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的日益發展,城市社區外部不經濟問題日益制約著城市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治理社區商業外部不經濟,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購物與消費等方面的問題則是當務之急。而加強社區商業環境規劃,加大政府對社區商業的投入、制定扶持社區商業發展,規范經營的政策、建立健全社區商業行業規范,形成有效的行業監督機制、采取以連鎖經營為主的業態多元化發展等是解決社區商業外部不經濟之良策。
關鍵詞:社區商業區;外部不經濟;表現;治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F713.581
文獻標識碼:A
社區商業是商業的基礎,是滿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渠道、是擴大城市消費的有效途徑。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和諧的社區是和諧社會的基礎與出發點,和諧社區首先要求社區商業和諧發展。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社區商業外部不經濟表現的越來越突出,全面治理社區商業的種種外部不經濟,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購物與消費等方面的困難是當務之急。
一、城市社區商業的主要類型
社區商業是滿足最基本的生理生活需要的必需條件,社區商業的發展水平直接決定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的高低,社區商業對于社區居民日常生活與消費而言是最為重要的商業形式。社區商業主要包括社區生活購物、社區餐飲、社區家庭服務、社區生活服務、社區娛樂休閑、社區醫療保健、社區維修服務、社區教育等幾大類,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二、城市社區商業外部不經濟的主要表現
社區商業在繁榮市場、促進經濟增長、便利人民生活、提供各種消費渠道、解決就業、豐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然而由于社區商業自身發展特點、管理不善以及規劃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國社區商業在發展中的外部不經濟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污染環境
隨著社區市場的不斷發展,社區居民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加,一些與人們生活日益相關的社區消費服務體系不斷發展,如:餐飲店、早中晚餐攤販、夜市、以及其他各類型的小攤點、小商販、小型加工裝配修理店等。由于這類商家發展中其自身難以克服的因素,如污水、煙塵、噪聲等,必然對社區消費環境造成污染;一些社區小型加工裝配修理業和小攤販占道經營、噪聲擾民現象嚴重,造成了城市交通擁堵,引發了對社區消費環境的二次污染。
(二)資源浪費
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行業由于規模小、對資源的利用率低或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慮,造成了對于一些有限資源的極大浪費。如城市中的洗車行業由于其所使用的水資源價格相對低廉,這類企業規模有限,沒有任何對于水資源的回收在利用的設施,一方面城市當中日益匱乏的水資源問題,而另一方面卻是對水資源的極大浪費。另外,城市當中一些中小的餐飲業、零售商業、小攤販往往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包裝袋,也造成了資源浪費。
(三)危害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和權益
由于社區管理滯后以及社區商貿環境建設自身存在的問題,導致了社區市場秩序混亂,假冒偽劣產品相對較多,危害了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由于工商、質檢等部門的監管不到位,相當多數的社區市場成為監管盲點,從而給假冒偽劣產品提供了生存的沃土。一些社區經營者采用虛假廣告、包裝、說明書等形式,隱瞞產品的真實性能、主要成分、使用方法等,對必須說明的內容含糊其辭或故意擴大功效,引誘消費者上當;社區中一些餐飲、娛樂業等小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基本的衛生、安全保障措施投入不夠,甚至不投入,所提供的產品問題較多、品質難以保障,導致食品中毒、電器安全事故甚至是非法經營導致的人身傷亡事故頻頻發生。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嚴重的損害了國家、集體、社區居民的利益。
(四)道德敗壞,引發社會治安問題
在社區商業中不公平交易問題較為突出,社區居民消費權益難以保障。與商品房、汽車、醫療、電信等消費者反映強烈的存在價格欺詐行業不同,目前社區商業中的欺詐現象主要表現在小攤販的計量器具欺詐、價格欺詐現象普遍,社區服務業的服務不規范等問題引發的欺詐,這些問題雖然不至于嚴重損害社區居民的權益,但是助長了不良的社會風氣,不利于和諧社區商業環境的構建。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由于社區中一些以文化娛樂消費為主的行業,原本對于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起著重要作用,然而這些行業的經營者出于對利益的追求,提供庸俗低級的消費品,導致社區居民過度消費、庸俗消費、消費依賴問題嚴重,甚至引發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如:黃、賭、毒、網絡游戲聊天等電子海洛因。這些社會問題危害了社區乃至社會的治安與穩定。一些游藝娛樂業、音像制品業、以及網吧在經營過程中,為了招攬生意、牟取暴利,不注重精神消費品的健康性,聽任青少年和兒童在網吧打網絡游戲、聊天、瀏覽不健康的網站,導致部分青少年對網吧的依賴性消費和過度消費,極大的阻礙了這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成為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目前這些問題雖然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但是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易引起社區商業的不和諧。
三、治理城市社區商業外部不經濟的策略探討
近年來,我國各級行政主管機關采取了各種措施來治理社區商業發展中所出現的問題。商務部于2005年5月下發了《關于加快我國社區商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解決社區商業發展中的問題,從總體來看,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效果。目前各級行政主管部門所采取的集中整頓和統一規劃中應該拋棄部門經濟利益、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大力整頓,最大限度地避免“做表面文章”,筆者認為,目前的治理工作必須高度重視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經營場所亟待解決;第二,經營方式亟待規范;第三,經營環境亟待改觀;第四,經營內容亟待豐富;第五,社區商業的經營內容亟待豐富。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加強社區商業環境的規劃,加大政府對社區商業的投入
