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還不夠,更要快上加快。
從F1賽車最能看出。維修站里的10秒,是F1賽車飆速過程中最分秒必爭的關鍵,為了快速、準確地完成維修站的工作,由22人組成的專業維修團隊,要經過數千次艱苦的訓練,每次先經過數小時的編隊演練,再進入監控室看錄像畫面,然后進行修正,直到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成為本能反應,目的是把時間加快0.1秒。而這0.1秒,可能就是好幾年時間熟練的功夫,可能就此贏得比賽。
快,時間不該花在作業流程上。前惠普CEO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曾提出她的速度邏輯:先開槍,再瞄準。她有一個巧妙的比喻:滑水沖浪,要保持一個速度才站得起來。雖然在過程中,有可能抓不準行進的路線,但也不能為了抓準路線而將速度放慢。事實上,從顧客需求做起,到滿足這個需求,誰能讓這中間的時間縮到最短,而且不會犧牲品質、效率及價值,誰就能搶先獲得顧客的認同。管理學家史布萊格爾(Reinhard K.Sprenger)因此強調,速度對于創新、生產時間、物流過程、出貨安排、服務等愈來愈重要,時間必須投資在顧客身上,而不是花在作業流程上。
快,讓消費者立刻就買得到!看看目前正當紅的西班牙新興服裝品牌Zara,就知道極致的速度能創造多大的革命。英國媒體為Zara創造了一個新名詞:McFashion(麥時尚),在“時尚”兩字前面加上麥當勞的Mc,取其快速的意思。速度是“麥時尚”品牌的不二法門,Zara七大核心理念的第一條,就是“快,消費者必須立刻買得到”,這背后,包括以最短的時間了解顧客意見、一年推出兩萬款新式樣、找最接近市場的地方代工、建造全球最長的地下成衣軌道將運輸自動化、24小時處理來自全球近千家店的訂單、每周出貨260萬件、鋪貨至歐陸以外的地區一律空運、72小時貨到保證等一條極速供應鏈。講求品質、服務、彈性、價值的速度經濟(Economy of Speed),將取代規模經濟(Economy of Scale),極速所產生的效益,將成為企業在競爭中創造壓倒性優勢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