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鏡頭撤去,當記者走開,當一切都回歸到現實時,艾冬梅落入另一個困境。
人物簡介:艾冬梅,女,26歲,黑龍江省伊安縣伊安鎮人,1995年11月進入火車頭體工隊,跟隨王德顯訓練。1999年先后奪得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大連國際馬拉松賽和日本千葉公路接力賽冠軍。迄今為止共獲獎牌19枚,其中國際級比賽獎牌10枚。
艾冬梅熱已經過去了。
10月的某天,通州萬意商場內的艾冬梅運動服裝店里,艾老板一個人坐在電腦前上網看著花邊新聞。“實在太無聊了,沒事干。”半年時間,物是人非。5月底服裝店剛開張時,艾老板每天忙得恨不得有分身術。在這家祁宏做代言,冠軍獎杯當鎮店之寶的小空間里,擠滿慕名而來的顧客。大家在簽名板上留言,挑選衣服,艾冬梅一直道歉:“不好意思,招待不周,人太多了。”而此時,她是多么懷念曾經忙碌的日子——
“哎,陳大爺啊,您那衣服要多大號?好,過兩天給您帶。”艾冬梅坐在柜臺里打著電話,看到有客人來,她會暫停一下:“您隨便看一下,看上哪件可以試一下。”開店才1個多月后,“艾老板”已經上道了。丈夫王啟海盡管也在店里,但他有一項更艱巨的任務,看孩子。只要和別人閑聊兩句,后果就是他滿世界找不到他1歲多的女兒瑤瑤。扔計算器、躲到更衣室,小家伙“無惡不作”。
“她這么活泛,也是一練體育的苗子啊,將來還不考慮搞體育?”聽到有人說這話,王啟海苦笑了一下沒有說什么。正在整理衣架的艾冬梅接過話來:“不可能,孩子干嗎也不會讓她去搞體育。”態度如9個月前一樣堅決。
艾冬梅忙得沒有時間照看女兒,對面幾個商家卻一直逗著小瑤瑤玩,他們有時間,他們沒有顧客。“阿姨您喜歡什么款式的衣服?這個可以嗎?我覺得很適合您。”艾冬梅幫顧客挑選著衣服,比較之后,這位慕名而來的中年女子進入換衣間,覺得不太合適,艾冬梅馬上又拿出一件:“這個賣得很好,您一定喜歡。”她又進入換衣間,出來之后覺得身體兩側的白條顯得人比較胖。“那您可以再試一下這件,我自己挺喜歡的。”艾冬梅始終面帶微笑,但這位顧客臉紅了:“一次一次這么麻煩你,我有點不好意思了。”“沒關系的,阿姨,買衣服買件可心的就是不容易,當然得好好試試才能買。”艾冬梅的一番話說服了顧客,但是重新穿上的衣服她卻仍然不滿意。艾冬梅從另一個衣架上拿出一件白色衣服:“這個現在打折,而且特別漂亮,您絕對喜歡。”該女士說:“我這么胖,怎么能穿白的?”艾冬梅指指自己:“您看我這么胖,不照樣穿白的嗎?”
“那段時間媒體天天曝光,關注的人多,現在那個勁兒過去了。”艾冬梅關閉網頁,準備回家了。由于需要網上訂貨,百貨商場送她一臺電腦,并從辦公室分出一條網線給她,這是艾冬梅特有的待遇。在家里,還有一臺某公司贈送的電腦,這樣她訂貨便不用再去網吧。但是艾老板有了另外一個煩惱,當人們關注的熱度過了之后,她生意開始難做起來,“市場定位有問題。”她專業地講述著,“我這個是專賣店,價位比較高,像這件衣服,”她指著一件白色外套,“我這里賣的是牌子的衣服,比較貴,即使打完折,一件運動服也要賣一百多,在其他店,50就能買到,而且真想買名牌的人,肯定不會來這兒買。當初來我店里的人,都是慕名而來的,但是,誰能一直慕名而來呢?”
