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GP的考察要講究均衡,我們一般不會選擇太西化的或者太本土的,太年輕沒有經驗的或者年紀太大而過分抵制風險的。
隨著眾多知名的國際VC和PE風風火火地涌入中國,背后一個神秘而低調的群體也開始逐漸浮出水面,這就是為VC/PE機構提供資金支持的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
LP的產業形態形成于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美國,并在30多年來經歷了漫長的探索和全球化發展過程。今天,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越來越多的LP開始踏入中國這塊熱土,在大陸或香港設立辦公室,以直接扎根于中國市場,更接近這個新興經濟體帶來的巨大商機。近兩年來,受歐美次級債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成為國際LP眼中更大的投資機會,更多的LP陸續涌向中國,中國本土的LP也開始生根萌芽,中國的整個私募股權投資產業在向資本鏈的上游延展。而作為最早投資亞洲的LP先行者之一,磐石基金(Pantheon – Russell Private Equity)多年來的經驗和感悟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VC應該更加專注
磐石基金是一家發源于歐洲的國際Fund of Fund(FoF,基金的基金)投資機構,擁有25年的歷史,并在香港設立辦公室達15年之久,也是最早進入中國的LP之一。據磐石基金的全球合伙人黃永忠(Vincent Huang)介紹,磐石基金目前管理著近20支基金、超過200億美元的資金,其在全球的投資業務分為歐洲、亞洲和美洲三大市場和一個二級基金產品。除此之外,接下來磐石還正計劃在全球范圍推出一個與PE共同直接投資的獨立產品,通過豐富“產品線”來把握更多的投資機會。
在過去三年中,黃永忠不僅代表磐石基金在亞洲投資了近五億美元,身兼十多家亞洲領先的私募基金(如TPG新橋、霸菱亞洲和聯想弘毅等)的顧問委員會成員,還同時負責磐石在亞洲的直接投資業務。
黃永忠告訴記者,從市場重要性來講,磐石基金在亞太地區最關注的是四個經濟體制較為完備的市場: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從全球的VC市場來看,美國和中國最為成功,磐石目前在亞洲投資的VC市場也是以中國為主。但是,也有很多VC都根據不同的市場階段調整了投資策略,不能完全發揮自身的強項,逐漸喪失了原有的特征。
令他高興的是,國內有些VC基金仍在專注地做他們擅長的科技類項目,“而且,近期也出現了一些醫療保健類、環保類的專業基金。市場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細分,有些專門做早期,有些專門做其他領域,這是市場的優化現象。”
考察GP:最講究平衡
經過20多年的積累,磐石參與投資或已建立業務關系的GP(普通合伙人,即基金的管理者)在全世界有一千家左右,這樣廣泛的覆蓋率可以保證磐石基金通過各種渠道接觸到一些同類公司或者相關的基金,提供一些直接共同投資(Co-investment)和其他增值服務。
無論是考察VC還是PE的GP,天秤座的黃永忠都最講究平衡:“因為中國的基金運營歷史較短,無法進行有意義的定量定性分析,對管理人的判斷尤為重要。我們一般不會選擇太西化的或者太本土的,太年輕沒有經驗的或者年紀太大而過份抵制風險的合伙人,所以一個投資團隊要在年紀、閱歷、專業背景、市場、網絡等各個重要因素之間做均衡。”
好的團隊、好的項目來源于好的投資方法,是LP選GP的關鍵。 “我們的日常任務就是跟蹤市場進展、發現新銳管理人,同時保持與已投入的基金管理人的深入關系。因此對于人的考察,會比對機構、基金品牌的考察重要得多。” 黃永忠補充,“LP選GP就像GP選擇投資企業一樣,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對人的判斷主要基于對市場及文化的了解,加入磐石基金前在美林和AIG等國際機構在中國從事投行和直接投資十多年的黃永忠對此充滿信心。
本土LP:需要學習的過程
中國在過去多年都沒有真正意義的本土LP市場,直到2007年,蘇州市政府、中國開發銀行、中投(CIC)等機構考慮PE之后,才逐漸出現了一個新興的本土LP群體。“我覺得本土LP和外資LP很有必要進行溝通,因為中國的LP行業剛剛起步,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以便找準自身的角色定位,熟練操作流程”,黃永忠認為,“這個過程中外資LP可以提供很多經驗和幫助,并且探討合作的各種可能性。”
近幾年來,大量資本涌入中國,LP和GP的質量參差不齊,相當一部分的GP抱有短期的投機心態,這將在遠期的LP層面上產生一定影響。而一些新設立的LP投資機構也同樣抱有投機心理和短期運作的投資理念的話,將與VC、PE機構較長的存續期之間形成一定的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下,二級基金業務——對于PE基金股權的買賣會快速增長。同時,市場也將面臨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