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高采烈地和朋友說,我要去烏鎮了,因為這個名字聽說已久。一個朋友撇撇嘴,亂糟糟的,一條臭河。于是,在從上海去烏鎮的路上惴惴然的,因為擔心烏鎮會和周莊還有麗江古城一樣,街道上人聲鼎沸,還有那些充斥了千篇一律旅游產品的商店,當地的特產和特色產品,也變得商業化起來了。
從上海市中心到烏鎮大約二個小時,到的時候已經是半夜。這個時候的小鎮,安靜得讓我都擔心,自己踏在石板路上發出的聲音會不會騷擾這個小鎮上的人家。兩旁的老房子整整齊齊的,看不到招牌,燈光恰到好處,有足夠的光亮讓我們放心地走在有點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

終于忍不住請教比我早到的朋友,烏鎮不是亂糟糟的和其他地方的那些被開發的古鎮沒有區別嗎,為何這里有讓人恍然隔世的感覺?他笑了,很多人對烏鎮都有這樣的印象,那是東柵,最先開放的觀光區,而我們所在的是西柵,2007年初剛剛對外開放。
我們在一戶人家門口停下,看招牌,這是一家會所,也是我這晚下榻的酒店。走過那扇和周圍的老房子沒有分別的大木門,展現在眼前的是標準的五星級酒店的大堂。到了房間,床上已經放好了相信是當地特產的兩塊包裝精致的姑嫂餅,還有藍印花布的掛件,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桌上那個透明的茶壺和透明的茶杯,小小巧巧的,放在一個小木托盤子上,可以看到茶壺里面的杭白菊。房間的擺設看得出精心設計,仿制的江南風格的紅木家具加入了現代感,還有那些色調傳統而時尚的布藝。曾經覺得泰國人在設計方面是相當出色的,比如普吉島的那些resort和spa,從裝潢設計到一個杯子,都體現出主人的用心,把泰國的傳統和現代揉和起來,恰到好處。而在這里,我看到的,是把中國很傳統的東西,自自然然地變得很現代起來。
東柵的規劃比較早,當游客越來越多之后,這個小鎮也變得零亂起來,因為產權的歸屬比較復雜,所以管理就變得難了起來。為了不讓西柵重復東柵的結果,在開發西柵的時候,當地的管理公司統一把西柵的產權都收了回來,然后進行地下管道的鋪設和房子的維修。不過要把老房子的外貌能夠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并不容易,還好當地還有一位老人家會一門獨門手藝,為房子糾偏。他曾經在五十年代到上海的閘北區,為當地的幾十座房子糾偏。雖然他的年歲已經很大,也不做這個行業幾十年,但是當鎮里的領導找到他,請他用這種工藝為西柵那些已經傾斜的房子糾偏的時候,他馬上答應了。
原本的三千多戶人家都拆遷走了,現在,管理公司正在邀請這些老居民回遷。他們在里面經營一些老字號,還有統一管理的民宿,過他們的退休生活,為小鎮體現出了一些人氣。據說,已經有三百多戶人家遷了回來。不過幾乎沒有年輕人,因為讓外人癡迷的枕水人家風情,對于看慣見慣的年輕人來說,還是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白天的西柵依然是安靜的,只有在有游客走過的時候,店鋪里面的小鎮居民們才會招呼大家。小鎮里面現在的店鋪不多,百年老作坊,屈指可數的酒吧和咖啡館,都是毫不招搖的。管理公司說,大部分的店面還沒有開,這是因為他們希望吸引外來的商家,但是一定要符合小鎮的風格,不能夠破壞這個小鎮的寧靜。因為西柵和東柵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是觀光,而后者則是度假休閑的地方。
用全體拆遷的方法來開發和保護這個小鎮,這樣的方法是否要比其他地方的做法更好?這是我和朋友爭論的話題。朋友說,看看麗江古城,旅游使得小鎮內的居民可以用租金收入來維持不錯的生活,而這里,居民只是分到新房子,不能夠分享之后的經濟成果。我提醒他,也要看到麗江古鎮,只留下那些建筑,其他就是喧嘩,還有那些個別的對當地建筑物的改建,因為資金、對老建筑如何保護的認識不夠,正在讓那些老房子遭遇危機。古鎮古跡的保護,應該是看大局。朋友反問我,既然古鎮是大家的財產,如果是政府這樣做沒有問題,但是一旦變成了商業行為,對原居民是否公平?

確實,如果是政府投入,而小鎮的收入也歸政府庫房,那民眾照理說可以分享成果。但是如果只是依靠當地政府的財政支出,西柵能有今天這個模樣嗎?當地的投入一億元,如果不是之后有戰略投資者的加入,當地政府就會負債累累。西柵三平方多公里,一共花了八億元。這也是很多地方政府在保護當地古跡的時候面對的問題,資金不夠,只能夠用成本最低的方法。而在國外,除了政府投入,還有專門的基金會和一些非盈利組織,因此資金上可以得到保障。
除了那位老人,其實西柵還有一些會傳統手藝的居民,在織錦作坊,蠶絲作坊,都可以看到這些技術工人的身影,絕大部分,都不年輕。特別是織錦工人,要培訓五年才能夠獨立操作,如何吸引年輕人來傳承這些工藝,其實也是當地需要考慮的事情。作坊可以仿造,那些工具也可以保留下來,但是如果不舍得在那些手藝人身上花錢的話,總有一天,這些作坊,只會變成一個展覽館。
因為沒有時間,在西柵只是走馬觀花了一下,但是只是那兩個小時,已經讓我對這個地方癡迷起來。臭豆腐的香味,久違了的甜面醬,都挑起我童年的回憶。離開西柵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九點,敲更的老人在小巷里面走過,坐在船上,聽著船櫓在河水里面搖蕩出的聲音。七十二座小橋,連接起十二個小島,算了算,自己只走過了三座,所以,一定要再來,把剩下的小橋一座座地走完,真正體味在西柵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