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太空探索活動在人類雄心壯志的推動下異?;钴S新穎,世界已感受到新一輪探索熱潮撲面而來的氣息。世界航天的未來將呈現少數航天大國領跑,更多國家跟進,多元化發展的局面。

1 2007年1月10日,在印度南部安得拉邦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印度成功將首個返回式太空艙和3顆衛星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為該國實現載人航天計劃邁出重要一步。
2 這張美國宇航局2007年2月15日發布的照片顯示火星一處峽谷中有水曾經流過的痕跡。美科學家對美國宇航局“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發回的高清晰度圖像進行分析后發現,火星這處峽谷中有水曾經流過的痕跡,這為“火星上可能曾有地下水”提供了最新線索。
3 這是美國宇航局2007年3月13日發布的土衛六局部的合成圖片。當日,美國宇航局卡西尼項目小組報告說卡西尼飛船上幾部高科技觀測儀器最新拍攝發回的土衛六圖像都顯示,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上存在“海洋”。土衛六上有疑似液態甲烷或乙烷匯聚成的海洋,該衛星的南極地區有含液態物質的湖泊。
4 2007年4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搭載國際空間站兩名宇航員和世界第五位太空游客的俄羅斯“聯盟TMA-10”載人飛船在發射臺等待升空。世界第五位太空游客、微軟前軟件工程師西蒙尼于當日與國際空間站兩名宇航員一道搭乘俄制“聯盟TMA-10”載人飛船升空。
5 這是歐洲南方天文臺2007年4月25日發布的代號“581C”的行星(左)的模擬圖。歐洲天文學家4月24日宣布,他們發現了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其質量約是地球的6倍,表面溫度估計為零攝氏度至40攝氏度,這是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與地球如此類似的行星,為探索地外生命提供了新參考。
6 美國東部時間2007年8月4日5時26分(北京時間17時26分),美國“鳳凰”號火星著陸探測器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傍P凰”號火星著陸探測器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北極一處平原的永久凍土帶著陸挖掘火星表面以下半米處的土壤,觀察其中是否有水冰分析土壤成分,觀測當地的氣候循環模式。
7 2007年8月8日,美國東部時間18時36分(北京時間9日6時36分),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載著機組7名宇航員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飛往國際空間站,這是“奮進”號時隔近5年后首次執行飛行任務。
8 這是美國“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的模擬照片。2007年9月,美國“黎明”號探測器向著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星帶絕塵而去。按計劃,它將于2011年飛抵環灶神星軌道,在結束對其為期6個月的觀察后啟程繼續趕往谷神星,預計在2015年抵達谷神星。

9 這張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發布的照片顯示的是超大質量的黑洞。2007年10月天文學家在《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迄今質量最大的一個小型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約15.65倍。這突破了傳統理論上的小型黑洞質量上限。
10 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月亮女神”衛星上的高清晰度影像拍攝系統2007年11月7日拍攝的地球從月球南極附近緩慢下落的圖像。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11月13日公布了“月亮女神”衛星拍攝到的“地出”和“地落”的高清晰度圖像。日本“月亮女神”繞月探測衛星9月14日發射成功。這是日本國產主力火箭發射服務移交給民間企業后的第一次發射,這次成功標志日本航天事業步入新時代。
11 在這張2007年11月24日獲得的電視截圖中,國際空間站第16長期考察組指令長佩吉·惠特森進行太空行走。在此次太空行走中,惠特森和飛行工程師丹尼爾·塔尼完成了為“和諧”艙配備電力線,數據線等配套線路的任務。截至12月9日,國際空間站在今年迎來了3架航天飛機、3艘貨運飛船和2艘載人飛船,“和諧”連接艙,新結構組件和太陽能電池板紛紛就位。這個龐大的天外科研基地有望在2010年左右完全建成。
12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著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嫦娥一號發射升空后順利進入繞月軌道并傳回月球三維影像,標志著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它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
編輯 汪 鵬