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鶯在2月20日的《上海譯報》上編譯的文章指出:在“透明國際”近日公布的“2007年度全球清廉指數排行榜”中,芬蘭、丹麥和新西蘭并列排在第一位,這是芬蘭在近5年的評選中第4次排在首位。管住公務員的“腿”。芬蘭除總統外,國家整個公務員系統中只有總理、外交部長、內務部長和國防部長4人享有專供其一人使用的公車,而且他們只能在上班時乘坐公車。其他政府公務員可以臨時申請公車使用。芬蘭政府曾為此設計了一套監控系統。每輛公車上都裝有兩個發射器,一個刻有“公務”字樣,另一個刻著“私事”字樣。如果公務員是因私事乘公車外出,那么必須按下“私事”按鈕,并照章納稅。看牢公務員的“嘴”。對于芬蘭的公務員來說,收禮和吃請絕對是“天大的事”。因為芬蘭相關的法律十分嚴格苛刻,一不小心就可能把前途搭進去。因此。公務員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快向有經驗的前輩請教“底線”在哪里,以免誤觸法網。老公務員會告訴新手:可以接受一杯啤酒,或者吃一個三明治,但如果不小心喝了別人付錢的葡萄酒,那么就可能惹上麻煩。因為葡萄酒價格較高,很可能“超標”。芬蘭法律規定公務員不能接受價值較高的禮品,一般定義在24美元左右。抓緊公務員的“心”。芬蘭的“腐敗成本”是相當高的。一旦有公務員因涉嫌腐敗被革職,私營機構也不會再雇傭他們。更重要的是,他們在親朋好友面前將永遠抬不起頭,心理上將長期承受巨大的壓力。正因為如此,芬蘭的公務員平時都非常小心。他們不僅不敢接受錢財和實物。就連低于市場利息的貸款,甚至是接受不花人家一分錢的榮譽頭銜,也可能被視為受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