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二○○八年第四期張小水的文章《民眾與精英——被消解的張力》中提到林兆華導演,“在導演《白鹿原》中所展現的群眾場面時,也用一群來自陜西的群眾演員,營造出了陜北高原的荒涼蒼勁”。盡管我沒有看過《白鹿原》的話劇,但是僅從小說而言,小說中故事發生的地點顯然不是陜北高原。陜西南北狹長,從北向南形成三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區:陜北黃土高原溝壑縱橫;關中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素以風雅和諧富庶著稱于世;陜南秦巴山地山清水秀,聚南國之神韻。而白鹿原恰是在這“八百里秦川”之上。它位于西安城東,、灞兩河之間,呈東西走向,千年帝都京畿之地。歷史久遠文化沉厚。關于白鹿原一名來源有兩種傳說,一為周平王遷都洛陽之時,見白鹿游于其上。另一種傳說漢時獲白鹿于其上。白鹿為瑞獸靈物,可見白鹿原一名之靈。
關中和陜北雖皆屬陜西省,但無論是方言還是民俗,甚至歷史的積淀,都有很大差別。而人們容易將兩個地方混淆或者對陜西的概念只限定在陜北上,很大的原因可能在于黨中央在長征成功后直到新中國成立前一直以陜北為根據地,陜北的政治意義遠遠高于陜西的其他地方,而對于它的宣傳也要遠遠多于陜西的其他地方,所以大家就很容易以為陜北就是陜西的全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