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百連鎖倉儲超市有限公司總經理程軍
2007年最后一個工作日,中百倉儲總經理程軍飛回武漢,細說“重慶戰區”三個好消息。
一是,證監會通過中百配股方案,同意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擴張連鎖超市,重點之一是重慶。
二是,重慶市委、市政府支持中百與渝北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投資意向,規劃籌建物流配送中心。
三是,偌大山城,北京金牛通城市服務系統選中中百,將重慶固定電話、移動電話、水、電、氣收費服務項目交中百零售網絡。

最近3個月,程軍每周5天工作在重慶,2天在武漢——集團董事長汪愛群指示:盡快梳理“重慶模式”,形成異地開店標準,將來復制他省。下一步發展,重點擺在中部。據悉,國家有關方面希望中百成為中部連鎖超市龍頭。
武漢,明清以降,商業重鎮。近年,零售商業多見外來者搶灘,少見本地商家省外攻略。2005年中百超市遠足重慶,“漢商”大旗高揚西南。
中百倉儲總經理程軍一線帶兵,中百經受住當地零售商封堵、自身業態調整、并購重組山城超市等多重考驗。
三大利好,程軍欣慰:重慶局面打開,腳跟站穩。
這時的中百倉儲,剛過10歲生日。
10年間,從業者從最初“七劍下天山”,壯大到一萬六千眾。
10年間,企業從唐家墩一店,發展到門店100多家。
程軍到重慶上班的日子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今年,中百倉儲銷售收入沖刺百億元,開店提速。
洞庭村的程家少年
1965年,武漢鐵鳥照相館拍下4歲的程軍,其祖輩為大漢口知名企業家。
改革開放30年,改變許多人命運。照片中的孩子,走上人生事業舞臺,演出一幕幕漢派商家新劇目。
2007年12月31日,漢口老里份“洞庭村”弄堂口,三五個游客拍攝紅磚墻、石庫門、百葉窗。
居民見慣不怪——這里是武漢市一百零八處優秀歷史建筑之一,民國中期漢口富人區,留下不少老故事線頭。
走進這座經歷80年風雨的老宅子,仿佛時光輪回。
程軍祖父程維民,民國時武漢美的食品公司總經理。美的冰棒、美的汽水、美的冰激凌,直至上世紀80年代,武漢幾代人記住這個牌子。
外公胡季嵐,武漢民生藥廠廠長、民生藥房總經理。做過武漢商會藥業會長。
往前推,程軍曾祖母程瑞芳,為南京金陵女子大學舍監。1937年南京城破,年過六旬的她毅然留校,成立難民所,救助了1萬多名同胞。她是第一位以日記形式記錄南京大屠殺的中國人,1947年赴日本,在遠東軍事法庭作證。去年,南京學者委托武漢媒體尋找程瑞芳后人,找到程軍。
這么多年,他一直住在洞庭村,臥室不過6平方米,書畫盈墻,古色古香。
1970年,程軍9歲,隨父母下放荊門農村,一家人從洞庭村祖宅搬出。1994年,政府發還房子,程家重返舊居。
下放,程軍成了生產隊的人。大隊、小隊分油、分棉花,這位小學生顛顛地去領。
鄉下節奏不同,晨9時上學,午3時放學,中間不吃飯。放了學,上山扒松枝,一天不打柴,一天沒得燒。
大人忙,程軍做飯。個子小,站個小板凳。農田雙搶,他和大人一起干活。
一月一次的趕集最快樂,買毛巾、牙刷、鞋墊,還能在集鎮上吃一碗面?!芭乌s集日,盼好多天”。
“我們住農民家,農民淳樸,對人真好”,“2003年我回荊門周集一趟。我就想,怎樣才能幫他們一把”。這一趟,程軍萌發辦農家店想法,后來在天門開了試點店。再后來獲央視年度人物提名獎,他這段“超市下鄉”受評委激賞。
重歸商道
1980年11月,程軍進中心百貨商店當營業員,冬天盤棉襖,夏天賣襯衣。“每月盤點,點前搬空,點后還原,交叉復核”,至今,程軍熟記業務口訣。
1982年,程軍考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三年半脫產學習。眼下,武漢商界一些人物,曾與他“恰同學少年”。
1997年,武漢中百股票上市,募集資金投向超市新業態。
事隔10年,程軍記憶猶新:汪愛群董事長打電話,請他到辦公室。汪董事長說,“超市是新東西,需要綜合素質較好的人,你來試試。”
程軍有點懵,半晌說不出話。
每每講到此,程軍從心里感激中百集團和汪愛群董事長給了他事業的舞臺。
過去,買菜有菜場,買油有副食,買日用品有百貨公司。超市是什么?程軍沒見過,只知道北京開了一家家樂福。
7人籌備班子拉到北京,你看一樓,他看二樓,其他人看地下室、停車場。看到什么默記什么,走出店門畫什么。每個貨架怎么擺,廁所幾個蹲位,進進出出一禮拜,一大摞平面圖畫出來。
當年,中百倉儲超市第一家店唐家墩店開業。