政府規劃部門應該加強對社區商業環境的規劃工作,加大政府投入,這是社區商業環境和諧發展的有力保障。社區商業環境的規劃應與城市總體規劃相結合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要以城市商業服務設施建設分區發展目標和功能定位為基礎,結合社區劃分,統籌構建社區消費環境。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應當盡快解決老社區和新建社區的商業用地和經營場所問題,盡快解決路邊店、馬路集市、夜市等經營場所等問題,為社區商業提供衛生、安全、合理的經營場所。社區商業環境要與城市經濟發展狀況、社區居民購買力水平相適應,避免貪大求多、重復建設;要充分考慮市場環境、現有社區消費網點狀況及社區消費水平;既要著眼于長遠,科學預測未來發展趨勢,又要從實際出發,合理配置消費網點總量、規模、檔次和業態,構建現代社區商業網絡體系。同時,政府還應該加強對那些具有公共產品性質的社區消費品,特別是在社區醫療、社區教育、社區養老等方面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社區居民對這類消費需求的全面增長與其供給的嚴重短缺,已經制約了社區消費的增長,成為制約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社區商業網點規劃、為社區居民提供滿足其基本需求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是營造和諧的社區商業環境,加速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政府要制定積極扶持社區商業發展、規范經營的政策
我國社區商業外部不經濟嚴重,主要是因為以小企業為主的社區商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由于國家在信貸、財政、稅收等方面對小企業的限制,有80%的小企業在銀行沒有貸款,這與其為國民經濟貢獻的產值和提供的就業機會相比是極不相稱的。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各國都制定有政府扶持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從而能夠維護市場的競爭與良好的秩序,實現小企業的與大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合理分工與平等秩序。因此,政府應大力加強扶植社區商業的立法進程,改變對社區商業的態度,在稅收、融資、信息、技術、咨詢等方面給社區商業以“國民待遇”,完善社區商業的融資渠道、市場保護措施。
外部不經濟的產生是市場失靈的表現之一,需要加強政府的管制,政府應該積極運用稅收、補貼政策與管制。對于外部不經濟社區商業,政府應當加大稅收調節,引導其積極治理外部不經濟問題或是從事其他行業,并對于能夠積極治理外部不經濟的以及轉產的企業給予適當的補貼。加強政府行為的有效性,避免因企業賄賂、地方保護主義等影響政府行為的有效性。另外,政府應當積極扶持與廣大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尤其是由城市下崗失業人員、外來務工者經營的小企業,給其提供資金、技術、稅收和場地等方面的優惠,并對這些小企業加強約束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解決社區商業的外部不經濟。應該積極提倡貫徹質量標準、環境標準及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標準,對于達不到標準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都很差的企業要堅決的予以取締。
(三)建立健全社區商業的行業規范,形成有效的行業監督機制
各級城市的政府部門的支持應該是針對宏觀調控而言的,城市當中小企業外部不經濟問題的解決,還要依靠小企業自身。小企業間自身的分工、合作與監督機制的形成,是促進城市小企業發展、解決其自身外部不經濟問題的方式之一。不同類型的城市小企業通過相互提供自身有優勢的資本、勞動和技術所生產的中間投入品,不僅降低了各自的生產成本,促進了資源的合理化配置,還使得城市小企業能夠集中有限的資金和能力投入到對外部不經濟的治理中去的問題,使得原先由一家企業投入造成能力過剩引起的浪費、或是一家企業投入而其他企業不投入而引起投人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降低之類的問題得到解決。更重要的是,城市中小企業的合作,可以通過建立行業行會,形成了一種企業間的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機制。行業行會建立后,如果行業中的某一家企業,如果不解決外部不經濟問題、減少投入,就會遭到聯合行業內其他企業的制約,從根本上減少了外部不經濟發生的幾率。
制定各種行業規范,這些行業本身沒有錯,只是在經營過程中出現了市場失靈的問題,市場無法解決這類問題,應該制定并完善這類經營的各種規范和制度,利用各種規范和制度來約束這些行業的經營行為,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違規必究,執行必嚴的態度。
(四)推進有實力的商業企業進社區
推動和引導商貿零售和餐飲類的企業、“老字號”企業進入社區,在社區中開展連鎖化經營和品牌化經營,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消費需求,為社區消費提供便利,提高社區居民的消費質量。通過社區商業連鎖化來推動社區商業規范化。實施社區中心店帶動單體店的戰略,引導大型流通企業在社區建設中心店,并以中心店為基礎,帶動社區單體店發展。還要不斷規范社區內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餐飲早點、美容美發、洗滌洗浴、家電維修、再生資源回收點等社區服務業的發展,提升他們的服務檔次,滿足社區居民的個性化需求。
(五)采取以連鎖經營為主的業態多元化化發展
以連鎖經營形式為主的現代企業,由于相對的經營規模優勢,可以實現低廉的進貨成本及競爭力強的市場價格和壟斷性市場占有率,能夠為消費者提供質量有保障和價格更合理的商品,提供更為周到的服務,將極大地促進社區商業快速發展。
從各城市的城市社區商業發展規劃可以看出未來城市社區商業將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各社區商業行業種類將采取以連鎖經營形式為主的超市、便利店、專賣店、連鎖店、專業店等先進業態形式;二是根據用戶的需求,有效開展網上銷售、電話訂購、送貨上門、送餐、送貨、上門理發、維修等項服務;三是居民日常購物消費將在居住地500米范圍內完成,有關專家已把構建城市社區購物網絡,形象地稱為:51015,即居民出家門步行5分鐘以內可以到達便利店,10分鐘以內可到達超市和餐飲店,騎車15分鐘可到達大型綜合超市。
總之,解決城市小企業外部不經濟問題可以采取多種途徑,從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狀出發,綜合考慮,積極探索新的解決方式,使城市當中的小企業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責任編輯:張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