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大滿貫單打冠軍,人見人愛的甜甜笑容,瑪蒂娜#12539;辛吉斯一直是我們寵愛的“瑞士公主”。從有著堅毅眼神的瑪蒂爾達,到一呼百應的阿米達拉女王,娜塔莉#12539;波特曼那會說話的大眼睛和精湛演技深入人心。
早熟的天才
辛:辛吉斯誕生在一個純粹的網球之家,媽媽梅蘭妮和爸爸卡羅爾都是捷克斯洛伐克網球選手,媽媽曾排名國內第十,爸爸最佳排名全國第19位。女兒的名字來自納芙拉蒂諾娃,瑪蒂娜2歲開始打球,4歲參加比賽,10多年后,和納娃一樣,她拿到大滿貫,成為世界第一。

“從小,我和許多孩子一起打球。大概有40個孩子,我總是最小的,所以我必須追趕其他人。”漸漸地,身邊的對手一個個敗在辛吉斯拍下,12歲那年,瑪蒂娜贏得1993年法網青少年冠軍,也創造了最年輕冠軍記錄。未來若干年,一連串最年輕記錄被辛吉斯改寫。15歲零9個月捧起1996年溫網女雙桂冠,剛滿16歲就打入世界前十,接著她把1997年變成名副其實的“辛吉斯年”,除了法網屈居亞軍,其他三大滿貫都笑到最后。第二年,瑪蒂娜將全部四大滿貫女雙冠軍收入囊中。
波:很多人說,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種,愛因斯坦就是明證。娜塔莉#12539;波特曼無疑增加了又一條有力論據。爸爸是德高望重的以色列醫生,媽媽是愛好表演的美籍猶太裔家庭主婦,娜塔莉有足夠的智慧成為一個稱職的醫生,但最終她完成了媽媽的心愿,只有12歲,她已經是世界矚目的電影明星。
呂克#12539;貝松的《這個殺手不太冷》捧紅了讓#12539;雷諾,更讓大家記住了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精靈,那個坐在樓梯間抽煙的不良少女,那個看著父母被殺的不幸女孩。和瑪蒂爾達一樣,現實中的波特曼也是個很有主見的女孩,“我絕對和其他孩子不一樣,更喜歡發號施令,更有野心。我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需要什么,而為了得到那些,我努力工作。”
智慧重于一切
辛:1997年澳網決賽,當16歲3個月零26天的辛吉斯戰勝皮爾斯,她成為20世紀最年輕大滿貫單打冠軍。在瘦小的瑪蒂娜周圍,是鋼鐵般的格拉芙,無比強壯的達文波特和卡普里亞蒂,以及天生蠻力的威氏姐妹,辛吉斯卻創造了一個用腦子打球的神話。

2歲打球,專業球手出身的母親悉心教導,加上過人的聰慧,辛吉斯有著細膩的技術和靈活的戰術。辛吉斯說,“我沒有其他女孩那樣的強壯身體或爆發力,所以我必須用腦子戰勝她們。”她用大角度擊球調動對手,把她們逼到無路可退,或者用一記干脆的扣殺和一個精妙的網前小球結束多回合的拉鋸。正當人們開始厭倦無休止的力量比拼,辛吉斯帶來了罕有的藝術之美。
波:“我寧可做聰明人而不是電影明星。”抱著這樣的決心,年少成名的娜塔莉讀完高中,進入哈佛大學心理學系。她一定要完成大學學業,即使毀掉自己的演藝生涯也無所謂。在大學期間,她與他人合寫了數篇論文,發表在專業學術期刊上,現在都能在網上找到。2003年從哈佛畢業,兩年后她又赴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繼續深造。
除了英語和希伯來語,波特曼還能說法語、日語和德語,以及一些阿拉伯語,聽懂西班牙語也沒問題,如此驚人的語言天賦絕對能勝任聯合國的工作。娜塔莉總是有自己的想法,比如1997年推掉《洛麗塔》和《羅密歐與朱莉葉》兩部大片,心甘情愿演一出舞臺劇;她喜歡數學,因為“它們總有一個正確答案”。
帶刺的玫瑰
辛:長著可人外表,掛著純真微笑,但瑞士公主的嘴巴可是不饒人,她的唇槍舌劍曾刺向不少人。在職業生涯中,瑪蒂娜制造過一系列“攻擊”其他選手的事件,而她一次次成為輿論爭論的焦點。
辛吉斯與庫娃曾自稱“網壇的辣妹組合”,橫掃賽場,俘獲人心,但當別人問起兩人在單打中的競爭,瑪蒂娜的反應是,“什么競爭?每一次都是我贏她。”在1999年澳網決賽前夜,辛吉斯把矛頭對準對手毛瑞斯莫:“她簡直是半個男人嗎。”當格拉芙因為傷病戰績每況愈下,辛吉斯在1998年發表評論,“斯黛芬過去是輝煌過,但現在的比賽更快,競爭更激烈。她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可一年后的法網決賽,格拉芙帶給了瑪蒂娜一場最不愿回首的失利。
波:娜塔莉總是喜歡扮演頗具爭議性的角色,她們受過重大挫折,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人格缺陷,女殺手、妓女、地下黨、賭徒,等等。但這些人物非但不惹人厭,而能引發觀眾的長久思考和深切同情。
在現實生活中,波特曼同樣我行我素。2005年2月她在耶路撒冷的哭墻附近拍吻戲,遭到群眾抗議后被警察驅逐。同年7月,她駕車穿過隧道,剃著光頭的她被紐約警察攔下,要求她從橋上走,波特曼很氣憤,“就因為你長得像嫌疑犯,不能過隧道,只能走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