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高過對手反手肩部以上的地方挑高球
無論是掌握方向還是發力,反手高壓肯定要難于正手高壓。所以一定要朝對手反手挑高球。不過很多人因為在挑高球的時候都是被動挨打時,在激烈的比賽中忘了這條重要原則。在主動選擇挑高球時,下次就應該記住了。
為什么朝對方反手位肩部以上挑高球呢?首先,這個高度的來球,對手會猶豫選擇反手高位截擊還是高壓,這個過程往往就能讓對手腳下大亂。其次,反手高壓是非常冒險的回球,因為擊打反手高壓時,對手不得不轉身背對你擊球,這就給了你調整站位的絕好時機,手腕的反關節對他選擇落點也會更加有限。
相比而言,正手高壓就沒有這些擔心,無論是截擊、高壓,甚至勾手回球都比反手位要輕松一些。
2.提前想清楚挑高球的目的

一般說來,挑高球往往有兩個目的:進攻,對手站位靠前,挑高球讓對手被動,進而自己主動得分。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防守,自己處于被動,為了擺脫困境,挑高球緩解比賽節奏,讓自己盡快回位。如果在挑高球時沒有弄清楚這兩個目的,那這一分十有八九要丟掉。
進攻型挑吊球往往是以得分為目的。理想狀態的挑高球應該是帶點上旋飛向對手反手上方,高度應在對方反手伸直+球拍長度,大約3米高的地方。這個高度的球在過網時更加快速,而且能在飛過你對手球拍的時候不給他更多扣腕高壓的機會??焖亠w過對手進攻區域是關鍵。
防守型挑高球往往是以擺脫即時困境,讓比賽繼續下去為目的。通常說來,這類挑高球的關鍵是要打得高,盡量讓球在空中停留時間長一點。要想著把球打到三層樓那么高。打得越高,你回位的時間就越充分,同時,也讓你的對手不得不讓球彈地后再高壓。當球彈地,你的對手就不得不進行第二次判斷站位,一般來說還得伴隨著后退擊球,這種情況下,對手想直接進攻的想法也就很有可能落空。
3.正、反手擊球的疑似挑高球
當對手狀態不好的時候,你的回球朝著他的肩部高度快速飛來,對方會猶豫此球是否會出底線,如果放棄擊球,等于聽天由命。如果勉強回球,勢必質量不高。在業余選手中,這樣的疑似挑高球或者說用正、反手擊球的方式稍稍將球打高一些,會更具威力。
4.組合戰術中的挑高球
對于水平在4.0或以上的球手來說,戰術可能是取得比賽的關鍵。一般人很難想到在局面占優的情況下會選擇挑高球。記住,前期一定要把球來回往對手的腳下,肚臍高度打,這樣的高度對手很難主動發力,只能被動截擊,而且一定會在這個過程中尋求上網,趁對手立足未穩的時候,用一記進攻性的挑高球“戲耍”一下你的對手,疲于奔命中不但能讓對手倉促出手,而且還會打擊對手的勢氣。
在USTA的論壇傳聞說我的職業生涯中沒有打失誤一個挑高球,這實在是“假新聞”。不過就挑高球而言,我也有些心得體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挑高球的四個黃金法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