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又名蔽豆、藤豆、峨眉豆,為豆科植物扁豆的種子,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扁豆為甘淡溫和的健脾化濕藥,主要用于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白帶以及夏季感受署濕引起的嘔吐、腹瀉、胸悶等癥。為夏季祛暑利濕,藥食兩用的食療佳品。現(xiàn)介紹幾則扁豆食療方,供選用。
扁荷粥: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荷葉1張。大米50克。扁豆煮沸后,下大米煮至扁豆黏軟時。下荷葉、冰糖,再煮20分鐘后即成。可清署利濕,和胃厚腸。適用于暑熱感冒、肢體重困、大便溏薄、口苦尿黃等。
山藥扁豆大米粥:山藥30克。白扁豆15克,大米50克。白糖少許。大米、扁豆淘凈,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武火燒沸后。轉(zhuǎn)文火煮至八成熟時。加山藥、白糖、煮至粥熟服食。每日2次,早晚餐服食。可補(bǔ)益脾胃。適用于脾胃虧虛之倦怠乏力、氣短少言、飲食無味、口干欲飲及脾濕帶下、小腹冷痛喜溫、腰酸肢軟等。
桃酥豆泥:扁豆150克,黑芝麻10克,核桃5克,豬油125克。白糖120克。扁豆淘凈,放入沸水鍋中煮30分鐘。至豆皮能擠脫為度,撈出擠去外皮。放入碗內(nèi),加清水淹沒豆仁,上籠用武火蒸約2小時,至扁豆熟爛為度。黑芝麻、核桃炒香研末。鐵鍋燒干,放豬油,燒至油六成熱時。將豆泥放入鍋中翻炒。至水分將盡時,放部分白糖炒勻(炒至不粘鍋為度),再加豬油、芝麻、白糖、核桃,炒勻至融化混合即成。每日10克。可補(bǔ)肝腎、健脾胃、潤五臟,適用于脾虛久瀉、大便燥結(jié)、腎虛須發(fā)早白等。
核桃扁豆泥:核桃仁、黑芝麻各10克,扁豆150克,白糖100克,豬油80克。扁豆去皮,加清水少許,上籠蒸約2小時至爛。取出擠水。搗泥。用細(xì)紗布過濾。余渣再搗成泥。黑芝麻炒香,研末。鍋刷凈。置火上烘熱,放入豬油炒熱,倒入扁豆泥翻炒。待水分將盡,放入部分白糖炒至不粘鍋底。再放豬油、黑芝麻、白糖、核桃仁,混合炒片刻,候溫服食,每日10克。可健脾益腎。適用于脾虛久瀉、大便燥結(jié)、腎虛之須發(fā)早白等。亦為中老年人保健食療佳品。
扁豆豬肚湯:白扁豆20克。山藥15克,生姜3片,豬肚500克,食鹽少許。豬肚洗凈、切片,加水與余料同入沙鍋燉煮至爛后,調(diào)味,食肚飲湯。可健脾益胃,適用于慢性結(jié)腸炎之大便時溏時瀉,水谷不化,稍進(jìn)滑膩之物則便次增多伴飲食減少。脘腹脹悶、肢軟乏力等。
人參豆肚:人參10克,蓮米、白扁豆各30克,豬肚1個。豬肚洗凈。人參切片,同蓮米、扁豆共置入豬肚中,扎緊肚口。加清水適量置鍋中,文火煮至豬肚爛熟后。飲湯食肚嚼食諸藥。可益氣養(yǎng)血,適用于氣血虧虛,血不養(yǎng)心所致的貧血、心悸、產(chǎn)后血暈等。
白扁豆粥:白扁豆10克。大米50克,白糖適量。白扁豆、大米擇洗干凈。扁豆研細(xì)。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diào)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xù)3-5天。可健脾和中、化濕消暑,適用于中暑發(fā)熱、暑濕瀉泄、脾虛乏力、食少便溏、肢腫帶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