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電集團于2002年12月29日掛牌成立。截至2007年底,華電資產分布由14個省(市區)擴展到25個省(市區);裝機容量由2554萬千瓦增長到6302萬千瓦;資產總額由835億元增長到2390億元,增長186%;發電量由1161億千瓦增長到2563億千瓦,增長121%;利潤總額由8.76億元增長到42億元,增長379%。

由“老機組多、不良資產多、虧損企業多、盈利能力低”到“再造一個華電”,華電經過五年的努力,實現了“魚龍之變”。
節能減排 提升競爭力
“節能減排是我國‘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任,也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重點。我們作為電力產業領域的能源企業,有責任和義務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快速發展提供穩定、可靠、安全的能源,全面推進節能減排。”華電集團總經理曹培璽堅定地說。
在節能方面,華電截至2007年底,公司供電煤耗347.11克/千瓦時,比成立時的369.51克/千瓦時降低了22.40克/千瓦時;火電企業廠用電率6.67%,比成立時的8.54%降低了1.87個百分點。華電累計實現節約標準煤385萬噸,節約用電24.3億千瓦時,節約燃油38.5萬噸,直接實現節能價值33.5億元。
在減排方面,2007年一年,華電投運脫硫機組40臺1684萬千瓦。華電累計建成投產脫硫機組110臺共3491.5萬千瓦,約占集團煤機總量的68%,形成了162多萬噸的削減能力;單位發電量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績效與公司組建時相比,分別下降了57%、56%和22%;在新建火電機組大量投運的情況下,華電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污染排放指標監管,平均二氧化硫排放績效3.63克/千瓦時,比年度控制目標5克/千瓦時低1.37克/千瓦時,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同期降低47%;環保驗收完成率由上年同期的26%上升至77.4%。
今年1~2月份,公司供電煤耗341.67克/千瓦時,比上年同期下降10.02克/千瓦時;火電廠用電率完成6.67%,比上年同期下降0.05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比,1~2月份節約標準煤39.77萬噸。
曹培璽表示,節能減排不僅事關大局,它還能提升企業競爭力。毋庸置疑,華電就是節能減排的直接受益者。
依靠科技 加速節能減排步伐
為了更好地實現節能減排,華電確定了“科技興企”戰略,或者自主研發,或者學習兄弟企業,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發揮了主力軍和排頭兵作用。
華電集團依靠科技加快技術結構調整,一方面加快大容量、高參數、低煤耗和坑口、路口、港口、煤電一體化火電項目建設;另一方面推進企業煙氣脫硝、秸稈發電、海水淡化、鍋爐微油點火、等離子點火、大容量循環流化床、輔機變頻等先進技術應用改造,使集團整體裝備水平和運營技術水平低的面貌迅速得到了改觀。
伴隨一臺臺大機組相繼建成投產,特別是大容量、高參數、低煤耗的超臨界和超超臨界大型火電機組的建成投產,華電集團在自身盈利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也為我國電站設備設計制造和電力工業技術等級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作出了貢獻。其中,華電國際鄒縣電廠2006年12月投產的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更是創出了同類型機組建設速度最快、工程造價最低、調試時間最短、整體質量最優的全國紀錄。
依靠科技方面,早在2005年,華電集團在山東十里泉發電廠就改造建設并成功投產了我國第一臺秸稈發電機組,率先研發了直流秸稈燃燒器,首次采用長距離氣力輸送秸稈粉末技術,研發了適合國情的秸稈制備技術,實現了秸稈發電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引起國內很好的反響。
而且,華電在煙氣脫硝、海水淡化、鍋爐微油點火、等離子點火、大容量循環流化床、輔機變頻等先進技術應用改造和創新的推進,加速了華電節能減排工作的進度。
華電青島發電公司2006年投資6.2億元建成的4臺30萬千瓦海水脫硫設備,可年削減二氧化硫3.5萬噸、煙塵2000噸;華電湖南長沙發電公司2007年底建成的2臺60萬千瓦超臨界機組,作為國內第一個同步建設脫硫脫硝和高效靜電除塵、灰渣綜合利用、用水排水閉路循環系統的機組,在機組發電時完全實現無煙無味無污染。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3.9萬噸、氮氧化物5412.5噸、煙塵19.25萬噸;正在實施的國家“863”示范項目——華電浙江半山20萬千瓦IGCC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機組,到2010年建成后將實現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燃煤污染物近零排放。
“發展科技雖然是實現節能減排的一把利器,而‘上大壓小’、嚴管生產等做法、策略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們是保證。”曹培璽總經理坦誠說到。
“上大壓小” 堅決淘汰落后產能
“上大壓小”即上大發電機組,關停小發電機組。
曹培璽強調:“‘上大壓小’與節能管理是邁向資源節約型企業的‘兩條腿’,缺一不可。一定意義上講,要形成資源節約的長效機制,離不開節能降耗的常態管理。”
2007年1月29日,華電與國家發改委簽訂了“十一五”關停小火電機組73臺468.3萬千瓦的責任書,在此基礎上,華電黨組研究決定進一步加大小火電機組關停力度,確定“十一五”期間關停規模增加到99臺692.3萬千瓦。
曹培璽擔任了小火電機組關停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并與有關企業一把手簽訂了《關停責任書》。
有了強有力的領導帶頭,關停工作進展得順風順水,華電旗下的半山電廠、清鎮電廠和滕州電廠共5臺機組提前六個月關停,僅2007年,華電系統一年內關停的小火電機組就達31臺175.9萬千瓦,完成年度目標的140.7%。2008年3月15日,四川宜賓發電總廠2臺10萬千瓦機組也順利關停。
雖然小發電機組的關停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華電集團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曹培璽告訴記者,關停工作并不是想象那么簡單,這牽扯到成千上萬的華電職工的切身利益。而華電的工作原則是,“不將一名員工推向社會”。
“雖然工作難度可想而知,但華電清楚地認識到此舉的重大意義,一來關系到節能減排工作的進展,二來關系到社會的安定和諧。”曹培璽嚴肅地說。
中國華電集團作為我國五大發電企業集團之一,成立五年多來,牢固樹立和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自覺履行中央企業在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的重大責任,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在風口浪尖時刻作出了表率作用。同時,通過大力發展科技,實現節能減排中,華電提升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贏得了進軍世界500強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