不到9點,艾冬梅提前打烊了。“反正也不會再有人來了。”她嘆了口氣,收回門口擺放的“處理,3~4折”的牌子。
未來,找不到方向
丈夫王啟海在一樓大廳等候著她一起回家。王啟海目前在商場市場部,一月1000元的工資,他身上穿著艾冬梅服裝店里的品牌T恤,“我充當活廣告呢。”他邊走邊笑著說。但是更多的時候,現實讓他笑不起來。“艾冬梅想出去做點其他工作,然后我們雇一個員工來看店。但是我們付不起工資,請不起。”本來想去大學里學點東西,但是想到自身連小學文憑都不到,她打了退堂鼓:“我當運動員的時候,確實有個大學文憑,但誰不知道那文憑是用來唬人的,其實我小學都沒上完,到大學里肯定跟不上。”而大學高昂的學費,更是讓她打消了進學校的念頭。
“你幫我找找什么工作我能做吧?我現在真不知道,一年半之后,商場不再為我免費提供柜臺,我的店該怎樣維持下去。”艾冬梅對我說。此時,萬意百貨四個紅字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
拿出公交卡,坐上316一直到總站,到達艾冬梅在龍華小區租的房子。三室一廳,除了艾冬梅一家三口,還有兩家人跟他們一起合租。“這個房子是我們1300租來的,我們出600,客廳廚房都很大,大家共用,這樣比較劃得來,原來我們租的一居,特別小,還比現在錢多。”在北京一年的生活,已經讓她學會精打細算。她知道從北苑坐322到四惠比坐地鐵還要快,她知道每天劃公交卡比較劃得來,但是她所熟悉的北京,僅限于通州區這一小片天地。
“我也知道西單好,但是光租金我就付不起。”艾冬梅低下頭,她總是提醒自己,能有今天的生活,她應該知足了,畢竟比起其他隊友,艾冬梅的生活算幸福的。女兒瑤瑤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在媒體炒得最熱的時候,通州區一家幼兒園同意讓瑤瑤免費讀到5歲。艾冬梅說打完官司要治腳,天壇普華醫院為她免去了手術費和醫藥費。她手里握有幾十萬,包括打官司被賠償的11萬元,以及社會各界資助的錢。“這筆錢我根本就不敢動。憑這點錢,在北京買房子是不可能的。以后瑤瑤上小學,不會再有人免費讓我們去,甚至還要交一大筆贊助費,我們的戶口還不知道該怎么解決。”官司打贏后,艾冬梅沒有為自己添置衣物,她帶著瑤瑤去買鞋,買吃的,照藝術照。艾冬梅服裝店電腦的屏幕保護,正是瑤瑤化了妝,穿上漂亮衣服的藝術照,照片上的孩子面色紅潤,沖著鏡頭咧嘴笑著,與法庭上我見到的那個沒有鞋穿,只會哭鬧,滿臉是皴的小孩子判若兩人。
其實如果拿著這筆錢回到東北老家,她可以過很富足的生活,但是她不肯。她說她不能只為自己活著:“孩子怎么辦?繼續在我從小長大的地方成長?我希望她在北京長大,在這里她可以享受最好的教育,至少,不會走我走過的路。”
1歲半的瑤瑤現在和父母住在同一間屋子,隨著年齡增長,她也會想要擁有屬于自己的房間。“等她再長大點兒,我們再看情況換個房子租。”艾冬梅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很滿意,丈夫王啟海陪她度過最難熬的幾年,女兒活潑健康。但是,她對未來很迷茫。
去炒股?艾冬梅想過,但一看到亂七八糟的行情,她便打起退堂鼓來,“未來的十年,金融界一定特吃香。”艾冬梅分析得頭頭是道,“但是我做不來,就咱這腦子,不賠死才怪。”
賣保險?艾冬梅的鄰居林阿姨就從事這個職業,每月有七八千入賬,艾冬梅每次提起來都羨慕不已,“全世界的保險業中,中國算最有發展潛力的。”道理她都明白。但從小就不怎么接觸外界的她豁不出去,也沒那么好的口才。
如果可以,一定回饋社會
小學沒畢業便進入火車頭體協跟隨王德顯練馬拉松,對她來說,最熟悉的動作就是跑步,最熟悉的地點就是跑道,認識的人僅限于身邊的隊友。去年4月在通州某市場里擺地攤時,她甚至不敢抬起頭來叫賣,只有別人過來問時,她才說一下價錢,并且還在開張第一天就收到100元假鈔。“人倒霉真是喝涼水都塞牙,我那時特別絕望,覺得在北京過不下去了。”現在,艾冬梅已經可以憑手感分辨出真錢假錢。“其實我們沒想到會產生這么大影響,媒體幫了我們很大忙,我很感謝,我也和你們很多人成了朋友。”艾冬梅說,她得到太多好心人的幫助,該是她回饋社會的時候了,“如果有隊友找我幫忙,我一定會幫的。還有什么我能為社會、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做的事,我都會去做的。”
