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東北酒,既跟中國版圖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也跟雷達先生提出的“名酒帶”息息相關。
東北酒突圍,已經備受關注,專家、學者發現的問題不勝枚舉:東北酒如何打響品牌第一槍;“把脈”東北酒;東北酒,誰忽悠了誰;振興東北酒的思考,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一系列的思考,一系列的照貓畫虎的答案,更讓東北酒摸不著頭腦。
發現問題固然重要,關鍵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究竟是什么?如何讓東北酒突圍不是夢?
東北酒的突圍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酒企、一個是消費者。酒企是酒體的制造者,消費者是酒體的享受者。一個代表生產,一個代表市場,如果消費者接受了,東北酒突圍就實現了。
歸根結底這是一個讓消費者如何接受的問題!
首先,酒企要生產出好酒。東北盛產糧食,且水源充足,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使得東北酒的酒質醇厚濃烈。東北酒質優良,喝了不上頭。東北有好酒,已經是消費者公認的,清老酒的“不是純糧酒,賠償一百萬”的觀念已經在黑龍江家喻戶曉。但遺憾的是東北缺名酒,哪家酒企第一個站出來振臂一呼,在自己的黑土白云的區域內,唯我獨尊,贏得東北三省消費者的喝彩,那樣東北酒才形成了真正的概念,才會形成突圍的力量。否則一切都是空談,這也就是行業內所言,四川有五糧液、貴州有茅臺,所以有了川貴名酒帶。
那么,哪個酒企會是東北酒的領頭羊呢?
第一, 酒企的領導要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遠大目標。
第二, 酒企的領導要放棄小地盤內我是老大,大范圍內誰都不放在眼里的狹隘思想。
第三, 酒企的領導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把資源最大化。
第四, 酒企的領導要以消費者需求為目標,建立真正的市場觀念。
只有這樣,酒企才會得到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才會破土而出。只有這樣,才不會重走“東北印象酒”的老路。一個簡單的概念,是不會把消費者忽悠住的。同時,從“東北印象酒”的模式里也看得出,必須是酒企牽頭才會有出路。
其次,消費者要有地域的情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東北人的豪爽是出了名的,對東北酒的感情也是天然的。名酒不會憑空而降,作為東北的酒民,同樣也是有責任的,這就需要一個教育培養的過程。作為酒企,如能牽動他們的神經,那樣東北酒的突圍就不遠了。
我們想突圍,就要具備以上四條基本突圍條件。2007年10月21日,古井貢董事長王鋒提出建設黃淮名酒帶,讓這個范圍的酒企尋找價值回歸。東北酒的酒企哪個領導有過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各自為政,互相拆臺,都以為自己是老大呢?
2007年8月20~22日,由吉林省釀酒工業協會主辦的“第十一屆東北三省白酒企業聯誼會”在吉林省松原市舉行,來自東北三省的酒協、企業、經銷商、專家等52人出席了此次盛會。與會三省的酒協、酒企、專家侃侃而談,但都是各自匯報自己的工作,而沒有人提出“東北酒”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如何在全國打這張牌,哪個酒企有希望扛大旗,怎么扛?
東北酒突圍不是一句口號,我認為應該列入“振興東北”的計劃內,這個工作誰來做?酒業協會應該率先垂范。各酒協應該列舉出自己工作范圍內的酒企哪些可以培養,可以扛大旗,酒協應該為此做哪些具體工作?
我們的專業媒體也應為此貢獻一份力量,不僅僅只是搞一個專題、專訪,而是要深入到有希望的企業,幫他們策劃,甚至聯系專家到現場,提出問題,解決思路。
總之,只有我們東北人“全民皆兵”,東北酒才會有出路。從我做起,責無旁貸。作為行業策劃人,我愿意為有意突圍的東北酒企業免費出策劃案,包括協助他們與北京各個酒協建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