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石景山區的老山自行車場先后舉辦了三場“好運北京”測試賽,除了選手們激烈精彩的比賽外,一群身穿旗袍的禮儀小姐同樣能吸引觀眾的眼球,比賽過后,就連選手們都爭著與她們合影留念。這群風姿綽約的女孩并不是什么專業的模特,而是在校的大學生,有入開玩笑說她們往頒獎席一站,簡直是校花比拼大賽,北京工商大學的新聞系學生王璇和廣告系學生龔曉雪就是其中的成員,她們都是奧運會志愿者。
哪兒來的奧運緣
她們兩個很幸運,經過嚴格的篩選,從全校7000多報名志愿者中脫穎而出,成為老山自行車賽場的志愿者。有同學曾經開玩笑對王璇說“被選上的志愿者真好,不用上課,還可以免費觀看比賽。”王璇則笑著答:“做志愿者真比上課辛苦多了,上課就一直坐著,我們做志愿者的每天早晨7點多就要從學校出發,而且一工作就是一整天,只有中午吃飯的時候才能有一點休息時間。”
當問起龔曉雪為何要當志愿者時,她的回答更是讓筆者體會到在校大學生對奧運會的熱情,龔曉雪說:“北京舉辦一次奧運會不容易,每一位中國人都想為奧運會盡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作為大學生,我們都希望在搞好學習的基礎上,能夠參加一些課外活動,鍛煉自己的能力,展現自己的才華。剛好有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能夠申報參加志愿者,親臨奧運現場為北京加油、為奧運爭光,我們都感到很榮幸。”
驚喜:入選禮儀隊
王璇和龔曉雪最開始報名的都是觀眾服務,測試賽志愿者分為觀眾服務、媒體、競賽、醫療、運行支持和安保。報名的時候可按照志愿填寫,不過到了賽場,會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微調。
身材高挑、長相俊俏的王璇和龔曉雪便這樣從觀眾服務被調整到禮儀隊,在小輪車、山地車、室內自行車測試賽中擔任禮儀隊志愿者。她們的工作開始變化,主要負責比賽最后的頒獎儀式:跟著音樂節奏,抬頭挺胸地走到頒獎臺前,按照順序給選手頒發獎品。
志愿者工作可沒那么容易
比賽日中她們過的是“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早晨7點多就要從學校出發,9點抵達場館開始工作,5點鐘坐上班車返回學校。也許有人會說:“一天能比出幾個冠軍?頒獎典禮又不是老有。”剩下的時間她們在做些什么呢?據王璇介紹,對她們來說,為獲獎選手頒獎是件神圣的工作,不容有絲毫偏差,于是在沒有頒獎任務時,隊里沒有人坐下來休息,都在拼命堅持練習,她們穿著旗袍和黑色高跟鞋反復練習走路。她還說“我第一次是負責頒鮮花的,就怕花粉到時候讓我打噴嚏,還怕走路的時候被絆倒。”她們這個平均年齡20歲左右的團隊,很多人平時都只穿運動鞋,而禮儀隊的志愿者要求頒獎時穿高跟鞋,讓很多女生一天下來腿腫腳疼。
筆者在學校放暑假時舉行的射箭比賽中了解到,大部分學生都抱著這樣的心態:“反正暑假閑著沒事,來當志愿者會讓假期豐富許多。不僅能認識好多人,還能看比賽。”龔曉雪也如此,但經歷過之后,她才發現,盡管在賽場,但一般志愿者都看不到比賽。“負責安檢的都進不了場,一直站在外面,醫療的就只能呆在醫務室,媒體的也只能呆在新聞中心,像我們禮儀隊的,頒獎之前就一直要在后面反復聯系,根本看不到比賽。”
但是龔曉雪覺得這段經歷確實很有意思。“我們隊的人就像一家人一樣。中午11點半~12點半吃飯時間,這個時候是輪著倒的,大家其實都很餓,但是都互相謙讓著。呵呵,我們剛開始都不太熟,可大家就經常開玩笑,女生練習的時候男生就給我們服務。比如他們要假裝嘉賓,我們要通過他們進行實戰演練。領獎臺都是他們搬,還有香檳鮮花也都是他們去買,看東西領飯票、水之類的都是他們。”
