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貶值是近期石油、黃金和其他資產價格大幅膨脹的根本原因。一些產油國的偶發(fā)和隨機因素,不構成實際供求關系的失衡而成為油價持續(xù)上漲的理由。要緩解油價上漲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從長期來說,當然是要全面部署石油發(fā)展戰(zhàn)略。
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2月交割的原油期貨觸及每桶100美元后,油價上漲的理由眾說紛紜。應該看到,對上漲現(xiàn)象的背后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有助于正確制定和執(zhí)行我國的能源戰(zhàn)略。
實際上,美元貶值是石油價格持續(xù)上漲的直接原因。2001年以來,美國政府為了拯救“新經濟”危機連續(xù)降息20余次,聯(lián)邦基準利率從7.5%下調至1%,保持了寬松貨幣政策達三年之久。有研究顯示,2002年以來,美元對其主要貿易伙伴國的貨幣的有效匯率下跌28%,對歐元更達40%,對英鎊也貶值近40%,對加元跌破1比1的兌換率。自2005年以來,美元對人民幣貶值超過12%。對新興市場各國的貨幣也都呈現(xiàn)全面貶值的態(tài)勢。

美元的貶值導致與美元掛鉤的所有的商品價格上漲。一直以來,石油是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美元貶值意味著美元的購買力下降。OPEC在去年最后一次會議上不愿意以增產來平穩(wěn)石油價格,一個非常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元貶值。如果石油價格降至原來的40美元,產油國用更高的產量換取的美元的全球購買力可能反而大幅下降了。
美元貶值是近期石油、黃金和其他資產價格大幅膨脹的根本原因。美元貶值又與美元寬松的貨幣政策有關。如果說,2004年開始的石油價格大幅上漲,主要是因為2001年的寬松貨幣政策導致的美元貶值所致,這次石油價格攀上百元大關應該與美元近期新的一輪大幅貶值有關。
弱勢美元帶來的石油價格上漲態(tài)勢,在一段時間內可能帶來持續(xù)的影響。所謂地緣政治同樣不是石油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一些產油國的偶發(fā)和隨機因素,不構成實際供求關系的失衡而成為油價持續(xù)上漲的理由。這些因素不應該成為油價“持續(xù)”高漲的動力;但如果刻意炒作油價上升,它們是可以成為題材的。
石油價格大漲往往伴隨著全球經濟危機。日本和美國經歷過石油危機的沖擊,在石油儲備、能源安全和能源效率的各方面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和提升了應對的能力;中國還沒有遭遇過石油危機的影響,與能源相關的戰(zhàn)略思考剛剛起步,石油價格的大幅上漲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更大。特別是中國國內通貨膨脹的預期正在上升,從國內結構調整的需要出發(fā),成品油價格的改革也勢在必行。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可能從全面成本提升的角度拉動價格水平,給通脹上升空降更大的壓力。微觀上來說,企業(yè)特別是上市公司,要充分考慮油價上升帶來的成本上升對經營和利潤的影響。
從2004年開始,石油價格平均每年上漲超過40%。要緩解油價上漲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從長期來說,當然是要全面部署石油發(fā)展戰(zhàn)略。從短期來說,人民幣升值有部分抵消美元貶值推動石油價格上漲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
尤為重要的是,是否能夠在炒作氛圍極濃的石油期貨市場上,更主動地在價格形成過程中有所作為,是考驗我們能源政策制定者及相關企業(yè)的一道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