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瓊的《楊四郎:從倫理困境到政治困境》(《讀書》二○○七年第十一期)一文中云:“又有數(shù)次被改名做逃兵的頂替者的老兵說:‘名字啊,不重要,不重要,楊四郎,楊延輝不是也改了名,叫木易嗎?’”郭氏沿襲一貫說法,謂“楊(楊)”為“木易”。其實,楊者,當為“木”合體。
《說文·木部》云:“楊,蒲柳也。從木,聲。”《勿部》又云:“易,開也。從日一勿。一曰飛揚。一曰長也。一曰強者眾。”段玉裁《說文注》云:“,此陰陽正字也。陰陽行而廢矣。辟戶謂之乾,故曰開也。”至于易者,《說文·易部》云:“蜥易、蜓、守宮也。象形,書說曰:日月為易,象也。一曰從勿。”段玉裁《說文注》云:“書謂緯書。謂上從日象陽,下從月象陰。緯書說字多言形而非其義。此雖近理,要非六書之本。然下體亦非月也。”由此可知,易、并非同字,亦非同義。所謂楊為木,木表其屬,表其聲。而之所以說楊為木易,蓋是因為易、字形太過相似,出現(xiàn)形訛。世人未詳,是以造成京劇《四郎探母》或者楊家將故事出現(xiàn)如此謬誤,可謂深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