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農村雖然人口眾多,人力資源豐富,但是農村人力資源管理幾乎是一片空白。為此應通過農村人力資源組織、培訓和測評來加強農村人力資源的管理,并針對農村人力資源管理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阻力,通過加強對制度、理論創新和提高農村人力資源管理者能力等來促進農村人力資源管理的順利發展。
關鍵詞:系統分析;人力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F323.6
文獻標識碼:A
一、農村人力資源管理現狀
我國農村人口眾多,人力資源豐富,但是農村人力資源管理幾乎是一片空白,還沒有對農村人力資源進行詳盡的和規范的研究。管理是社會組織中,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胡錦濤曾指出:“要使我國由人口大國轉化為人才資源強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如果不加強對占全國人口大半的農村人力資源的管理,我們將不能很好的實現這個轉變,也不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所以規范和加強農村人力資源管理,是促使新農村各項事業健康快速發展的一件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規范和加強農村人力資源管理
因創立人力資本投資理論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奧多·w·舒爾茨認為:“人的能力和素質是決定貧富的關鍵,旨在提高人口質量的投資能夠極大地有助于經濟繁榮和增加窮人的福利。”如何發揮農村人力的最大潛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村人力資源的管理。人力資源的管理的基本核心是組織和培訓,任何組織的管理,只要是涉及人員的聘用、選拔、晉升、培養和工作安排等項工作,都離不開培訓。所以對農村人力資源管理也應加強農村人口的組織和培訓。
(一)加強農村人口的組織程度
美國著名的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所謂組織是一種工具,用以發揮人的長處,并中和人的缺點,使其成為無害。”我國現在農村人口處于松散無組織狀態,農業生產多以家庭為單位,沒有很好的組織起來,不能很好地發揮農村人力資源優勢,所以應加強農村人口的組織程度,建立專門的組織如農會、農業合作協會、農業技術推廣協會等專業協會,把農民組織起來促使其繼續學習,不斷發展。
(二)加強農村人力資源地培訓
加強農村人力資源地培訓是使農村人口優勢變成人才優勢的必經之路,是農村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核心。
1.加強農業科研院所、學校與農村聯系
農業科研院所、學校是農業科研、生產技術創新之地,是農業技術、農業管理人才聚集之地,加強農業科研院所、學校與農村聯系,定期派農業科技人員、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到農村進行實地輔導培訓和指導實踐,在農閑時期農村派農業人員到農業科研院所、學校去培訓增加理論知識,加強農業科研院所、學校與農村的雙向交流,促使農村人力資源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完善,促進農村人力資源管理的進一步完善。
2.建立良好的農村人力資源培訓體系
建立良好的農村人力資源培訓體系有助于行之有效的開展農村人力資源的培訓工作,是農村人力資源的管理核心內容之一。
一是培訓體系。培訓體系通常應以農村各階層培訓和各職能培訓作為基礎而建立起來。進行各階層培訓,是指對農村生產經營及管理的各階層(上層、中層、基層)而進行的培訓。各職能培訓是對農村各項生產、經營、管理的各職能而進行的培訓,是對農村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
二是培訓種類。農村培訓的種類應很多,大體上可分為產前培訓、現場培訓及非現場培訓等三種。(a)產前培訓是指對新進農村生產工作人員進行的工作前培訓,又可分為一般性的產前培訓和專業性的產前培訓。(b)現場培訓是一種常見的培訓方式,是指對農村工作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和培訓,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增加農村生產工作人員的直接經驗和現場問題處理能力。(c)非現場培訓是指農村工作人員暫時離開現生產工作場所、脫產到農業科研院所、學校以及別的農村生產單位進行為期較長的培訓,這主要是針對村干部或村技術人員的培訓。
三是培訓方法。農村情況因地域地區、風俗習慣的不同而變化多端,所以對農村人員的培訓方法應以方式靈活、就近取材、費用低廉、技術實用、可操作性強為培訓的基本原則。具體的培訓方法有:(1)理論培訓。這是提高農村高級生產技術和管理人員生產水平、管理水平和理論水平的一種主要方法。盡管這些人員當中有些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但還需要在理論深度和廣度上接受進一步的培訓。這種培訓的具體形式大多采用短訓班、專題研討會等等,時間都不是很長,主要是學習一些生產技術和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農村和農業某一方面的一些新進展、新研究成果,或針對一些專門問題在理論上進一步探討等。(2)研討會。研討會是指農村各有關人員在一起對某些專門問題進行討論或決策。通過舉行研討會,可以為農村人員提供一個觀察和學習其他人員在處理各類農村事務所遵循的原則和具體如何解決各類問題的觀察和學習的機會,取得更多的先進的、實用的農村工作經驗。另外,還有許多具體的方法,例如參觀考察、案例研究、深造培訓等。總之,在各種具體的農村人員培訓工作中,要因地制宜,根據農村當地條件以及培訓人員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使培訓工作真正取得預期的效果。
3.對農村人力資源培訓中應注意的問題
