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我國“十一五”規劃中的重要任務,已不僅是政府的一個行動目標,它能給企業帶來經營上的收入,讓城市居民能獲得一個較好的生存環境,更是一條人類解決環境問題的必經之路。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8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關鍵一年,務必增強緊迫感,加大攻堅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政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

隨著能源和資源性產品價格的猛增,經濟發展和環境的矛盾開始顯現出來。一邊是企業成本壓力和資源性產品供應的安全問題不斷膨脹;一邊是老百姓對生存環境要求日益提高,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
節能減排,箭在弦上。
2006年12月底,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全黨全社會都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充分認識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下最大決心、花最大氣力抓好節約能源資源工作。
2007年4月27日,溫家寶總理在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必須把節能減排作為當前加強宏觀調控的重點,作為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為貫徹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下大力氣、下真功夫,實現“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履行政府向人民的莊嚴承諾。
2007年6月初,我國政府先后公布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進一步明確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到2010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噸標準煤下降到1噸標準煤以下,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2007年11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黨中央、國務院對節能減排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決策和部署。現在,節能減排的推動力度在進一步加大,政策措施在進一步落實,社會的氛圍進一步的濃厚,節能減排的效果進一步顯現。
2008年3月24日,財政部宣布,2008年將安排270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推動節能減排工作。其中,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獎勵資金75億元;中西部地區城市管網建設獎勵資金70億元;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40億元;“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治理獎勵資金50億元;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及節能基礎工作等35億元。此外,加上中央建設投資中安排的148億元,2008年中央財政共計安排418億元用于支持推進節能減排工作。
節能減排需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努力
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07年前三季度我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3%,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首次出現雙下降。
而要實現“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減少10%的目標還面臨巨大的挑戰。
這就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三方的共同努力,多管齊下。
可喜的是,我們一直在行動。
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耗能大戶在不斷改進技術、“上大壓小”、淘汰落后落后產能,實現節能減排。
中國華電企業集團作為我國五大發電企業之一,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目標,以改善資產結構、優化運行方式、加快技術進步、強化節能管理、節省項目建設資源為主要抓手,截至2007年底,公司供電煤耗347.11克/千瓦時,比成立時的369.51克/千瓦時降低22.40克/千瓦時;火電企業發電廠用電率完成6.67%,比成立時的8.54%降低1.87個百分點。累計實現節約標準煤385萬噸,節約用電24.3億千瓦時,節約燃油38.5萬噸,直接實現節能價值33.5億元。
另一方面,實現節能減排也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的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
其實,一些簡單易行的改變也可以起到節能降耗的效果。比如上班族可以騎自行車或者坐公交車上下班而不是開車;在不需要繼續充電時,隨手從插座上拔掉充電器;每天洗澡時用淋浴代替盆浴這些都是節約資源、能源的好方法。
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成就的背后卻付出了資源和環境代價。發展中的經驗告訴我們,若不加快調整經濟結構,不轉變發展方式,資源支撐不住,經濟發展也受到影響。況且,溫室氣體排放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備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