“皆因市場經濟,到我這一輩,重歸商道”。
“紅蜻蜓”獎勵中百
2007年11月10日,家樂福重慶沙坪壩店推出特價油促銷,引發踩踏事故。
頭一天,家樂福展開十周年慶促銷活動,此店5萬桶特價油2小時搶光。
據重慶晨報載,2007年11月9日,重慶解放碑、江北、沙坪壩、楊家坪、南坪等各大商圈超市紛紛搞促銷,新世紀、重百、家樂福、永輝的油、米、雞蛋、奶粉、水果、肉,出現超低特價。
事件之后,西南最大食用油企業“紅蜻蜓”,中止向一批“做特價”超市供貨,卻在供貨價上調背景下,專供中百1200件原價油。
“紅蜻蜓”人說得直白:獎勵中百行得正,站得穩,不跟風,不做特價。
在掀起生活必需品促銷風的沙坪壩等商圈,中百也有店。同行促銷,沖擊中百門店銷量。店長們急了,也要推出特價油。
程軍下了一道死命令:不促銷,不降價,不提價,保證供應。
元旦返漢,遇到媒體朋友,程軍解釋:油價、米價關系民生,價格波動容易引起社會恐慌,這類商品,決不能隨便促銷。
后來,中百又與“紅蜻蜓”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中百承諾,任何時候,不亂價促銷,廠家答應,優質優價優先供貨中百。
從廟會超市到生活劇場
逛過的人挺新奇———“農改超”還能這樣改。
一進門,古色古香的流動商亭一眼望不到頭。土耳其烤肉卷香辣爽滑,廣州燒鵝仔甜香誘人,吊子煨湯排檔落座嘗鮮,長沙“火宮殿”臭豆腐攤前有人排隊,據說一天最多賣1萬塊……這里賣小吃賣點心賣鹵菜賣散酒,五六百種花色,抵得上任何一處“小吃街”。
像“街”不似街———17臺大功率落地空調清風送爽,抽風系統讓你沒有油煙感,店堂、家什、器具一塵不染,售賣者清一色戴手套、口罩、帽子,并持有健康證。
這里又不像超市———售賣人員自己收銀,一問才知,他們都是租賃經營的個體戶。賣場每天派專人到周圍市場抄價巡價,指導攤戶在小黑板上明碼標價。少個零頭,“賣頭不賣尾”是常事。
這里又像是個民俗博物館———門口擺設著舊貨市場收購來的石獅、石鼓。沒有手扶電梯,舊石板鋪成走道;桌子、板凳造型拙樸;陶罐、古老青磚、藍花土布皆成飾品。
水果湖菜市場原本就是個集貿市場。2005年中百倉儲將此“農改超”,根據居民建議,改出新業態:匯集超市的優雅、廟會的豐富、集貿市場的“便宜與便利”。
商務部負責人參觀后,連稱“有新意”。各地商家來漢考察“農改超”,看過這里,沒有不說好的。長江日報建議改名“廟會超市”。
此后,中百倉儲創造了專賣舶來品的高級食品超市——“生活劇場”,創造了連鎖經營賣生鮮也賣農具的農家店,創造了融集貿市場、連鎖超市、花鳥市場為一局的“購物公園”業態,都受到周邊居民熱捧。
1000元破困局
2005年中百倉儲超市登陸重慶。當地幾家知名超市向供應商打招呼:如供貨中百,斷絕合作關系。
中百招商受阻,當地供應商,登門不見,聯系不通。有圓融者,婉轉道出苦衷,懇請諒解。
程軍不惱,也沒有利用關系向重慶政府告狀。對著地圖沉思,心生一策。

翌日,中百公關策劃部趕到成都,花1000元登了一則消息:征集供貨商,成都供應商到重慶,中百給予特優惠條件進場。
一時,電話不斷,成都供應商欣喜過望,視之為進軍重慶市場良機。重慶各廠家總代理們本不想把生意往外推,又眼見有人搶地盤,權衡之下,迅速投向中百。
為對手跑腿
家樂福在武漢開第一家店時,有媒體記者跑到程軍辦公室,問他有什么感想。
程軍說,坐個車就能去學習,比起以前到北京學,我們的成本降低了。真是件好事。
此時,中百倉儲僅僅開店一家。
不久,麥德隆試水武漢。媒體記者驚奇發現,麥德龍開業的新聞發布會是中百倉儲的人在張羅。
“你們不是競爭對手嗎?”
程軍答:他們剛來,人頭不熟,我幫幫忙。
一日,程軍道出最深層“企圖”:我幫了他,也許他肯答應給我們講講課。
不久,麥德隆根據自己的長項,派采購總監,給中百講了一課。
這一課以后,程軍逐步悟到超市商品之道:采購不是收購,必得千辛萬苦,千挑萬選,千山萬水,方能走進千家萬戶。而收購,則是坐等貨上門。
如今,在中百倉儲,“菜采田頭,瓜采地頭,果采山頭,貨采源頭”已成采購鐵律。中百倉儲蔬果做到全部自營,把這超市的“靈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牛根生一定要見的人
兩年前,“蒙?!痹谖錆h遭遇一次危機。
程軍在關鍵時候幫助過蒙牛渡過難關。
如今,武漢市場,蒙牛俏銷,其中中百倉儲銷量最大。蒙牛新品到漢,必率先供應中百倉儲,保證貨源。
前年,蒙牛董事長牛根生來漢。面對滿座嘉賓,牛根生念念不忘:你們請了程軍嗎?這個人我一定要見一見,他做出很多負責的事,我很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