得知滑雪冠軍趙永華由于無錢醫病也要賣獎牌時,艾冬梅打通了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奧運之星保障基金的電話,對方欣然答應為趙永華牽線治療。“趙永華是繼我之后,第二個要賣獎牌的,我聽說了之后就很不忍心,獎牌都是運動員拿一滴血一滴汗拼出來的啊,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會賣啊。我就了解了一下情況,她十年前得了糖尿病,一直沒錢治,拖到后來,糖尿病引起了視網膜脫落、眼底出血,再不手術就失明了。我就跟奧運之星保障基金打電話,他們為她聯系了北京英智眼科醫院,手術已經做完了,手術費之類的醫院都給免了。”艾冬梅跟記者介紹著,她說自己盡管能力有限,但她希望給更多人幫助,回饋社會。“在我最難的時候,那么多好心人幫了我,我一定要回饋大家,我以前的隊友要是遇到困難來找我,我也會幫助他們的,畢竟比起他們來,我現在的處境算很好的。”
一切還沒有結束
不過直到今天,艾冬梅的退役手續還沒有辦完,她仍然屬于現役運動員。2006年11月27日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運動員保障工作的通知》規定,所在單位與運動員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之日應到當地勞動保障部門備案,未就業的退役運動員可持原單位出具的證明,到戶籍所在地勞動保障部門辦理失業登記,享受相應的就業服務。符合《事業保險條例》規定條件的,事業保險經辦機構應及時足額為其發放失業保險金。火車頭體工隊隊長陳祖平也曾表示,艾冬梅和郭萍屬于現役運動員,具體說是因傷離隊休養,因此她們在條例的保護范圍之內——退役后會享受跟其他運動員一樣的待遇,有各種保險。“我可能會拿到退役費吧,但具體多少不清楚,為什么辦這么久的退役手續我也不太清楚。每次打電話,火車頭那邊都推三阻四,事情過去這么久了,最后總得有個說法吧?”
對于王德顯,艾冬梅已經不愿意再提起,對于他們夫婦來講,王德顯曾經是他們最信任最親的人,由于一年都與父母見不上幾次面,王德顯就像他們的家人一樣:“當初像被洗腦了一樣,每次比賽沒比好,或者自己訓練狀態不好,覺得第一個對不起的就是教練。”艾冬梅口中的這個教練,正是被她告上法庭的王德顯。“每次比賽他一定要出現在場邊指揮,不然我們都不知道該怎么跑。我們都是農村出來的孩子,覺得有口飯吃就很好,什么都聽教練的,我們特別信任他。唉。”
艾冬梅說,她只是創造了一個先河,在調查取證時,他們遇到了很多困難。“也許以后還會有這樣的案例,還會有很多運動員權益得不到保障,而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我這么幸運,得到媒體和這么多好心人的幫助。”艾冬梅感嘆,她總會想到,現在還有很多基層運動員拿著很低的工資,每天拼命地訓練,退役之后,落下一身病,沒有生存能力,生活艱難,“我希望更多的人來關心我們運動員,尤其那些底層的。”
事件回顧
2006年9月18日,艾冬梅、郭萍、李娟、臧云杰向北京市海淀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狀告教練王德顯“侵占財產”。兩天后,臧云杰退出了訴訟。
2006年10月9日,體工隊給艾冬梅等人開具了一份蓋有公章的證明,內容包括:艾冬梅、郭萍等三人的工資、獎金等多項費用已被教練王德顯本人領走。2006年11月9日,海淀法院復興法庭對此案進行第一次庭審。孫英杰向法庭出示了證明信。之后傳出有人到云南威脅孫英杰讓其不準出庭作證。
2006年11月27日,法院對此案第二次庭審。此次交換證據過程中,原告提交了幾份新的證據,包括孫英杰父母有關自己女兒受到火車頭體協威脅不許作證的錄音,以及艾冬梅的隊友和丈夫的證詞等。
2007年3月,艾冬梅丈夫王啟海每月300元錢的補助被火車頭體協叫停,艾冬梅用300元維持一家人在北京的生活。盡管萌生了做小本生意的念頭,但3000元錢押金與每月960塊錢的租金,令她無力支付。
2007年4月,艾冬梅在通州區一農貿市場內擺地攤賣服裝,并在網上開博客,欲賣掉自己獲得的19枚獎牌。曾經是體操運動員的南京人黃乃海看到此事后來到北京,向艾冬梅捐助2萬元錢,并勸說其不要再賣獎牌。之后,南京一家公司聘請艾冬梅為“榮譽員工”, 徐州一公司簽訂艾冬梅為其形象代言人的合同,兩家公司分別捐贈10萬元作為她的創業啟動資金。
2007年5月,通州萬意上場為艾冬梅免費提供柜臺,免去兩年租金,還有企業為她提供價值3萬元的貨。
2007年6月,王德顯侵吞財產一案以和解告終,艾冬梅、郭萍、李娟三人當庭分別獲得11萬、9萬和5萬元的賠償。
2007年7月,天壇普華醫院免費為艾冬梅進行了左腳拇外翻手術,她的左腳終于告別了8年的畸形。
編輯/任 娟woshirenju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