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仙李白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讓揚州這座古城平添了無限的風韻。
可是為什么要三月下揚州,而不是別的月份呢?這是因為這個時候的揚州正是大地回暖,桃紅柳白,煙霧迷蒙的季節。更因為這個時候舉世無雙的“維揚一枝花,四海無同類”的瓊花也將盛開。據傳說,當年的隋煬帝就是為了欣賞瓊花才勞民傷財地開通了大運河。傳說也好,歷史也罷,總是給古城揚州增添了神奇的魅力。
古人有個理想,叫“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集升官發財得道成仙于一體,雖然理想化,卻也說明揚州的誘惑性。
不僅是那些古跡名勝、歷史遺址、樓臺亭閣,就是那撲朔迷離的古巷,也足以讓你身陷其中。“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這樣的美景怎不令人流連忘返呢?
除了這些,到了揚州的話,你是絕不會對不起自己的胃口的。對于任何一個饕餮食客,淮揚菜系恐怕都不會陌生。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譽。想當年開國大典的首次盛宴就是淮揚菜唱的主角,絕對可以作為佐證。淮揚菜選料嚴謹,風格雅麗,講究追求本味,清鮮平和。著名菜肴有清燉蟹粉獅子頭、三套鴨、水晶肴肉等等,光聽一聽名稱就足以讓人口水不斷。不過所謂“豪華自古說揚州,煙月笙歌處處樓”,你要是腰中沒有“十萬貫”的話,恐怕無法一享以“豪貴”著稱的淮揚菜。自古帝王巡幸,鹽商夸富,于是造成了淮揚菜系習于浮華的風格。
瘦西湖上,畫航沙飛,船娘行廚。吃的是美食,看的是美景。不知道是為了游玩而宴飲,還是為了宴飲而游玩。這才是印象中的“水陸肴珍雜果蔬,珠簾十里醉東風。
上個月南方的同學要結婚,很遺憾我未能前往,否則應該可以吃到名揚天下的淮揚菜。不過前幾天看了一部電影,倒確實讓我領略到了淮揚菜的風采。其實說實話這部國產電影,并沒有太多值得夸耀的地方。唯一讓人記住的是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還有那些美食家。
我無意攻擊美食家,美食家也確實有存在的道理。我也不是一個素食主義者,無意抨擊河豚入肴。但是總有些東西要說,比如國內日益增長的奢靡之風。
歷史為鑒,還是那位隋煬帝,佳肴在前,刀兵在后。最后的結局是在揚州斃命,華麗的隋朝也土崩瓦解。
影片里的主角,是“一刀鮮”的傳人,雖然有絕妙的廚藝在身,但卻以炸臭豆腐為最大樂趣。與動輒上千上萬的盛宴相比,老百姓的腰包顯得薄了太多,可能街邊小吃的炸臭豆腐更貼近百姓。話說回來,若只是先富起來的那部分,處于種種心態花錢買享受,我們頂多從道義上加以譴責,頂多算是為富不仁。真正讓人擔心是“胃口上的腐敗”。
昨天看報道說,目前各大酒樓里的魚翅十之八九是人工的,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需求量過大的原因。本來就是嘛,哪有那么多的天然魚翅?但是人們還是樂此不疲,除了輿論呼吁之外,我看自身素質的提高也很重要。看如今全世界鬧糧食危機,到了我們未雨綢繆的時候了。有人說每養活一個美國人,每年需要砍伐四棵樹,我們比美國人多,日后發達起來之后,肯定不能像美國一樣,哪里有那么多的樹,那么多的魚翅?
于是有人說,淮揚菜系應該學習其他菜系進行改良,去除浮華,更貼近家常。這未嘗不是個好提議。然而“由奢入儉難”。年復一年,桃柳迷蒙日,煙花三月時,你下不下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