對農村人力資源培訓中應注意:(1)忌形式主義,走過場,敷衍了事;(2)要注意制度建設,保持農村人力資源培訓的連續、不間斷;(3)注意增加農村人員的政策、時事、技術信息資源的攝入量;(4)對進行過人力資源培訓的農村人員應認真記錄備案,加強管理,另應登記農村先富起來的人員的發展軌跡,選一些有價值、有代表性的真實的題材,加大輿論宣傳,促使農村良好學習風氣的形成。
(三)注意定期對農村人員工作績效及個人潛力進行合理測評
注意定期對農村人員工作績效及個人潛力進行合理測評,使農村人員個人得到成長和發展績效考評是農村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對農村人員績效考評的內容一般可分為德、能、勤。三種類型。(1)德:是思想品德,能正確處理村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是指忠誠、可靠、主動、有創造性、有協助精神等定性的形容詞,難以具體掌握,可操作性與效度差,含混而主觀,不具體、不明確、不宜公正,而且往往與具體的工作行為和效果之間沒有關系;(2)能:對工作行為不但分等級,而且每個等級都設計了一標準的尺度以供定量性的測定。但是尺度的描述不應是A、B、C、D等,這樣主觀性較強,應該將一定行為的描述語和某一刻度聯系起來,這樣可增加考評的可操作性;(3)勤工作勤奮,講究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著眼于“干出了什么”,而不是“干什么”,重點在結果,而不是行為。這種測量操作性好,但具有短期性和表面性,對農村具體生產操作人員較為合適。由于三種類型各有優缺點,所以應把三種綜合起來進行農村人力資源考評效果最佳。另外,考評后應進行考評溝通,考評溝通的主要目的是讓被考評人員明白自己在生產工作中的優缺點及如何改進,促使其不斷發展,不斷完善。
三、關于農村人力資源管理的長期系統分析
在進行農村人力資源早期管理中,組織培訓在一開始時在政策等因素的推動下易形成推廣的熱潮,形成一增強環路即滾雪球效應。通過加強對農村人力資源的組織、培訓和測評來加強對農村人力資源的管理,良好的農村人力資源管理將推動農村人員的素質和知識水平的提高,農村人員的素質和知識水平的提高將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這將進一步推動農村人力資源的管理水平……依此良性循環。另外,如果農村人力資源的管理水平差,良性循環就會轉為惡性循環:農村人力資源的管理水平低下,農村人員素質、知識水平降低,導致農村各項事業停滯不前,從而農村人力資源的管理水平更加低下。
但是農村人力資源管理的增強環路不會單獨一直運作下去,最后一定會遭遇到成長的極限,使成長減緩或停止.此時,我們將看到另一種情況,即農村人力資源管理的“成長上限”。現象.經過一定時期的發展,由于農村人員素質、知識水平的提高導致農村人才流失嚴重,再加上政策、管理人員能力等因素使農村人力資源管理成長慢了下來,出現了“成長上限”。當遇到成長上限時,越是用力推動農村人力資源管理成長增強環路,調節環路的反作用就越大,應努力去掉限制農村人力資源管理成長的因素。解決此問題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對農村現行制度創新
進行戶籍制度改革,廢除農業戶口,給農村人口平等待遇,消除制度上歧視,加大農村人口規范有序的流動將有效地促進農村人力資源管理。農村人力資源管理應是動態管理,是在人員不斷流入流出中的管理,要促使農村人力資源不斷地合理地有序地流動,不斷地挖掘農村人力資源的潛力,不斷地向前發展,才能促使農村各項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否則只能出現人才不斷流失的局面,限制農村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
(二)對現行理論創新
“農民”這二字在中國千百年來一直是對農業生產者的稱呼,但現在“農民”的含義多半是以出生地和生活地域相對城鎮來稱呼的,而且還略帶歧視性,這有其制度根源,也有理論根源,這嚴重束縛著農村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現今,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業勞動力在農村勞動力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到50%,農村就業結構已發生了根本性變革。而且,今天的農業生產以不同于往昔,今天的農業生產中的科學技術含量,機械化程度,信息化程度都很高,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已不再是“農民”二字所能涵蓋的了,應把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同城市企業人員一樣稱為“員工”,不應再稱其“農民”、“農工”、“農民工”,等等帶歧視性稱呼。或者進行更徹底的變革,實施“農村企業化”,徹底消除歧視農業生產者的理論根源,以促進農村人力資源管理的持續發展。
(三)提高農村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
農村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對農村人力資源管理有重要影響,農村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能力強和水平高將有助于加強農村人力資源管理,有助于提高農村人員的組織程度,培訓水平和進行公正合理測評,有助于農村人力資源適當合理的流動,減少人才的流失;反之,則進入惡性循環,限制農村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
四、結論
總之,管理的目的就是設法將各種資源配置到有利于完成組織機構目標的最佳位置上,加強農村人力資源管理的目的就是設法將農村人力資源配置到有利于農村發展的最佳位置上。只有不斷的加強農村人力資源管理,充分挖掘農村人力資源潛力,做到農村人員“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把我國農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豐富的人力資源,努力構建人人享有學習和成才機會的學習型社會,努力開創人才活力競相進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責任編輯:石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