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新的一年開始了。在我看來,2008年應該是“營銷文化”大革命的元年,從這一年開始,全球進入了所有國家一致減排的時代。不減排,人類將遭滅頂之災。此次在印尼巴厘島達成的全球減排框架協議,規定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各自的減排義務。從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各自的減排指標上看,任務是艱巨的,甚至給人感覺是無法完成的,這也是美國和日本帶頭反對的原因。
比純粹的科技手段、框架協議更有效的減排辦法是,改變人們對窮奢極欲的文化認同和追求,而提倡一種清新、簡潔的生活模式。可以預見,全世界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將開始“減排節能文化”。超級富豪為了圓自己的夢,一擲千金,坐上火箭到太空轉悠一圈,這種嚴重的耗能行為,將會從審美的角度上輸給徒步登山。營銷,并不能脫離社會生活的主題,或者說,與全社會的生活主題更加契合的營銷,才是更有效的營銷。因此,從深層次來說,營銷文化,也要適應全球的減排文化。我的主要意思不是說節能型的樓宇、汽車、空調的廣告,而是一種節能型的營銷思維和文化。這里既有企業在營銷和品牌活動中更愿搭節能減排的概念,也有打著環保旗號真撈錢的,因為那樣會被社會更加認同。其實,更重要的是用減排的方式而不是鋪天蓋地地進行“浪費營銷”。比如說,保健品企業的老總自己寫博客,宣傳保健知識,比花三個億買下電視臺的黃金廣告時段并反復嘮叨:“送健康就送×××”,要環保得多,可能會更加被消費者欣賞。廣告界有一句名言,據說是奧美的創始人奧格威先生第一個說的:“我知道有一半的廣告浪費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爆F在廣告和營銷的無效支出,比起奧格威說那句話的時候更加嚴重了。這句話已經可以改成:“我知道,有80%的廣告浪費了,但……”如果一個水暖工程師告訴你,你家里的暖氣有一半以上的熱能是被排到了屋外時,你會怎么想?我說的減排型營銷文化,不是說減少廣告投放和公關活動,而恰恰是要付出更多,但付出的方向與方式,是一種減排型的,是在減排思維指導下的營銷,這給企業和營銷人提出了更高的社會責任要求。一個大公司的老總在減排活動中身體力行并非易事,潘石屹先生堅持全年每周三天徒步到他的SOHO現代城上班,對他的難度可能比讓他投3000萬元的廣告還要大,需要付出的更多,但這樣的營銷效果可能會更好。
減排型的營銷,并不是互聯網或者其他什么新媒體?;ヂ摼W只是一個工具,它既可以是減排的,也可以是浪費的,現在的網上垃圾還少嗎?前些天,我見到一個新開張的網絡公司的老板,他說他的模式就是“顛覆百度”,具體來說,就是靠他們的一個什么技術(不是引擎優化),可以使企業在搜索引擎上很靠前,而且信息到處都是,但收費又比百度便宜許多。我對他說:“您這就是制造垃圾呀,越多越不好。”他說:可是風險投資看好我們,我已經融到錢了。你看,我們的辦公區比上個月大了四倍。可以想象,今后的信息垃圾里又多了一道“風景線”。信息過剩、信息污染很可能不會有巴厘島那樣的解決方案。但從現在開始,人們的審美將受到全球減排浪潮的影響,今后,簡約、簡單、體驗式、不羅嗦、直截了當、身體力行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產品等,將會是營銷新潮流。已經有不少小公司,專門從事給企業測量排放,他們的業務模式是,測量出企業目前的排放水平,再監測企業進行技改之后的排放水平,如果確實減排了,這個節能的指標可以賣給發達國家。將來會不會有人也來測量營銷的排放?比如“腦白金”的營銷排放指數是多少?估計不會有,但人們會逐步摒棄那種不經濟的營銷方式,就像排斥脂粉很厚的那個女人一樣。
祝親愛的讀者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