這里有個大家庭
在測試賽中,沒有人主動退出,一方面因為這個機會很難得,另一方面因為大家都很愛志愿者這個大家庭。據王璇回憶,“因為當天有任務,我們禮儀隊一個女生阮伊昕因為測試賽,連國家計算機2級等級考試都沒去。”但是后來因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必須要離開志愿者的崗位。龔曉雪介紹道:“我聽說有同學在暑假中意外遭遇車禍,大腿骨折,實在是沒有辦法參加第一場測試賽,不得不放棄了寶貴的機會。我相信在主觀意愿上,所有志愿者都會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在場館里,每天都會發生很多意外。比如因為天氣的炎熱,有的志愿者暈倒了,身邊認識的或者不認識的志愿者都會來幫忙,只要我們都穿著橙色的‘好運北京’志愿者服裝,遇見了,我們就是戰友。”
可以說,戰友是大家相互間最多的稱呼。禮儀組內部,男生為了讓女生更好地訓練,同時也為了不讓女生那么辛苦,男生主動幫女生把飯和水都集體領了發給我們,成了我們女生的“志愿者”。為了參加志愿者,有時他們必須舍棄其他一些事情,但是他們相信這么做是值得的。
在第三次測試賽中,龔曉雪出乎意料地被調出禮儀組,又回到了并不熟悉的觀眾服務組,這件事給非常重感情的她帶來了不少傷感。測試賽的第二天,恰逢龔曉雪的21歲生日,這次生日一定會令她終生難忘。
比賽結束后,禮儀組的一個姐妹發來短信,約龔曉雪到場館通道內的一個休息室等她。龔曉雪回憶說:“推開門的一剎那,大家手中閃動的手機光亮代替了蠟燭的跳躍光芒,適時響起的全體禮儀隊員的生日快樂歌令我笑出了淚水,在屬于我們的微笑墻上留下我們永恒的微笑和祝福。”就這樣,三場測試賽結束了,志愿者開始了短暫的離別,他們約好了2008年的奧運賽場上再次聚首。
有比錢更重要的收獲
參加了三場“好運北京”測試賽,王璇和龔曉雪的感觸頗深。眾所周知,奧運志愿者拿不到一分錢工資,但是王璇認為她得到了比錢更重要的東西:“我參加的是禮儀服務,有專業老師給我們培訓,所以我在儀態方面進步很大,很提氣質,這對我一生都有幫助。”另外,“參加測試賽前可能對志愿者工作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參加后使我更加理解了志愿者任務的艱巨和嚴肅。它是一個國家的文明禮儀,體現的是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所以我們要做得更好。同時也更加珍惜團結友愛的集體,領悟到了好的集體是事情成功的關鍵。參加完‘好運北京’測試賽后,我也對自己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在各個方面都要做到最好,成為一名合格的奧運志愿者!”
龔曉雪雖然被調回了觀眾服務組,但她還是念念不忘禮儀組的所有隊員:“從進入頒獎禮儀組的第一天起,我就被團結和愛緊緊地包圍著。頒獎禮儀組的每一位成員都很好,大家相處得很融洽,平時我們可以玩玩游戲,訓練時辛苦付出,為的就是在頒獎儀式上,展現出我們志愿者的良好風采,圓滿完成任務。作為一名志愿者,在場館里的每一天,無論認識不認識的志愿者之間,都會親切地打招呼問好,讓我更體會到了大家庭的溫暖,我想這也就是志愿者之間所特有的愛!我將會在生活中的每一天牢記這份愛,并將其傳播到更廣的空間。”
編輯/馮嵐ffee@vip.so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