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融資多來自非正式投資人,細節必須重視。
關注細節
首輪融資的條款為后續融資定下了基調。
不管從誰那里籌資,也不管你是以債務還是股權的方式籌資,你都要簽訂書面融資協議,讓投資人從創業者身上受益。近幾年來,非正式投資人(informal investor)使用的融資協議越來越接近風險投資公司所使用的,一般都對投資人有利。所以,在協商融資協議時一定要清楚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接受。在創業初期,你的談判能力比不上投資人,此時要更加注意。
你應該遵照這樣的原則:充分預測未來情況,謹慎選擇第一個投資人。對于那些確實會限制公司發展或者吸引更多投資人的條款,一定要拒絕。當你從天使投資人或者親戚朋友那里融資時,和第一個投資人達成的融資條款很可能會適用于整輪融資過程。同樣,你在第一輪融資中同意的條款也為以后的融資定下了基調。讓步太多可能會反過來讓你或者公司受到傷害。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建議,可以幫助你達成合適的交易:
■不要向首輪投資人提供等比權(pro-rata rights)。如果第一個投資人(或其代理人)要求等比權(這意味著該投資人在將來的投資過程中會保持其所持有公司股權的比例,編者注:這一權利即反稀釋權),那么這輪融資中所有的投資人都會要求這些權利,即使他們開始并沒有這種要求。雖然反稀釋(anti-dilution)條款有利于早期投資人,但是他們不利于后來的投資人。一方面你要滿足早期投資人需要,保證他們在公司的利益;另一方面你還要考慮到以后要引入的機構投資者,所以你需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避免讓太多的人過度參與。如果你為了讓投資人同意投資而放棄公司控制權,上面提到的跟風行為會成為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你不小心,你就會發現自己陷入沉悶費時的境地——為了達成未來融資決定或者公司管理決策,你需要取得所有或絕大多數股東的簽字確認,這一切都是因為你賦予了第一個投資人這些權利。同樣,一些投資人想要得到周度、月度和季度的詳細報告。只有必要的情況下才答應這一要求。花費太多的時間來準備和郵遞報告,以及索取和收集簽名,這顯然是在浪費你的時間。
■小心對管理層報酬的限制。做過去的幾年里,天使投資人群體開始“過分插足”公司運營,在融資協議中增加了限制高管層工資待遇的條款。這種限制或許適用于資金快要用光的企業或者董事會和高管層關系太近的情況,但是創業者要小心這些限制。一旦限制了你能為高層雇員支付的報酬水平,就意味著在你最需要人才的時候很可能無法吸引到最優秀者。你倒是可以答應設立一個薪酬委員會,并且將薪酬作為總體預算的一部分進行討論。
■要求補救期(cure period)。出于自我保護,投資人或許會讓你對一些有關你的公司的契約或陳述做出承諾,而這些對于資金不足的公司來說很難受。這些陳述包括你的公司曾經簽署的所有法律協議,以及保證你的公司遵守全國所有的法律、許可和規則。大多數協議都會說明,如果你違反其中任何一條規定都算作違約。
一個誠實的創業者通常很難同意這么多規定。應對方法之一就是一定要在融資協議中設定“補救期”條款。你應該爭取2~4周的補救期來彌補失誤。如果你沒有經驗,你可以利用這個緩沖期尋找解決方案或者尋找“白衣騎士”投資人(white knight,編者注:指幫助公司抵御收購等威脅的投資公司)。
■額外的限售條款。從歷史上來看,朋友、家人和天使投資人不會對創始人或者管理團隊出售所持股份要求附加限制。只有在留住創始人和管理團隊非常有利于達成新交易時,才會在風險投資介入的融資過程中附加這些限制。
但是,我發現天使投資人群體已經開始在早期融資過程中就要求附加這些限制。雖然早期融資中創始人股份可能沒有多少市值,而且很可能也沒人想購買他們的股份,但是同意這些限制條款仍然不太明智。如果你還打算繼續進行融資,沒有限制的股份通常是你和未來的投資人討價還價時惟一的籌碼。
不管你向什么類型的投資人融資,最好搞清楚投資協議是對投資人有利,還是對創業者有利。如果對你不利,那么沉住氣,不妨等一等。
(譯/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