在A座302待一個月。2005年秋天的時候,一個調查者來到這里,在照相機鏡頭一眼看到10個公司的招牌,感嘆道,“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景象,真叫壯觀!”
創新能力被認為是一個科技園區生存的關鍵,而這個不到500平米,24小時燈火通明的房間,成為清華創業園發展的原動力最具有標志性的寫照。
在創業園A座302,你能感受創業激情和勇氣,看到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所帶來的震撼也遠非擁有數萬名員工大公司所能比。一些企業最終走出了A座302,經歷了“一張桌子,一間房子,一層樓”的過程,甚至邁向“一棟樓”,“一個園”。很多企業都在創業園的培育下,從小變大,繼續發展,一部分企業更以鉆石聚變的方式,邁向國際級大企業。
孵出鉆石
慧點科技就經歷了“小屋,大房子,一層樓,幾層樓”的發展歷程。慧點科技是清華創業園的第一家入園企業,企業員工從最初的10個人發展到目前的700多人,辦公面積從不到50平米擴展到近3,000平米。作為一家管理軟件供應商,慧點的產品已經在國內贏得了廣泛的口碑,許多大企業和政府部門都成為了其客戶。
1914年,梁啟超先生在清華發表“真君子”演講,告誡清華學子樹立遠大理想,清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由此而生。如今,清華創業園也正在向世界推出彰顯中國自強的企業,“鉆石計劃”就是創業園企業走向世界的戰略,慧點科技也是入圍企業之一。
2006年開始,清華科技園開始推出鉆石計劃。羅建北告訴記者,鉆石計劃已經做出了兩輪遴選,一共有15家企業入圍,共有近60家擁有核心領先技術的公司報名。在入圍的企業中,芯技佳易擁有世界領先的獨特的dySRAM和gFlash專利技術;數碼視訊是世界上依靠自有技術能夠提供數字電視完整解決方案的三個廠商之一(另外兩家是Cisco和Motorola);展迅通信創造了世界上惟一的嵌入式軟件系統與芯片并行開發技術;昆山清華科技園的天瑞科技研究、開發的X熒光分析儀器的銷售量和品種在同行業中位居全球第一。“第一”、“核心技術”、“世界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等成為這些企業的普遍特點。
對于“鉆石計劃”入圍企業,清華創業園傾注了極大心力。接受記者采訪的當天,羅建北剛剛和各個企業高管開完早餐會,聽取企業的發展情況。對于每家企業,創業園實行高管負責制,進行專門輔導,全方位了解企業的需求,從資本、市場、客戶等各個環節提供企業成長所需要的各種資源。2007年6月,展迅通信在美國上市,成為鉆石計劃入圍企業中第一家上市公司,羅建北透露,數碼視訊、海蘭信等一些入圍的明星企業將陸續登陸國內外資本市場。清華創業園正在孵出鉆石。
2004年,成立5周年之際,清華創業園推出了一本書——《留與創業更輝煌——清華創業園五周年紀實》。明年將是清華創業園滿10周年之日。羅建北說,“我們會做一個更好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